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嫁女儿的婚姻习俗是怎么样的?或娶晋江女孩要什么习俗?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03:49
- 提问者网友:我们很暧昧
- 2021-01-28 12:11
回答详细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蓝房子
- 2021-01-28 13:37
晋江的婚姻礼俗“闻名中外”,对于其特殊性和严重的奢侈现象可谓有目共睹。 婚俗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历来都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晋江人尝谓人生三次喜:结婚喜、生子喜、生孙喜。在晋江,婚姻礼俗可以说已是“深入人心”,带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也成为了晋江人民生活的典型习俗,延续了数千年的数百年的民俗,在人们的心中烙上了深深的印,充满了晋江的特色。
一、晋江婚姻礼俗概况
旧时婚礼是婚姻关系的很重要标志。而婚礼的习俗,因为民族和地域、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晋江的婚姻习俗是晋江地域文化积淀的体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晋江婚俗既保留了古代闽南文化的遗存,又深深地打上了中原民俗的烙印——极尽奢华的古典式婚礼,构成了晋江社会多姿多彩的婚俗。
1、古婚俗沿留至今日
据了解,沿海地带高嫁妆婚俗可谓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就是婚姻六大程序:
纳采:男方家长请媒婆向女方家长提亲。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再派媒婆去女方,问清女方当事人姓名、生肖、生辰八字等与“命”有关的具体情况,并到祖庙占卜以定凶吉。
纳吉:即订婚。仪式可简可繁,但交换订婚戒指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一般由男方当事人在其堂亲若干人和媒婆陪同下前往女方家中,双方当事人亲手为对方戴上。纳征:也就是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以女方是否收下判定婚姻是否实际成立。
请期:纳征后不久,男方派媒婆或者直接与女方商定举办结婚仪式的日期,以前大多数要算命,选定黄道吉日。
亲迎:新郎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按规定,加上随从,必须单数去双数回。晚上一般要举行结婚仪式,宴请亲朋好友。
这种婚俗就是这样沿袭下来,即使有小小变动,却“万变不离其宗”。 晋江是历史文化名城,各种传统的风俗礼仪保存得较为完备,其中当然包括这一项重要的风俗。
2、奁资近年节节攀升
唐朝时的聘礼通常是绸缎之类,数量可多可少,酒食不包括在内。在沿袭传统的同时,沿海人又给这种风俗一些时代色彩。宋代的妆奁内容丰富多彩,金银首饰、布匹衣裳、灯火灶台、被帐枕箱、巾帽鞋袜、器具杯盘、珠玉珍宝、梳妆镜台、洗涤器皿、文房四宝、古玩珍器等,一应俱全。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嫁妆档次更进一步,最高纪录为:一辆奔驰320,一辆宝马725,六间临街透顶店面,现金人民币150万元、美金15万元,其他一整套最豪华时尚的家具家电忽略不计———据说女方是按照1000万元的标准置 。
3、攀比现象严重
“女儿越大父母越操心,儿子越大父母越放心”的俗话,还有“寡妇门前是非多”,而鳏夫家中有女子出入却受到人们恭喜的风俗,折射出几千年的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没有高嫁妆,父母就担心女儿以后会没地位;男人找妻子也希望女方的家庭经济条件好,以此证明自己有实力有地位。许多人希望女儿不要嫁晋江人,但希望儿媳是晋江人,无非是冲着高嫁妆来的。民间有个说法,娶媳妇要娶陈埭镇的,因为那里嫁妆高。但这要一分为二,经济发达地区给女儿高嫁妆,是男女不平等的一个表现。因为在整个闽南地区,男性有继承权,而女儿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高嫁妆现象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经济实力雄厚,能承受得起高嫁妆;第二层次是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跟风;第三层次是较为理性的层次,主要在晋江安海、池店等地,采用集体婚礼等形式,婚事简办,不盲目跟风。
二、存在问题及其根源
1、存在问题
(1)、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关于铺张浪费,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意识形态和教育问题。在清末,晋江的婚姻礼俗中,铺张浪费主要表现在大地主,大官僚里面。门当户对,包办,媒妁之言盛行。广大的农民,饱受剥削,没有人生自由,温饱问题没有保障,因此根本谈不上所谓的浪费。有自由的平民或是书生秀才,生活也比较清贫,婚姻礼俗尽管有按步骤来,但相对简单。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国民经济低下,人民的生活贫苦,但思想觉悟普遍高,十分纯朴。大多数人都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根本不会注重面子问题婚丧内容形式十分简单。
