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其然,岂其然乎”中的“其”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5 22:30
  • 提问者网友:世勋超人
  • 2021-11-15 01:44
“其然,岂其然乎”中的“其”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詩光轨車
  • 2021-11-15 03:14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询问公叔文子:“他不说、不笑、不取,是真的吗?”公明贾答:“这话过分了。他该说时才说,人不厌其说;快乐时才笑,人不厌其笑;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孔子说:“是这样吗?难道真是这样吗?”

其:.其,岂(岂)也。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下是其的古文解释,你可以参考一下,毕竟我也是自己理解的,不一定准确,误人子弟就不好了。
 
代词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的)。”   例:
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他的。)——《智子疑邻》   
②恐前后受其敌。(其:代词,指狼。)——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狼>   
③其夫呓语。(其:她的。)——《口技》   
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   
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师说》   
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其:她们的。)   

2.其中,其中的。   
例: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苏轼《石钟山记》   
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清·洪亮吉《治平篇》   
④其一犬坐于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狼>   

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
①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②舍其文轩。   
③既其出。(其:我们)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   
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⑧遂前其足。   
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⑩亦各言其志也!   

4.那(些),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例:
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   
②怀其璧。(其:那块)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④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副词
  1.其,岂(岂)也。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
①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春秋.左传鲁文公四年》。   
②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④其为死君乎?   
⑤其真无马邪?——《马说》  
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加重语气的助词)——《唐雎不辱使命》 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与妻书》   
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   
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伶官传序》   
3.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
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③则齐国其庶几乎?   
④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⑤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例: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见梁襄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