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纳兰性德写的长相思是哪个季节的?

答案:4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7 05:38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03-06 08:58
哪个季节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夜
  • 2021-03-06 10:26
康熙二十一年(1862)的春天,纳兰性德作为康熙最亲信的贵族之一,曾多次伴随康熙出行。这次以太子太傅随行。康熙亲自北行,卫队虎将,浩浩荡荡,展示着清帝国的赫赫战功。纳兰性德通过对行军驻扎盛况的描述,从而突现了对温馨家园的怀念。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以时间线索,写了行军的过程,队伍走过了北山山水水,直向榆关(即山海关)而来,出了山海关也就是出了中原,到了清王朝的发祥地的东北。经过了一天的行进,傍晚时节,整个队伍化作了草原上的奇观。作者以悲壮的情怀把整支队伍的轮廓作了一个总括。以千计的帐篷,伴着以千计的马灯,成了灯的海洋,灯光相互照应,远远望去,十分的宏伟壮观!因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对此赞不绝口。“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写出了词人在行军途中的一种悲壮感。
  夜晚时节,风雪交加,一更,又过一更,词人一此夜无法入睡,犹如阵阵寒气从地下升起,直逼心灵。在这样的冲风冒雪跋山涉水中,很自然就想到了温情的家园,从而引出下文“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聒:嘈杂搅人。写景毕竟为抒情。词人为侍卫之职,一生多鞍马劳役,而更多的是怀家思乡之情,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最忆的还是家中的温暖。所以,纳兰性德的乡梦不成,帐外的风雪声勾起的是对“故园”无尽的思念。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家园之思前,花了好多的心思为怀乡作了预设。

山水风雪征程,有感而发家园之情。写作上一步一步的为最后的思乡之情涌出作了准备,在最后把这种情愫和盘托出,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这样的表达技艺实得与后人分享。更何况还有山水交织,风雪共起,千帐之灯的悲壮。是清词中难得的精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有枢
  • 2021-03-06 13:20
冬季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 2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3-06 12:22
康熙二十一年(1862)的春天,纳兰性德作为康熙最亲信的贵族之一,曾多次伴随康熙出行。这次以太子太傅随行。康熙亲自北行,卫队虎将,浩浩荡荡,展示着清帝国的赫赫战功。纳兰性德通过对行军驻扎盛况的描述,从而突现了对温馨家园的怀念。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以时间线索,写了行军的过程,队伍走过了北山山水水,直向榆关(即山海关)而来,出了山海关也就是出了中原,到了清王朝的发祥地的东北。经过了一天的行进,傍晚时节,整个队伍化作了草原上的奇观。作者以悲壮的情怀把整支队伍的轮廓作了一个总括。以千计的帐篷,伴着以千计的马灯,成了灯的海洋,灯光相互照应,远远望去,十分的宏伟壮观!因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对此赞不绝口。“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写出了词人在行军途中的一种悲壮感。   夜晚时节,风雪交加,一更,又过一更,词人一此夜无法入睡,犹如阵阵寒气从地下升起,直逼心灵。在这样的冲风冒雪跋山涉水中,很自然就想到了温情的家园,从而引出下文“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聒:嘈杂搅人。写景毕竟为抒情。词人为侍卫之职,一生多鞍马劳役,而更多的是怀家思乡之情,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最忆的还是家中的温暖。所以,纳兰性德的乡梦不成,帐外的风雪声勾起的是对“故园”无尽的思念。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家园之思前,花了好多的心思为怀乡作了预设。 山水风雪征程,有感而发家园之情。写作上一步一步的为最后的思乡之情涌出作了准备,在最后把这种情愫和盘托出,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这样的表达技艺实得与后人分享。更何况还有山水交织,风雪共起,千帐之灯的悲壮。是清词中难得的精品。
  • 3楼网友:行路难
  • 2021-03-06 10:48
清·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长 相 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地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赏析: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帐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帐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将作者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