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有人提出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叫做“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8 21:57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12-28 18:41
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①有人提出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叫做“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②这种主张说: 像那种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是很卑鄙的,我也痛恨那种人。但我又想,一方面大家都不剥削别人,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另一方面也不必为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各人付出足以换来自己生活需要的劳动就可以了。这样,我们都为集体做了事,也就取得了自己应得的一份,从表面上看,是人人为自己,实际上确实是人人为大家,这不是也很好吗? ③这就是说: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你瞧,这公式多妙!1.从全文来看,上文段①的作用是________,本文与《“友邦惊诧”论》都属于驳论文,简要说明你认为本文这样开头,与《“友邦惊诧”论》的开头相同或不同的原因:________。2.从内容上看,上文段②与段①的关系是________。3.判断下面对上文段②内容理解的正误。(1)这一段,作者用三句话具体指出这个错误观点来源于一种似是而非的主张。( )(2)这一段第一句话阐述了作者这样一个观点:“损人利己”是很卑鄙的。( )(3)第二句话引发出这样的主张:一方面不损人,另一方面不利人,只利己,各顾各。( )(4)第三句话由前两句推出一个结论:“人人为自己,实际上是人人为大家”,这也就是上文段①摆出的观点。( )4.从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上看,上文段③属于________部分。这里已基本表明了作者对前面摆出的观点的态度是_________(肯定、否定)的。文中明确告诉我们这个意思的一个短语就是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2-01-22 05:52
答案:解析: 1.摆出靶子,确立批驳的对象,两文都是在第一段摆出了批驳对象,但《“友邦惊诧”论》是在摆出敌人谬论前先评述了“这回学生的请愿”的原因,因此两文有些不同。 2.段②是对段①的展开,具体阐述了段①观点的来源。 3.(1)T;(2)F,这里说的不是作者的观点;(3)T;(4)T 4.结论,否定,多妙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2-01-22 06:02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