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辨别拼音二三声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07:34
  • 提问者网友:活着好累
  • 2021-04-03 01:44
,如何辨别拼音二三声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4-03 02:48
以三个字《风马牛》为例:
风,一声。一直是声音平平的,过去叫《阴平》声。
用音乐课上的简谱记录,可以是:55,(骚骚)
牛,二声。读音之后基本在尾音部分,往上一提(一挑)。过去叫《阳平》声。也就是猛一听也像阴平的字。
用简谱记录可以是35,(密骚)
马,三声。发出 声母之后,立即声音往下压,再往上一提。过去叫做《上声》。
用简谱记录,就是214,(来导发)。
过,这个字是四声的。过去叫做《去声》。
用简谱记录,可以是51,(骚导)。
————
为了让您区分二声 三声的字的读音,下面罗列出来几个:
从,国,然,连,而,零,柔,强,凉,床,忙,……(都是二声)。
有,走,狗,远,广,脸,剪,满,笔,此,总,……(都是三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4-03 04:05

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上声、去声统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舒声韵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入声除了是一个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韵母的统称。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入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声调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和其它语言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 )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大部分(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但西南官话岷江片、常鹤片、丽川片全片以及黔南片、昆贵片、岑江片一些点还有独立入声调,岷江片大部分仍有声门关闭不严的喉塞音结尾。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已无法得知。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为高平调,上声为低升调,去声为一个高降调,入声为一个短促的调子。《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这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这四个声调都是在重读音节里,在非重读音节里,音节要读轻声。所谓轻声,就是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不标声调。
汉语有些词里的音节或句子里的词的音,念得又轻又短,叫做"轻声",也叫"轻音"。轻声现象跟前后语音环境﹑音的高低﹑长短和音质都有一定关系,跟语法也有密切关系,有时还有辨别词义的作用。如普通语中的"了﹑着﹑的"等虚词和做后缀的"子﹑头"等字都念轻声。有些双音词的第二字也念轻声,如"萝卜"的"卜","地方"的"方"。
在阴平后,念中降调,似较短的去声;
在阳平后,念中降调,似较短的去声(但和阴平后的轻声相比略有不同);
在上声后,念半高平调(或是略升的声调),似轻短的阴平;
在去声后,念低降调,似较短的去声。
语气词“吧、吗、啊、阿、呢”等读轻声,如“走吧”“是吗”“说啊”“好了”;
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等读轻声,如“我的”“轻轻地”“唱得好”“同学们”“去过”;
名词后缀“头、儿、子”等读轻声,如“甜头”“这儿”“桌子”;
重叠词,或重叠双音节动词读轻声,如“走走”;
单音节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如“回来”“出去”“走出来”“跑进去”。
名词后面的方位词“上、下、里”读轻声,如“天上”“乡下”“屋里”;
量词,如“那个、那次、那盘”等读轻声;
代词“我、你、他”放在动词后面做宾语,如“找你”“请他”“叫我”。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