晋江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地提高,讲排场,铺张浪费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严重越盛行,攀比现象严重,而且趋于平民化。
虽然它已经随着社会、经济、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改变而改变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但在目前,尤其是在农村,由于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这种风俗没有足够科学的认识,盲目地跟随潮流,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晋江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婚姻礼俗却越来越不科学——越来越讲
排场,造成了不必要的铺张浪费。
(2)、讲气派讲排场现象日益攀升
讲豪华讲气派、高彩礼厚嫁妆近年来有水涨船高的趋势。主要是第一,男方重高嫁妆,女方贪高聘金。就聘金而言,已经从200元、400元上升到现在的20万元、40万元、80万元甚至更多。嫁妆由自行车、14英寸电视机到现在的高档进口车、住宅。因此,很多普通家庭一到子女谈婚论嫁时,就犯愁了。因家庭经济承受不起高嫁妆、高聘金,有些人选择偷、盗、抢、骗等行为;有些人因没钱而无法结婚。这些都严重危害社会,存在各种犯罪隐患。第二是讲排场。很多人为了讲排场,设立很多名目,订婚宴、女婿宴、结婚宴、还亲宴,每一场宴席都铺张浪费,几十桌、上百桌的大场面比比皆是,并且攀比严重,规模不断扩大,宴席的规格也不断提升。晋江目前的酒席价格,高、中、低三档分别是一桌1000元、800元、600元,这使一些家境不好的不得不“阉鸡跟凤飞”,硬撑着。
(3)、不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
不良的婚姻礼俗现象近年来有水涨船高的趋势,不应该孤立地分析这一现象的影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多数人刚刚告别温饱,步上小康之路,无法承受高嫁妆的重负。“打肿脸充胖子”,往往会债台高筑,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到企业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影响到家庭生活质量。有些人甚至为此不惜干出偷鸡摸狗之事,影响到精神文明建设。
2、根源
(1)、多种习俗沿海糅合
高嫁妆现象产生有历史文化原因。泉州属于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沿海地带婚嫁中盛行的“三书”、“六礼”就可看出。晋江等沿海人的祖先多为西晋末年“衣冠南渡”的中原人,承载了大量中华文化传统。晋朝人好攀比爱斗富的习俗,使其后裔———晋江人在潜意识中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泉州古时为闽越之地,有不少土著习俗;再加上泉州自古就是通商口岸,受异国风俗影响。种种习俗糅合之后,使沿海地带的婚俗比其他地方更为复杂和隆重。
从地域上看,泉州沿海地带物产丰饶,气候宜人,传统上就是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泉州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一,为高嫁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从文化原因上分析,我国国民性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爱面子,导致撑场面的现象非常普遍,高嫁妆婚俗就是其中的典型。还有,中国人自小就习惯于生活在家族关系的呵护之下,处处弥漫着中庸之道,不像西方那样崇尚独立,以至于父母要为孩子操心到老,因为担心女儿婚后受气而给高嫁妆就是一种表现。
此外,城市化进程缓慢,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大多数沿海人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受到落后、保守的观念支配,容易落入俗套。婚礼按
照繁琐礼俗来,缺乏个性、品位的现象变得很普遍。
(2)、边缘性远儒性所致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体布局中,民俗文化应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闽南沿海高嫁妆婚俗,是长期形成的。古代的婚事并不像现在这样,即使现在的惠安县,古时也有移风易俗的好现象。高嫁妆的婚俗并不符合儒家“礼”的规定。远古时期婚俗有“六礼”之说,到宋代至明清时期,就简化到了“三礼”甚至“一礼”,并未主张铺张浪费。这一风俗的形成,有地理上的边缘性(即泉州地处沿海地带)和文化上的远儒性(即远离传统文化中心)的原因。
(3)、受到文化水平影响
高嫁妆现象的成因,与文化教育因素也是分不开的。如今社会上受教育水平较高,有文化、高素质的群体,婚事就不会大操大办,而是注重个性和品位。
(4)、与媒婆促成有关系
