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结合信念的含义和特征,谈谈你对信仰的理解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19:07
  • 提问者网友:萌卜娃娃
  • 2021-01-02 15:51
结合信念的含义和特征,谈谈你对信仰的理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1-02 16:17
无神论不等于“无精神论”。没有宗教信仰不等于没有信仰。不怕鬼不等于不需要心存敬畏。
《论语》里有一段“子贡问政”。子贡请孔子说3个最重要的东西。孔子的回答是:“足食,足兵,民信”。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之”,先去掉哪个?孔子说:“去兵。”子贡说还必须去掉一个。孔子回答:“去食。”可人若不食,怎么活?那就等于“去死”啊。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孔子看来,信仰、信誉、信念是最重要的。国家可以不搞军备,人民可以忍饥挨饿,但不能把信仰丢掉。
  “民无信而不立”,今天还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在信仰的荒漠上,立不起伟大的民族。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全民族的坚实信仰来支撑和推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1-02 16:32
我们用现代话来理解吧!先来看一个例子: 以“爬山”为例。首先我们先确认“登上山顶”这个过程是必然的结果,这是肯定不会改变的。于是有a、b、c三人一起登山,a走的是南坡,用杆杖登上去的;b走的是北崖,用锤钉攀上去的;c走的是西壁,用爪犁爬上去的;他们都登上了山顶,下来以后开始收徒弟,他们都以自己亲自爬上去的经历和工具教他们的弟子,对其他两人的做法,跟自己的体验,或承认其他两人的成果,或否定其他两人的成果。那么,“登上山顶”这个事实的实现已成为“客观事实”,但是这些以自己经历为经验来传递的方法,就叫做“主观经验”。 在《金刚经》里,佛陀曾说过,“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讲的就是a、b、c相互争执的本相,也就是宗教的本质原本都一样,但是却因为创始人(准确的说应该是“发现者”)本身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成长环境、领悟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等的不同,而造成了差异(这就是为何宗教会彼此抵制、排斥的根本所在了)。 因此,所有的宗教的核心就是“明白或洞悉宇宙真相”,完成生命的终极关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