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的害处多还是好处多?请列举理由。
答案:5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5 11:31
- 提问者网友:你独家记忆
- 2021-03-14 22:10
考试的害处多还是好处多?请列举理由。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3-14 23:12
先说一下个人观点~我觉得考试本身是没有错的,而且确实考试能让人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凡事都是物极必反,如果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那肯定弊端非常的多~下面是一些人的观点:
考试的利弊又何在呢?
(一)考试的功能
首先,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它的考试最先和人才发生作用。考试在这里起着一个简化的作用。由于它的存在,人才检测过程与时间被大大缩短了,对教育的信息反馈也更为灵敏。从此,它成为人才供求的调节器,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与人才培养的可能连结起来。而且,这种功能随社会变革而不断深入,促成了教育与社会之间长期而有效的对话。
其次,考试同样作用于教育。它作为前期教学总结和后期教学的开始,一方面促使师生共同向更高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它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个性倾向。从而使得人才向着系统化和个性化发展。
直面当今社会的考试,它的功能也在不断延伸,但这始终离不开它对教育和对人才的这两个功能。但在未来,它的角色将越来越复杂,这要看社会发展的程度如何。
(二)当今考试的弊端
社会将共需求反映给人才和教育,从而间接地对考试提出要求。但是社会的发展变革日新月异,其所提出的要求,也是日新月异的,但我们的考试的人为改革不是备随时性,从而在这里就形成了考试与暂时性社会要求的矛盾,这便是考试弊端产生的根源。
弊端一:德与才在考试中的偏重问题
原始社会的考试雏形,就正有一个德与才的标准问题,即现在所谓的“德才兼备即为人才”的人才观。
纵观考试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从原始考试雏形到周朝的“六计”这种重德轻才型考试,再到战国时德才并重型考试,到隋朝科举这种重才轻德型考试,人们讨论这个“德重于才”还是“才重于德”的问题的历程似乎是从“重德”发展到“重才”的,但这是否表明“才”在人才含义中是比“德”所占的份量要重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是现在众说纷纭的人才定义中,“德”都是重于“才”,人们一味地重视才育,而不重视德育,那么教育成果中不就可能出现希特勒那样军政才能超常的世界战争?不就可能出现大批像清华大学生刘海洋那样高分低德的学生?不就可能出现大批计算机黑客和商界智贼了吗?那么,考试乃至教育就毫无意义了。
因此,对于任何一种教育制度而言,德育重于才育;对于任何一种考试制度而言,考德也要重于考才。
再有,这也把学生的视野固定在“中考”与“高考“四 个字眼上,而对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加重视,有的甚至是不闻不问,还传出“学习搞好就行了”的叫声,我们难道能说它不是现在的高考制度的产物吗?
“德,才之帅也。”等到到处都是知识挂帅,那么这个本来以人文道德为基础的社会最终将会倒溃。而考试却不能反映这一要求,这无疑是考试的一大弊端。
弊端二:考试的程式化
长期以来,对考试的评论,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素无定评,颂扬者颇多,批驳者非少。考试的程式化是与灵活化相对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考试内容被人为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一定程度上被固定,而不突出灵活应用;②考试的目的局限性,即教育的形式步骤都以考试为标准,即所谓的“应试观”。
考试最终服务于社会,当考试的一方的内容目的局限化,则其选拔的人才的视野,能力也是局限化的,最终结果导致社会发展受阻。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考试也同样有其利、也有其弊。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其有“利”,就全面褒扬;也不能因为其“弊”,而将其舍弃。其实由于人的德、学、才、识、体是有着客观差异的,这种差异又是可测的,因此,在选拔人才问题上都会不可避免地牵涉到考试。因而考试是客观而永恒存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改革考试,而非取消考试;是要尽量减少其弊端,而非能消除其弊端。
最后,我们强调我们的口号是“以客观的态度看待现在的考试,以发展的观点改革静止的考试,以科学的眼光预测未来的考试。”
考试的利弊又何在呢?