根据晋江多数的离婚案来看,高嫁妆、高聘金现象与媒婆的极力促成有很大关系,媒婆牵线成功一桩婚姻,就能拿到聘金、嫁妆总和10%的红包,因此,媒婆会极尽三寸不烂之舌促成婚事,甚至在男方这边说女方会有多少嫁妆、在女方那边说男方会有多少聘金。男女双方、亲家间互不了解,在短时间内包装出来的婚姻和亲戚,往往容易在聘金返还环节出现矛盾,离婚率很高。
一、晋江婚姻礼俗概况
旧时婚礼是婚姻关系的很重要标志。而婚礼的习俗,因为民族和地域、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晋江的婚姻习俗是晋江地域文化积淀的体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晋江婚俗既保留了古代闽南文化的遗存,又深深地打上了中原民俗的烙印——极尽奢华的古典式婚礼,构成了晋江社会多姿多彩的婚俗。
1、古婚俗沿留至今日
据了解,沿海地带高嫁妆婚俗可谓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就是婚姻六大程序:
纳采:男方家长请媒婆向女方家长提亲。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再派媒婆去女方,问清女方当事人姓名、生肖、生辰八字等与“命”有关的具体情况,并到祖庙占卜以定凶吉。
纳吉:即订婚。仪式可简可繁,但交换订婚戒指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一般由男方当事人在其堂亲若干人和媒婆陪同下前往女方家中,双方当事人亲手为对方戴上。纳征:也就是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以女方是否收下判定婚姻是否实际成立。
请期:纳征后不久,男方派媒婆或者直接与女方商定举办结婚仪式的日期,以前大多数要算命,选定黄道吉日。
亲迎:新郎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按规定,加上随从,必须单数去双数回。晚上一般要举行结婚仪式,宴请亲朋好友。
这种婚俗就是这样沿袭下来,即使有小小变动,却“万变不离其宗”。 晋江是历史文化名城,各种传统的风俗礼仪保存得较为完备,其中当然包括这一项重要的风俗。
2、奁资近年节节攀升
唐朝时的聘礼通常是绸缎之类,数量可多可少,酒食不包括在内。在沿袭传统的同时,沿海人又给这种风俗一些时代色彩。宋代的妆奁内容丰富多彩,金银首饰、布匹衣裳、灯火灶台、被帐枕箱、巾帽鞋袜、器具杯盘、珠玉珍宝、梳妆镜台、洗涤器皿、文房四宝、古玩珍器等,一应俱全。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嫁妆档次更进一步,最高纪录为:一辆奔驰320,一辆宝马725,六间临街透顶店面,现金人民币150万元、美金15万元,其他一整套最豪华时尚的家具家电忽略不计———据说女方是按照1000万元的标准置 。
3、攀比现象严重
“女儿越大父母越操心,儿子越大父母越放心”的俗话,还有“寡妇门前是非多”,而鳏夫家中有女子出入却受到人们恭喜的风俗,折射出几千年的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没有高嫁妆,父母就担心女儿以后会没地位;男人找妻子也希望女方的家庭经济条件好,以此证明自己有实力有地位。许多人希望女儿不要嫁晋江人,但希望儿媳是晋江人,无非是冲着高嫁妆来的。民间有个说法,娶媳妇要娶陈埭镇的,因为那里嫁妆高。但这要一分为二,经济发达地区给女儿高嫁妆,是男女不平等的一个表现。因为在整个闽南地区,男性有继承权,而女儿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高嫁妆现象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经济实力雄厚,能承受得起高嫁妆;第二层次是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跟风;第三层次是较为理性的层次,主要在晋江安海、池店等地,采用集体婚礼等形式,婚事简办,不盲目跟风。
二、存在问题及其根源
1、存在问题
(1)、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关于铺张浪费,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意识形态和教育问题。在清末,晋江的婚姻礼俗中,铺张浪费主要表现在大地主,大官僚里面。门当户对,包办,媒妁之言盛行。广大的农民,饱受剥削,没有人生自由,温饱问题没有保障,因此根本谈不上所谓的浪费。有自由的平民或是书生秀才,生活也比较清贫,婚姻礼俗尽管有按步骤来,但相对简单。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国民经济低下,人民的生活贫苦,但思想觉悟普遍高,十分纯朴。大多数人都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根本不会注重面子问题婚丧内容形式十分简单。
晋江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地提高,讲排场,铺张浪费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严重越盛行,攀比现象严重,而且趋于平民化。
