永发信息网

变形缝设置在什么地方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06:41
  • 提问者网友:ミ烙印ゝ
  • 2021-03-20 01:08
变形缝设置在什么地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岸风
  • 2021-03-20 01:59
问题一:外墙的变形缝一般设置在什么地方? 在总体布置中,为了消除结构不规则,收缩,和温度应力,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变形破坏有害影响,可设置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将房屋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
①伸缩缝
设置部位:伸缩缝由基础以上设置.设置间距与屋顶和楼板类型有关,最大间距一般为50~75m。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②沉降缝
设置部位: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物的转角处;建筑物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结构类型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地基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处;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
设置要求:其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一般为20~30mm,在软弱地基上五层以上的建筑其缝宽应适当增加。沉降缝处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必须完全断开。 沉降缝由地基条件决定,其宽度应该符合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的要求。
③防震缝
设置要求: 防震缝的宽度与建筑的层数及结构类型有关.防震缝应有一定的宽度,否则在地震时相邻部分会互相碰撞而破坏.伸缩缝的间距要符合要求,宽度不小于防震缝的宽度。问题二:怎么区分变形缝的设置位置?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1、伸缩缝 :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畅伸缩逢。 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成若干段。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宽度20mm ~30 mm。2、 沉降缝: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设置原则;(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 (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3、防震缝: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从基础顶面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最小缝隙尺寸为50 ~100 mm。缝的两侧应有墙,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设置原则:(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并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组成部分的刚度截然不同 规定:在地震设防区,当建筑物需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统一按防震缝对待。变形缝、伸缩缝的构造,必须满足建筑结构沿水平方向变形的要求。外墙上的伸缩缝,为防止风雨侵入室内,要求用有弹性的、憎水的、不易被挤出的材料填嵌缝隙。常用的材料有沥青麻丝、浸沥青木丝板、氯丁橡胶、泡沫塑料等。缝口还须用镀锌铁皮、铝板或塑料板等作盖缝处理。 内墙伸缩缝的处理,随室内装修不同而异,可选用木条、木板、塑料板、金属板等盖缝。楼层地面伸缩缝,可在缝口填嵌沥青麻丝等,上铺活动盖板或橡皮条等,以防灰尘落至下一楼层。屋顶的伸缩缝,则用镀锌铁皮、铝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等作盖缝处理,着重作好防水。地下建筑、地下室等处的伸缩缝,出于防水要求,常在防水结构层的外侧或底部加铺玻璃布油毡、橡胶片、镀锌铁皮、紫铜片,以及采用内埋式或可卸式止水带(如橡胶、塑料、金属等),并用沥青砂浆、沥青麻丝或浸沥青木丝板等填嵌缝隙。 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在浇灌后的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收缩变形,以后才趋于稳定,可利用这一特性,将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向分成几段,中间留缝,待第一期工程施工1~2个月后,再浇灌合缝。这种只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缝,称为后浇缝,或称收缩带。后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厘米,缝的间距约为20~25米,并尽量和施工时的接缝结合设置;缝的填充材料,可用掺铝粉的混凝土。
在建筑物中设置伸缩缝及其最大间距问题,目前认识不尽一致,各国的规定和作法也不相同。如联邦德国、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采取严格的伸缩缝间距,以防止建筑物产生裂缝。日本、美国等是在计算中考虑温度应力,一般不设伸缩缝。英国、法国等则处理比较灵活。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讨建筑物设置伸缩缝的理论,提出了初步的理论依据,解决了若干工程实际问题。砖墙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或错口缝,一砖半厚外墙应做成错口缝或企口缝。外墙外侧常用浸沥青的麻丝或木丝板及泡沫塑料条、油膏弹性防水材料塞缝,缝隙较宽时,可用镀锌铁皮、铝皮作盖缝处理。内墙可用金属皮或木条作为盖缝。楼地板层伸缩缝构造。伸缩缝位置大小应与墙体、屋顶变形缝一致。缝内以可压缩变形......余下全文>>问题三:哪些位置需要设置变形缝? 呵呵 以前啊我也在建筑工地上做过这样类似的活 我定的是六层楼高的立体墙面变形缝… 如果你的房子面积大层数又高的话 建议您当时在打地基的时候应该首先做出该设计变形缝的方案 最好咨询一下对这些方面有经验的工程师来为您解答问题四:建筑的变形缝主要在什么位置 讨论在什么位置,你首先要了解变形缝的定义及作用,下面你仔细看看,对你会有帮助。
概念: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伸缩缝
定义: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 作法: 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成若干段。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宽度20mm ~30 mm。
2沉降缝 定义: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作法: 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 设置原则: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
(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3、防震缝
定义: 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
作法:从基础顶面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最小缝隙尺寸为50 ~100 mm。缝的两侧应有墙,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设置原则: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并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组成部分的刚度截然不同
