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古代人怎么泡茶啊,说点有依据的吧?

答案:3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15:07
  • 提问者网友:锁深秋
  • 2021-11-12 15:40
古代人怎么泡茶啊,说点有依据的吧?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11-12 16:51
古代人如何采茶,制茶,辨茶,泡茶?
一、 采茶。
采茶贵在时间。太早味不全,迟了散神。以谷雨前五天最好,后五天次之,再五天更次。茶芽紫最好,面皱次之,团叶又次之。彻夜无云,早上带露采摘最好,中午采摘次之,阴雨天气不宜采摘。生长在山谷中的茶叶最好,竹子下的次之,烂石中的又次之,黄沙砾中的茶树最差。

二、造茶。
新采的茶,拣去老叶和支梗、碎屑。用直径二尺四寸的铁锅,取一斤半鲜茶,大火烧热锅后,下茶急炒。火不能小,等茶熟后才能退火,用筛子轻抖几遍,再次入锅中,用小火慢慢烘干。其中的玄微,难以言显。火候均停,色香全美,玄味未究,神味无穷。

三、辨茶。
茶的妙处,在于始造之精,保存得法,泡时得宜。好坏在于开始用锅炒,清浊在于火候。火烈清香,锅寒神倦,火猛生焦,柴疏失翠。炒时间长则过熟,时间短则还生。熟变黄,生则黑。炒得好就香,不好就苦涩。发白、发红没什么,没有焦气最好。

四、藏茶。
茶造好后,放在旧盒中,外面用纸封口。过三天,等到性已恢复,用小火烘得很干,等冷却后储存在坛中,筑压实,以箬衬紧。将花笋箬和多层纸封住坛口,用火煨热,冷后定压,置入茶瓮中,切忌临风近火,临风容易变冷,近火易烧黄。

五、火候。
烹茶首先在于火候,炉火要旺,茶瓢放在上面,扇子轻轻地煽,等到有声就重煽。这是文武之道。过于文,水性揉,揉则水为茶降。过于武,火性烈,烈则茶水为水制,都不足以中和,不是茶家的要旨。

六、汤辨。
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是形辨,二是声辨,三是气辨。形是内辨,声是外辨,气是捷辨。像虾眼、蟹眼、鱼眼、连珠,都是萌汤。直到煮沸像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才纯熟。像初声、振声、骤声,都是萌汤。直到无声,才纯熟。像浮气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水气乱绕,也是萌汤。直到气直冲贯,才纯熟。

七、汤有老嫩。
汤用嫩不用老。因为古人造茶要先碾,后磨,再罗。罗后茶成为飘尘飞粉。于是制成龙凤图案,用水泡茶神便浮,这就是用嫩不用老。现在造茶,不再罗碾,全是完整的,汤须纯熟,元神才能显出,所以说汤须五沸,茶奏三奇。

八、泡法。
水烧开后,先往壶中倒一点水,排去冷气后把水倒掉,再将茶放入。茶的多少要适宜,不要过多。茶多了味苦香沉,水多了色清香淡。泡两壶后,又用冷水洗一次,使壶冷却,不然会降低茶的清香味道。罐热,则茶神不健,壶清,则水性常灵。稍等一会儿茶水冲好了,才倒出来,酌不宜早,喝不宜迟。早了茶味没有出来,迟了妙馥先消。

九、投茶。
投茶也有序,母火其宜。
先放茶,后加水,叫下投。
加一半水,再投放茶。然后把水加满,叫中投。
先加水,后放茶,叫上投。
春秋宜采用中投,夏天用上投,冬天采用下投。

十、饮茶。
饮茶以客少为好,人多喧闹失去雅趣。
独自饮茶叫神,二人对饮叫胜,三四人共饮为趣,五六人同饮叫泛,七八人饮茶叫施!

十一、香、色、味等。
1、香,茶有真香、兰香、纯香几种。表里如一叫真香,不生不熟叫清香,火候均停叫兰香,雨前纯具叫真香。还有含香、漏香、浮香、间香的不是正香。
2、色,茶以青翠色最好,涛以蓝白色的最佳。黄、黑、红、昏都不入等级。雪涛最好,翠涛中等,黄涛最下。
3、味,味以甜润为主,苦涩为下。
4、点染失真,茶有真香、真色、真味。一经点染,便会失真。如水中加盐,茶中加其它料,碗中放果品,都会失真。

十二、茶具、茶道。
桑萱翁煮茶用银瓢,说过于奢侈,后来用瓷器,又容易烂,最后还是银器。山寨农舍,只能用锡瓢,最忌用铜铁器。
茶道之精髓,在于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就是茶道!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11-12 17:53
上面的人说的,我就不多加重复了,不过现在,中国的茶艺流派比较混乱吧,各个流派都在说自己的好,每个流派的过程都不一样。哪个适合自己就选哪个。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