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吃一日三餐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2 20:37
- 提问者网友:你给我的爱
- 2021-02-22 13:01
人为什么要吃一日三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佘樂
- 2021-02-22 14:25
现代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实际上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论语》)。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早饭,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点心之称。《能改斋漫录》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至今,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午饭,古人曾称之为“中饭”或“过中”。
一日两餐时,人们认为“贤者与民并耕er食,饔飨而始”(《孟子·滕文公上》),用过飨食,便意味着一日时间的流逝。而今天人们常用“一日三餐”之词来表示对时光的不同情感,其中包括惜时者的感慨。
世世代代得出的经验而已,香港人就有吃夜宵的习惯,根据身体需求而已。你要是不觉得饿也可以不吃,当然早餐不能不吃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早饭,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点心之称。《能改斋漫录》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至今,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午饭,古人曾称之为“中饭”或“过中”。
一日两餐时,人们认为“贤者与民并耕er食,饔飨而始”(《孟子·滕文公上》),用过飨食,便意味着一日时间的流逝。而今天人们常用“一日三餐”之词来表示对时光的不同情感,其中包括惜时者的感慨。
世世代代得出的经验而已,香港人就有吃夜宵的习惯,根据身体需求而已。你要是不觉得饿也可以不吃,当然早餐不能不吃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2-22 15:14
有报道说,一天吃两顿更好。 一天吃两顿饭最好 据俄罗斯《真理报》3月26日报道,一天吃两餐最好,这是建立在人体生理 特点基础上的。人体必须等胃把所有食物消化完,再次产生饥饿感的时候才能 就餐。食物通常在胃里停留6~8小时。每天吃两顿饭可以让胃得到充分的休息, 并为进行下一次消化做准备:储存酶、分泌黏液、修复胃粘膜、恢复消化系统 的收缩功能。 当胃在消化食物、特别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时,细胞会产生很多盐酸、 黏液和胃酶。虽然这些都是分解蛋白质等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但是它们会对 胃壁造成损害。因此,与其他消化器官相比,胃需要休息更长的时间。 生理学家认为完美的摄取食物时间应该是这样的:上午7点到10点吃早餐。 第二次就餐时间最好在6个小时以后,即下午1点到3点。
- 2楼网友:摆渡翁
- 2021-02-22 14:54
一天要吃三餐饭人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或是解馋,主要是为了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实验证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85%;如改为每日两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则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仅为75%。因此,按照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说,每日三餐还是比较合理的。同时还要注意,两餐间隔的时间要适宜,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如果太短,上顿食物在胃里还没有排空,就接着吃下顿食物,会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消化功能就会逐步降低,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两餐的间隔以4~5 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是5~6 小时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钟与一日三餐:现代研究证明,在早、中、晚这三段时间里,人体内的消化酶特别活跃,这说明人在什么时候吃饭是由生物钟控制的。
◎大脑与一日三餐:人脑每天占人体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脑的能源供应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约需要110~145克。而肝脏从每顿饭中最多只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脏即能为人脑提供足够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与一日三餐:固体食物从食道到胃约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时才到达小肠。因此,一日三餐间隔4~5 小时,从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