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古人的愁是什么

答案:6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2 09:04
  • 提问者网友:無理詩人
  • 2021-04-21 17:41
请用古诗例说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家
  • 2021-04-21 18:09
【唐】韦庄
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难忘。
夜坐心中火,朝为鬓上霜。
不经公子梦,偏入旅人肠。
借问高轩客,何乡是醉乡?

春愁
【唐】韦庄
寓思本多伤,逢春恨更长。
露沾湘竹泪,花堕越梅妆。
睡怯交加梦,闲倾潋滟觞。
后庭人不到,斜月上松篁。

春愁
【唐】韦庄
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


【唐】徐夤
夜长偏觉漏声迟,往往随歌惨翠眉。
黄叶落催砧杵日,子规啼破梦魂时。
明妃去泣千行泪,蔡琰归梳两鬓丝。
四皓入山招不得,无家归客最堪欺。

遣愁
【唐】雍陶
抛掷泥中一听沈,不能三叹引愁深。
莫言客子无愁易,须识愁多暗损心。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雾月
  • 2021-04-21 22:5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2楼网友:逃夭
  • 2021-04-21 22:11
愁chóu  愁的中文解释:   愁由部首“心 ”加部外字“秋”所组成,为会意字。   基本字义:表忧虑:忧~、~闷、~容、~绪、借酒浇~、多~善感。   而“秋”字则是由俩个象形字“禾”和“火”所组成,本为会意字。   在古文中,“秋”、“秌”、“穐”字义和读音(qiū )相同。   部首:“禾”字,是象形字。①在甲骨文中,像一颗成熟了的庄稼。其上端是下垂的穗子,中间有叶子,下部有根。②在金文中,就更像成熟了的庄稼了。③在小篆中,“禾”字的形体是沿甲、金文字形体变来的,也还像“禾”字的样子。④现代楷书的“禾”字,也大体上能看出庄稼的样子,是由小篆的形体楷化而来。   【几种粮食作物的名称区别:①“禾”字的专称原是指“谷子”,后来常用作庄稼的代称;②“粟” 原指谷子颗粒(小米),后来也能作粮食的代称;③“谷”是庄稼和粮食得总称;④“黍”是粘黄米,也称“黍子”;⑤“稷”指不粘的黄米;⑥“菽”指黄豆及豆类。】   注意:“秋”字的部首:“禾”字,在古文中原本不是“禾”字,而为“秋虫之形”。在中国文字的发展之中, “秋”字是由“穐”、“秌”发展变化而来。①在甲骨文中,“秋”字下为火形,上为秋虫之形。(是蟋蟀形下加“火”字。火烧秋虫,为古代焚田之习俗,在秋末进行。)②在《说文》中籀文(大篆)的形体,表示五谷熟了,田野便以火焚虫。此时甲骨文的秋虫之形讹变为龟。(此为“穐”字的由来)③在小篆中,“秋”字的形体,将“龟”字去掉,“火”与“禾”并列,变化为“秌”。④ 现代楷书的“秋”字,“火”与“禾”移位。   《说文》:“秋,禾谷孰(熟)也。”“秋”字的本义为“收获”。   如《尚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这是说:譬如农夫,只有尽力耕种和收割,才能有收获。   收获的季节即为“秋天”,如《管子﹒四时》:“秋聚收,冬闭藏。”   由“秋”又可以引申为“年”,如:《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那么,古人为什么会创造“愁”字来表达忧虑、忧愁呢?   本人认为:这是因为:①“秋”代表的是“收获”,是人们一年辛勤劳作的希望所盼,而到了“秋”的季节,究竟一年辛勤劳作的结果会是怎样呢?②作为季节,“秋”过去以后就是“冬”,而过去人们把“冬天”的生活、日子,叫做“过冬”!可见当时“冬天”的渡过,是何等的“艰难”!   因此,“秋”自然地就悬、挂在人们的“心”上,令人忐忑不安、成为人们“心”上挂念、担忧的“事情”了……。这就是古人创造“愁”字来表达忧虑的由来。
  • 3楼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4-21 21:12

子夜四时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战火家人相离

行路难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胸怀大志者有志难伸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忧虑国家命运,惦念家人的下落
  • 4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4-21 20:41

愁为离人心上秋,

江枫渔火对愁眠 是因为 月落乌啼霜满天

  • 5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4-21 19:33

愁更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