虽然它已经随着社会、经济、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改变而改变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但在目前,尤其是在农村,由于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这种风俗没有足够科学的认识,盲目地跟随潮流,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晋江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婚姻礼俗却越来越不科学——越来越讲
排场,造成了不必要的铺张浪费。
(2)、讲气派讲排场现象日益攀升
讲豪华讲气派、高彩礼厚嫁妆近年来有水涨船高的趋势。主要是第一,男方重高嫁妆,女方贪高聘金。就聘金而言,已经从200元、400元上升到现在的20万元、40万元、80万元甚至更多。嫁妆由自行车、14英寸电视机到现在的高档进口车、住宅。因此,很多普通家庭一到子女谈婚论嫁时,就犯愁了。因家庭经济承受不起高嫁妆、高聘金,有些人选择偷、盗、抢、骗等行为;有些人因没钱而无法结婚。这些都严重危害社会,存在各种犯罪隐患。第二是讲排场。很多人为了讲排场,设立很多名目,订婚宴、女婿宴、结婚宴、还亲宴,每一场宴席都铺张浪费,几十桌、上百桌的大场面比比皆是,并且攀比严重,规模不断扩大,宴席的规格也不断提升。晋江目前的酒席价格,高、中、低三档分别是一桌1000元、800元、600元,这使一些家境不好的不得不“阉鸡跟凤飞”,硬撑着。
(3)、不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
不良的婚姻礼俗现象近年来有水涨船高的趋势,不应该孤立地分析这一现象的影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多数人刚刚告别温饱,步上小康之路,无法承受高嫁妆的重负。“打肿脸充胖子”,往往会债台高筑,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到企业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影响到家庭生活质量。有些人甚至为此不惜干出偷鸡摸狗之事,影响到精神文明建设。
2、根源
(1)、多种习俗沿海糅合
高嫁妆现象产生有历史文化原因。泉州属于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沿海地带婚嫁中盛行的“三书”、“六礼”就可看出。晋江等沿海人的祖先多为西晋末年“衣冠南渡”的中原人,承载了大量中华文化传统。晋朝人好攀比爱斗富的习俗,使其后裔———晋江人在潜意识中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泉州古时为闽越之地,有不少土著习俗;再加上泉州自古就是通商口岸,受异国风俗影响。种种习俗糅合之后,使沿海地带的婚俗比其他地方更为复杂和隆重。
从地域上看,泉州沿海地带物产丰饶,气候宜人,传统上就是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泉州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一,为高嫁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从文化原因上分析,我国国民性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爱面子,导致撑场面的现象非常普遍,高嫁妆婚俗就是其中的典型。还有,中国人自小就习惯于生活在家族关系的呵护之下,处处弥漫着中庸之道,不像西方那样崇尚独立,以至于父母要为孩子操心到老,因为担心女儿婚后受气而给高嫁妆就是一种表现。
此外,城市化进程缓慢,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大多数沿海人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受到落后、保守的观念支配,容易落入俗套。婚礼按
照繁琐礼俗来,缺乏个性、品位的现象变得很普遍。
(2)、边缘性远儒性所致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体布局中,民俗文化应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闽南沿海高嫁妆婚俗,是长期形成的。古代的婚事并不像现在这样,即使现在的惠安县,古时也有移风易俗的好现象。高嫁妆的婚俗并不符合儒家“礼”的规定。远古时期婚俗有“六礼”之说,到宋代至明清时期,就简化到了“三礼”甚至“一礼”,并未主张铺张浪费。这一风俗的形成,有地理上的边缘性(即泉州地处沿海地带)和文化上的远儒性(即远离传统文化中心)的原因。
(3)、受到文化水平影响
高嫁妆现象的成因,与文化教育因素也是分不开的。如今社会上受教育水平较高,有文化、高素质的群体,婚事就不会大操大办,而是注重个性和品位。
(4)、与媒婆促成有关系
根据晋江多数的离婚案来看,高嫁妆、高聘金现象与媒婆的极力促成有很大关系,媒婆牵线成功一桩婚姻,就能拿到聘金、嫁妆总和10%的红包,因此,媒婆会极尽三寸不烂之舌促成婚事,甚至在男方这边说女方会有多少嫁妆、在女方那边说男方会有多少聘金。男女双方、亲家间互不了解,在短时间内包装出来的婚姻和亲戚,往往容易在聘金返还环节出现矛盾,离婚率很高。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封刀令
- 2021-01-28 14:32
如果你是男的,将以你那儿的习俗为重。晋江嫁女儿不关你事,女方这只是单方面操作。
- 2楼网友:行雁书
- 2021-01-28 14:08
娶女的
一般都选本地的多 很少外地的吧
然后家境一般般 不是那种乱七八糟的 (除非娶的那女孩本身名声就很臭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