规定:在地震设防区,当建筑物需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统一按防震缝对待问题五:变形缝有哪些?分别布置在建筑物上哪些位置 讨论在什么位置,你首先要了解变形缝的定义及作用,下面你仔细看看,对你会有帮助。 概念: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伸缩缝 定义: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 作法: 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成若干段。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宽度20mm ~30 mm。 2沉降缝 定义: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作法: 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 设置原则: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 (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 (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3、防震缝 定义: 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 作法:从基础顶面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最小缝隙尺寸为50 ~100 mm。缝的两侧应有墙,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设置原则: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并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组成部分的刚度截然不同 规定:在地震设防区,当建筑物需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统一按防震缝对待问题六:变形缝包括哪些 并简述它们的设置要点 下面是教材复制粘贴的,若是简答题,简略回答即可: 根据外界破坏因素的不同,把变形缝分三种,即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伸缩缝:伸缩缝也叫温度缝,是考虑温度变化时对建筑物的影响而设置的。气候的冷热变化会使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产生胀缩变形,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都会由于这种胀缩而出现墙体开裂甚至破坏。因此,把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设置伸缩缝分割成若干个区段,保证各段自由胀缩,从而避免墙体的开裂。伸缩缝缝宽20~30mm,内填弹性保温材料。   (2)、沉降缝:沉降缝是考虑房屋有可能会在某些部位出现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当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差、荷载、结构形式以及地基承载力等有较大差异或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复杂或相连建筑物分期建造时,相邻部位就有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整个建筑物的开裂、倾斜甚至倒塌。因此,设置沉降缝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独立单元,保证每个单元各自沉降,彼此不受制约。沉降缝的宽度一般为30~120mm。   (3)、防震缝:防震缝是考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而设置的。对于地震设防地区的多层砌体房屋,当房屋的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时,或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或房屋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地震中,房屋的相邻部分有可能相互碰撞而造成破坏,所以,需要设计防震缝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以避免震害。防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mm。问题七:什么是变形缝?它有几种类型?设置的位置和主要的缝宽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1、由于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经常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称之为变形缝。
2、变形缝分为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3、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垂直缝隙,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 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差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从基础顶面至屋顶沿结构断开。
防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
沉降缝: 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沉降缝把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基础、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缝宽一般为30~70毫米。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借以避免各段不均匀下沉而产生裂缝。通常设置在建筑高低、荷载或地基承载力差别很大的各部分之间,以及在新旧建筑的联接处。问题八:沉降缝一般设在什么位置 地下室变形缝只可能有沉降缝。地下室的沉降缝是设计人根据不同的地基及不同的基础型式确定的。规范对沉降缝间距不作规定,图集有缝的做法大样。上部结构必须对应的设置沉降缝分开。上部结构也可利用此缝兼作伸缩缝,或防震缝(必要时)。 当面积尺寸过大,为减少混凝土硬化收缩变形的影响,可以适当设置后浇带。问题九:建筑伸缩缝一般设置在哪些位置? 你是问伸缩缝吗,
设置部位有,屋面面层,作用是防止热胀冷缩造成开裂,
散水与建筑接口入处,
沉降缝,沉降不均处:如高底层分界线处;长度超过一定长度的建筑,一般每60米一道,也有不设的.
一二楼回答本人表示怀凝.问题十:变形缝在设置时有哪些条件 I 一般规定
5.1.1 变形缝应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检修容易等要求。
5.1.2 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少设,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结构类别、工程地质情况采用后浇带、加强带、诱导缝等替代措施。
5. 1.3 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Ⅱ 设 计
5.1.4 用于沉降的变形缝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
5.1.5 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30mm。
5.1.6 变形缝的防水措施可根据工程开挖方法、防水等级按本规范表3.3.1—1、3.3.1—2选用。变形缝的几种复合防水构造形式,见图5.1.6—1一5.1.6—3。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