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不要全文翻译,要一个大概过程,但不能太简单,时间、任务还有一些突出的地方要在。必须是白话文,大概普通讲话能讲上三分中就够了。有劳各位。我周一就要用。
刘备三顾茅庐
答案:5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5 13:40
- 提问者网友:箛茗
- 2021-05-14 20:46
同我的另一个三国的问题一样,需要三国这个故事的一个过程的介绍,老师让课前说的。不过我不要三顾茅庐的全部,我只要第三顾的句土内容,可能需要大家费点心思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5-14 22:24
三顾茅庐的故事 | |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后来在一次拜访司马徽时听过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后又受徐庶推荐,想徐庶带他来引见,但徐庶却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一说三次都见到了),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诸葛亮提问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即说明了此夺取二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以后便被称为隆中对(隆中一地仍有争议,一说草庐对),而刘备听后更加大赞,于是诸葛亮开始仕于刘备)。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都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5-15 00:49
三国志的记载
- 2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5-15 00:24
1.诸葛亮<出师表>里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说的是:繁三往,乃见"3.<魏略>说的是诸葛亮自己找刘备,然后刘备没有理会.最后刘备觉得诸葛亮是人才,所以就有找诸葛亮,把诸葛亮请来.
- 3楼网友:轮獄道
- 2021-05-15 00:09
关于三顾茅庐,史书《魏略》、《九州春秋》和诸葛亮《出师表》里的记载大相径庭,不但如此,它还完全颠覆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小说中的三顾茅庐。在《三国演义》里,刘备三次走进卧龙冈,拜访韬光养晦的诸葛亮,最终诸葛亮走出山林,辅佐刘备成就帝业。这一段被世代读者传唱的佳话,为什么在史书上却是另外一副样子呢?在历史的真实上,到底是诸葛亮的自我推荐,还是刘备的三顾茅庐呢?这个事情为什么如此奇怪呢?
其实这个呢,也不能说很奇怪,而且诸葛亮登门自荐的这个说法,虽然是非主流意见,也还是有一批历史学家支持这种说法。比方说有一位刘啸先生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三顾茅庐”质疑》,他就认为三顾的说法靠不住,为什么呢?他认为就诸葛亮和刘备双方而言,刘备固然需要诸葛亮,诸葛亮更需要刘备,因此他提出这样三点意见,第一点,意见就是诸葛亮这个人是一定要出山的,因为这个《三国志》里面说的很清楚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乐毅他就是要出将入相,建功立业,要做事情的,而刘备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人选,作为一个老板的人选,这个道理我们在前面也已经说过了,诸葛亮不投靠曹操,不投靠孙权,甚至不就近就便,为刘表服务,他就是要为自己选一个最好的老板,而刘备无疑是最好的人选,他岂肯在隆中坐等刘备“三顾”呢?那刘备不顾呢?不来找他怎么办?所以刘啸说这等于说诸葛亮在那儿下了一个决心,你刘备不出来请我三次,我就在这个地方做一辈子农民了,这可能吗?你说他这样一个自比管仲乐毅的人,他待在隆中干什么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点,刘备需要人,他需要的是一群人,不是一个人;诸葛亮需要老板,他需要的不是一批老板是一个老板。那么请大家想想,是需要一群人迫切呢,还是需要一个人迫切呢?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刘啸先生说以诸葛亮的智慧和当时他的社会地位,诸葛亮发现刘备应该比刘备发现诸葛亮要早。刘备因为很有名了,天下枭雄了,真是天下谁人不识君,谁不知道有一个刘备呢?刘备未必知道有一个诸葛亮,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是诸葛亮去找刘备,何况当时形势已经非常紧急,已经到了燃眉之急这样一个程度,他怎么可能坐在隆中还去等这个不一定有把握的三顾茅庐呢,所以刘啸先生得出一个结论,三顾茅庐在逻辑上无法让人接受这个结论,应该说他这个分析还是有他的道理,那么这样一来就意味着我们要否定《三国志》,否定《出师表》,而这个是不可以否定的,《三国志》你可以否定,但《出师表》否定不了,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说《出师表》是伪作,《出师表》怎么说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说的非常清楚,“由是”,“遂许”把因果关系说出来了,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而且和他讨论了当世之事,使他产生感激之心,这才同意追随刘备,遂许嘛!所以《出师表》否定不了,那么现在问题就只有这样一个办法了,就是既不否定《出师表》,也不否定《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说法,那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有一个猜想,就是《魏略》和《九州春秋》所说的这个事情也是真的,诸葛亮去找了刘备。有了那么一番谈话,而刘备也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是还是没把他当做一等一的人才,于是诸葛亮他又回去了,回去了以后,刘备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恍然大悟,这个人才是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我必须把他请回来,那么就去了三次,再把他请回来,先有登门自荐,后有三顾茅庐,但是这个说法纯粹是我的猜想,没有任何其他的佐证。
- 4楼网友:罪歌
- 2021-05-14 23:35
刘备三顾茅庐是蜀汉历史上一件重要事情。刘备为何要请诸葛亮出山?可以有以下两种解释。 第一种:延揽人才,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刘备手中的人均属中等人才,想要定国安邦,必须要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当时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再加上徐庶的推荐,刘备找诸葛亮是必然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当然要找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这也是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 第二种:利用诸葛亮在荆襄地区的社会关系,刘备三次枉驾以见孔明,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诸葛亮的势力和影响,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相反,他与荆州三方面势力都有密切关系。一是,以庞德公为首的荆襄地方豪强势力;二是,通过黄言承与荆州蔡氏集团发生了潜在关系;三是,成为刘琦的入幕之宾,获得了刘表长子的信任。正是由于他的广泛、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刘备才找到他,刘备三顾茅庐后,结果怎么样呢?史书上说:“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这难道和诸葛亮的社会影响力没有关系吗?这就是刘备利用他得到的好处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