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文化的诗歌,关于民族的诗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5 14:30
- 提问者网友:富士山上尢
- 2021-05-04 17:38
关于民族文化的诗歌,关于民族的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执傲
- 2021-05-04 18:44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唐??杜牧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
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指剑门关以南,也称剑南,这里代指古代蜀地.蓟北,即蓟州,指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一带,是安史叛军举兵叛乱地.
由于个人的生活遭遇和身处复杂动荡的时代,杜诗大多都有沉郁、悲凉、凝重的色彩,但此诗却不同,它一扫往昔沉郁悲壮的气氛,写得大喜若狂、轻快明朗.
首联点明事实原委,写诗人虽偏居“剑外”,但听到官军收复了遥远的“蓟北”后,喜极而泣.河南河北被收复,曾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被平定,想着自己即将会与广大人民一样获得安定的生活,诗人怎能不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呢?
颔联两句以转作承,着笔深化,写出了诗人的妻儿子女笑逐颜开、欢天喜地的心情,这使得诗人更是激动万分,从而漫卷诗书、兴高采烈.此两句妙笔传神,诗人那种大喜欲狂的情状,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诗的后两联,继续就喜意升华,由前面的国喜、家喜,转入写喜归,表达了诗人意欲开怀痛饮,放声高歌,准备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乡的心情.
这是一首有名的“快诗”,开篇伊始,即运笔如飞,四联八句,一气呵成,情感炽烈.它之所以 脍炙人口,千古传唱,主要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南 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吴钩,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称.这里泛指武器.凌烟阁,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像的高阁.
这是李贺所写《南园》诗十三首的第五首,表达弃文就武,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的愿望.
诗的首句“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势急切,气魄豪迈,既是泛问,也是自问,在鼓动别人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接下来的次句承前启后,气势磅礴,喊出挥刀杀敌、驰骋战场、收复失地的心声,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令人读了为之精神振奋.诗的后两句则是呼吁有志男儿“带吴钩”效命沙场,以鼓励别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一样,为国建功立业.(当然,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诗中也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余下全文>>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唐??杜牧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
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指剑门关以南,也称剑南,这里代指古代蜀地.蓟北,即蓟州,指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一带,是安史叛军举兵叛乱地.
由于个人的生活遭遇和身处复杂动荡的时代,杜诗大多都有沉郁、悲凉、凝重的色彩,但此诗却不同,它一扫往昔沉郁悲壮的气氛,写得大喜若狂、轻快明朗.
首联点明事实原委,写诗人虽偏居“剑外”,但听到官军收复了遥远的“蓟北”后,喜极而泣.河南河北被收复,曾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被平定,想着自己即将会与广大人民一样获得安定的生活,诗人怎能不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呢?
颔联两句以转作承,着笔深化,写出了诗人的妻儿子女笑逐颜开、欢天喜地的心情,这使得诗人更是激动万分,从而漫卷诗书、兴高采烈.此两句妙笔传神,诗人那种大喜欲狂的情状,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诗的后两联,继续就喜意升华,由前面的国喜、家喜,转入写喜归,表达了诗人意欲开怀痛饮,放声高歌,准备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乡的心情.
这是一首有名的“快诗”,开篇伊始,即运笔如飞,四联八句,一气呵成,情感炽烈.它之所以 脍炙人口,千古传唱,主要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南 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吴钩,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称.这里泛指武器.凌烟阁,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像的高阁.
这是李贺所写《南园》诗十三首的第五首,表达弃文就武,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的愿望.
诗的首句“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势急切,气魄豪迈,既是泛问,也是自问,在鼓动别人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接下来的次句承前启后,气势磅礴,喊出挥刀杀敌、驰骋战场、收复失地的心声,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令人读了为之精神振奋.诗的后两句则是呼吁有志男儿“带吴钩”效命沙场,以鼓励别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一样,为国建功立业.(当然,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诗中也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