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体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11:36
- 提问者网友:捧腹剧
- 2021-01-31 04:17
如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体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1-31 05:48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更应当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最近几年,我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影响学习效果的许多变量中,学习动机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并且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因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认真思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我在讲解(a+b)n的展开式时,就向学生介绍关于杨辉三角形的故事,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并且形成良好的心理指向。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这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2)提出问题,设置悬念。(3)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4)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坚持做到这些,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2. 多让学生主体参与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的作用。通过感性材料的丰富积累,学生才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然后才能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2.1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2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推导与概括,题目解答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等,都需让学生多思考。
2.3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和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2.4让学生多动手。例如:在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我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实验:分别剪两个有“两边夹一角”、“两角夹一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方法。通过动手实践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了知识。
3. 为学生主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潜能的释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就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3.1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生动有趣等一系列行为换取学生心目中的较高威信,然后才能在学生面前具有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始终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给予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这样就能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
3.2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并给予激励性评价,以勉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张扬个性。教师要善于组织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以便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4. 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对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方法指导,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技能。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不能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这个主体,要尽可能地使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当学生学完一个内容后,我就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并鼓励学生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反思并及时作出调整,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更应当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最近几年,我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影响学习效果的许多变量中,学习动机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并且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因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认真思考,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我在讲解(a+b)n的展开式时,就向学生介绍关于杨辉三角形的故事,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并且形成良好的心理指向。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这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2)提出问题,设置悬念。(3)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4)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坚持做到这些,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2. 多让学生主体参与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的作用。通过感性材料的丰富积累,学生才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然后才能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2.1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2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推导与概括,题目解答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等,都需让学生多思考。
2.3让学生多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和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2.4让学生多动手。例如:在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我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实验:分别剪两个有“两边夹一角”、“两角夹一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方法。通过动手实践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了知识。
3. 为学生主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潜能的释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就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3.1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生动有趣等一系列行为换取学生心目中的较高威信,然后才能在学生面前具有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始终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给予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这样就能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
3.2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并给予激励性评价,以勉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张扬个性。教师要善于组织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以便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4. 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对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方法指导,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技能。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不能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这个主体,要尽可能地使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当学生学完一个内容后,我就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并鼓励学生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反思并及时作出调整,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