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寒食节由来

答案:3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06:27
  • 提问者网友:浪荡绅士
  • 2021-01-24 13:48
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腿肉熬汤,献给重耳。重耳做了国君后,开始时还铭记介之推,但是时间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难受,和其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隐居在山中。

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内疚,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但是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就是不见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没有出来。火熄之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
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01-24 15:10
寒食节又叫禁火节,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传说晋文公重耳蒙难流亡十九年,介子推跟随历尽艰辛,并从自己腿上剜肉为重耳充饥。晋文公回国即位后,封赏所有于患难时跟随他的人,唯独把介子推遗忘了。后来发觉此事,悔之不及。然介子推却不愿封官,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亲自到绵山寻找,介子推拒不出山。晋文公想以放火烧山逼他出来接受封赏,哪知火烧三日,介子推抱树被火烧死。晋文公百感交集,为了纪念他,便下令在每年的这一天里禁止烧火做饭,只可吃冷食。
唐卢象写了一首《咏寒食》的诗,诗云:“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汉代把这一天定为“禁烟节”,规定各家不能举火,只能在宫中晚上点火燃烛,再将火种传到贵戚之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1-24 15:40
就是那个大
  • 2楼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01-24 15:18
我暂时保留我的看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