(一)考试的功能
首先,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它的考试最先和人才发生作用。考试在这里起着一个简化的作用。由于它的存在,人才检测过程与时间被大大缩短了,对教育的信息反馈也更为灵敏。从此,它成为人才供求的调节器,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与人才培养的可能连结起来。而且,这种功能随社会变革而不断深入,促成了教育与社会之间长期而有效的对话。
其次,考试同样作用于教育。它作为前期教学总结和后期教学的开始,一方面促使师生共同向更高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它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个性倾向。从而使得人才向着系统化和个性化发展。
直面当今社会的考试,它的功能也在不断延伸,但这始终离不开它对教育和对人才的这两个功能。但在未来,它的角色将越来越复杂,这要看社会发展的程度如何。
(二)当今考试的弊端
社会将共需求反映给人才和教育,从而间接地对考试提出要求。但是社会的发展变革日新月异,其所提出的要求,也是日新月异的,但我们的考试的人为改革不是备随时性,从而在这里就形成了考试与暂时性社会要求的矛盾,这便是考试弊端产生的根源。
弊端一:德与才在考试中的偏重问题
原始社会的考试雏形,就正有一个德与才的标准问题,即现在所谓的“德才兼备即为人才”的人才观。
纵观考试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从原始考试雏形到周朝的“六计”这种重德轻才型考试,再到战国时德才并重型考试,到隋朝科举这种重才轻德型考试,人们讨论这个“德重于才”还是“才重于德”的问题的历程似乎是从“重德”发展到“重才”的,但这是否表明“才”在人才含义中是比“德”所占的份量要重呢?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是现在众说纷纭的人才定义中,“德”都是重于“才”,人们一味地重视才育,而不重视德育,那么教育成果中不就可能出现希特勒那样军政才能超常的世界战争?不就可能出现大批像清华大学生刘海洋那样高分低德的学生?不就可能出现大批计算机黑客和商界智贼了吗?那么,考试乃至教育就毫无意义了。
因此,对于任何一种教育制度而言,德育重于才育;对于任何一种考试制度而言,考德也要重于考才。
再有,这也把学生的视野固定在“中考”与“高考“四 个字眼上,而对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加重视,有的甚至是不闻不问,还传出“学习搞好就行了”的叫声,我们难道能说它不是现在的高考制度的产物吗?
“德,才之帅也。”等到到处都是知识挂帅,那么这个本来以人文道德为基础的社会最终将会倒溃。而考试却不能反映这一要求,这无疑是考试的一大弊端。
弊端二:考试的程式化
长期以来,对考试的评论,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素无定评,颂扬者颇多,批驳者非少。考试的程式化是与灵活化相对的。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考试内容被人为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一定程度上被固定,而不突出灵活应用;②考试的目的局限性,即教育的形式步骤都以考试为标准,即所谓的“应试观”。
考试最终服务于社会,当考试的一方的内容目的局限化,则其选拔的人才的视野,能力也是局限化的,最终结果导致社会发展受阻。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考试也同样有其利、也有其弊。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其有“利”,就全面褒扬;也不能因为其“弊”,而将其舍弃。其实由于人的德、学、才、识、体是有着客观差异的,这种差异又是可测的,因此,在选拔人才问题上都会不可避免地牵涉到考试。因而考试是客观而永恒存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改革考试,而非取消考试;是要尽量减少其弊端,而非能消除其弊端。
最后,我们强调我们的口号是“以客观的态度看待现在的考试,以发展的观点改革静止的考试,以科学的眼光预测未来的考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3-15 03:53
没考试就没有区分度,过于重视考试容易泯灭孩子的天性和本性!!
- 2楼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3-15 02:17
首先拿数学物理来说吧,考的是那几个知识点,那些出题教授自己用这些知识点无中生有了一套题目出来,又给解题方法叫我们学,叫我们考试。这种无聊的考试外国是没有的,简直是和古时候考八股文一样。拿语文来说,简直是无东西考找东西来考。我们只要记住几个答题的方向,考试时套进去,你说荒谬吗?所以,读书无用。读书只出书呆子,只出考试机器。中国教育是游戏,高分只是代表你玩游戏玩的好。
- 3楼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3-15 01:17
好处:
1.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促进学生上进心
2.能更好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的学习漏洞
坏处:
1.只注意成绩,不注重整体素质,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成绩不能完全反映一个的水平——很多优秀人才可能因为成绩被埋没
3.家长和学校过分看重考试,导致学生压力增大
- 4楼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3-14 23:37
好处:
1.检验学生平时学到的东西,对学生学习情况能够把握
2.区分学生的学习好坏,作为评优或者升学的标准。
3.对学生自己来说,检验自己一段时期的学习成果,总结经验,发现不足。
坏处:
1.按成绩排名导致各种问题,老师对学生的照顾容易不均衡。
2.只注意成绩,不注重整体素质。
3.成绩不能完全反映一个的水平——很多优秀人才可能因为成绩被埋没。
4.家长和学校过分看重考试,导致学生压力增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