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粮食产量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03:45
- 提问者网友:风月客
- 2021-03-19 13:09
如何提高粮食产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3-19 14:05
问题一: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有什么? 主攻单产。一是实施农田水利提升工程。二是实施良种推广工程。三是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巩固提高小麦半精量机条播、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加快推广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节水灌溉等新型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全面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播种机械化。问题二: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 加粮食产量有很多方法啊1造加产量的建筑2升加产量的科技3实施增加产量的政策3找海事型的城邦拉关系~(这个爽啊,同盟以后每天给你每座城送粮食~~)4手动把城市.问题三:中国历史上,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办法是扩大耕地面积,今天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为什么?你认为提高我国粮食 不可行,虽然说耕地是土地的精华,但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耕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了合理配置耕地资源,协调供需之间的矛盾,分析了1996~2003年我国大陆地区耕地资源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①耕地资源由1996年底的13003.85万hm2减少到2003年底的12339.22万hm2,且逐年依次减小;
②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耕地资源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③7年来生态退耕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2003年生态退耕减少耕地面积达到了耕地面积减少的77%;
④累计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社会 与淡水资源一样,土地资源属于典型的多功能性自然资源,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在这种需求的压力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利用方式和质量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耕地资源变化总体趋势表现为向其他利用方式的转变,总面积持续减少。 在“谁来养活中国” 的论争和全球食物安全危机之背景下,耕地损失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2、3].我国政府为了遏制耕地持续减少的势头,提出了以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为目标的耕地保护政策。
对于我国耕地总量,一直缺乏权威的数据。比较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4].根据统计局的资料,我国耕地面积在1957年达到高峰,其后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减少。第二次大的滑坡发生在1965~1977年;第三次1980~1988年;第四次从1992年持续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减少的速度是60年代至今最快的一段时间。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5],1978~1997年累计增加耕地1140万hm2,累计减少1605万hm2,两者相抵,净减少465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5%,相当于整个江苏省的耕地面积。这段时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25万hm2,而在此前的10年(1968~1978)间,平均每年净减少16万hm2,速度明显加快。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耕地总量平衡中只有1979、1990、1995和1996年新增耕地面积超过了减少的耕地面积。但净增面积有限,不超过10万hm2.净减少最快的是1984~1988年,年均减少55万hm2,其中1985年是减少最多的一年,达100万hm2.1993~1995三年也很突出,每年净减少近40万hm2.
如果仅从全国尺度考察耕地总量变化,会忽视一些重要的现象。从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分布上看,净减少最快的一是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天津及辽宁等沿海省份;二是陕西、湖北、四川、湖南、山西等中部省份。尽管从全国的趋势看个别年份耕地面积是净增加的,但这些自然条件较好的省份自1978年以来一直维持着净减少的趋势。
那些自然条件较差的边远省份,如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广西、贵州、甘肃、宁夏等省,1988年以后耕地却基本上是净增加的。个别省份,如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增加的幅度还比较大。耕地面积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说明在我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中,生产力较低的耕地面积的增加,在数量上部分地抵消了优质良田的减少,因而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2耕地数量变化的构成和分布
1988年以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每年公布耕地增减的统计资料,被认为是这方面比较权威的数据。根据该局1988~1995年的数据分析,8年中增加的耕地主要来源于荒地开垦,占76%;农业结构调整和复垦所占的比例较......余下全文>>问题四:全国粮食产量 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全国粮食产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根据国家规定,全国及省级粮食产量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的省、市、县级国家调查队抽样调查数为准。粮食测产的重要方法是实割实测。
实割实测就是将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实实在在收割下来,然后用称、测水仪等称出重量、测出杂质。它是采集主要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数据的主要调查方法,国际上也是普遍用这个方法调查单位面积产量的。
实割实测调查:是以农户家庭为单元,克服了政绩考核等外界因素影响,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干扰,确保调查地块单位面积产量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虽然进行实割实测的样本地块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占很小的比例,但通过抽样设计,在有确定精度保证的前提下,使调查粮食作物的样本地块的平均水平能够代表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抽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割实测调查的客观性充分保证了全国粮食产量数据的可信性。
①耕地资源由1996年底的13003.85万hm2减少到2003年底的12339.22万hm2,且逐年依次减小;
②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耕地资源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③7年来生态退耕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2003年生态退耕减少耕地面积达到了耕地面积减少的77%;
④累计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社会 与淡水资源一样,土地资源属于典型的多功能性自然资源,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在这种需求的压力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利用方式和质量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耕地资源变化总体趋势表现为向其他利用方式的转变,总面积持续减少。 在“谁来养活中国” 的论争和全球食物安全危机之背景下,耕地损失的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2、3].我国政府为了遏制耕地持续减少的势头,提出了以行政区“耕地总量平衡”为目标的耕地保护政策。
对于我国耕地总量,一直缺乏权威的数据。比较长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4].根据统计局的资料,我国耕地面积在1957年达到高峰,其后经历了一次大幅度的减少。第二次大的滑坡发生在1965~1977年;第三次1980~1988年;第四次从1992年持续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耕地减少的速度是60年代至今最快的一段时间。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5],1978~1997年累计增加耕地1140万hm2,累计减少1605万hm2,两者相抵,净减少465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5%,相当于整个江苏省的耕地面积。这段时间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25万hm2,而在此前的10年(1968~1978)间,平均每年净减少16万hm2,速度明显加快。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耕地总量平衡中只有1979、1990、1995和1996年新增耕地面积超过了减少的耕地面积。但净增面积有限,不超过10万hm2.净减少最快的是1984~1988年,年均减少55万hm2,其中1985年是减少最多的一年,达100万hm2.1993~1995三年也很突出,每年净减少近40万hm2.
如果仅从全国尺度考察耕地总量变化,会忽视一些重要的现象。从耕地面积变化的空间分布上看,净减少最快的一是广东、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天津及辽宁等沿海省份;二是陕西、湖北、四川、湖南、山西等中部省份。尽管从全国的趋势看个别年份耕地面积是净增加的,但这些自然条件较好的省份自1978年以来一直维持着净减少的趋势。
那些自然条件较差的边远省份,如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广西、贵州、甘肃、宁夏等省,1988年以后耕地却基本上是净增加的。个别省份,如内蒙古和黑龙江等,增加的幅度还比较大。耕地面积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说明在我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中,生产力较低的耕地面积的增加,在数量上部分地抵消了优质良田的减少,因而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2耕地数量变化的构成和分布
1988年以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每年公布耕地增减的统计资料,被认为是这方面比较权威的数据。根据该局1988~1995年的数据分析,8年中增加的耕地主要来源于荒地开垦,占76%;农业结构调整和复垦所占的比例较......余下全文>>问题四:全国粮食产量 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全国粮食产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根据国家规定,全国及省级粮食产量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垂直管理的省、市、县级国家调查队抽样调查数为准。粮食测产的重要方法是实割实测。
实割实测就是将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实实在在收割下来,然后用称、测水仪等称出重量、测出杂质。它是采集主要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数据的主要调查方法,国际上也是普遍用这个方法调查单位面积产量的。
实割实测调查:是以农户家庭为单元,克服了政绩考核等外界因素影响,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干扰,确保调查地块单位面积产量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虽然进行实割实测的样本地块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占很小的比例,但通过抽样设计,在有确定精度保证的前提下,使调查粮食作物的样本地块的平均水平能够代表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抽样方法的科学性和实割实测调查的客观性充分保证了全国粮食产量数据的可信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