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班超 翻译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4 10:57
  • 提问者网友:富士山上尢
  • 2021-02-24 05:59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后坐事免官)这段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忧
  • 2021-02-24 06:07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可是内心孝顺恭谨,在家常勤勉地干些苦活儿,不以劳累下贱为耻辱。有善辩的口才,又喜欢浏览群书及传注,永平五年(公元63年),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任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一同到洛阳。家中贫困,常为官家雇用抄书,以其所得来供养母亲。长时间劳累辛苦,曾停下手头的工作,扔笔感叹道:“大丈夫没有其它志向才略,还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于异域,以获得封侯,怎么能长久地在笔砚间消磨时日呢?”同事们都取笑他。班超说:“小子怎能知道壮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到看相的那儿去看相,看相的说:“先生,您现在不过是布衣之士罢了,可是将来必定封侯于万里之外。”班超询问他的形状,看相的说:“你额头如燕,颈项如虎,飞翔食肉,这是万里侯的相貌啊。”过了很久,显宗问班固:“你的弟弟在哪儿?”班固回答说:“他在为官府抄书,得点钱来供养老母。”显宗就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后来,班超因为有过失而被免了官。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行路难
  • 2021-02-24 06:30
【原文】:《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班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搬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 曾经给官府里当雇工写字,养活家里的人。时间很长,工作很劳累。有一次他停止工作,扔掉笔叹了一口气说:“大丈夫如果没有其他大的志向,也应当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到边疆去为国家立功,以博取封侯的地位,怎么能长久和笔砚打交道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无知的人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后来,皇上听到了此事,便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