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反映了组织行为学的:B
A.多层次性 B.多学科交叉性 C.两重性 D.实用性
2.科学管理学派把组织中的人看作是:( )
A. 理性的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的人; D.复杂人。
3.行为学派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社会性的模式,梅约通过著名的霍桑试验证实只有把人当作( )
A. 理性的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的人; D.复杂人。
4.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5.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A.气质 B.能力 C.个性 D.性格
6.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7.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
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B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型效应
8.个性中受“现实原则”所支配的部分是指:( )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9.在个性结构中居于可控制地位的最高层的是:( )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10.精力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行为反映灵活而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 )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1.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要把兴奋性行为转变为抑制性行为较不灵活;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暴发性情绪;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是属于( )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2.有精力,但沉着平稳,行为反映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易受抑制,不易表露,行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是属于( )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3.对事物的感受性很强,特别敏感多疑,精力较不足,忍耐力较差,胆量较小,行为反应中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带有刻板性,情绪易波动且持久,行为的内倾性严重;对行为的改造较难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4.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
A. 性格; B.个性; C.气质; D.能力。
15.人们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是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型效应。
16.在进行社会知觉的整个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这是( )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型效应。
17.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这属于( )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型效应。
18.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
A.价值观; B.态度; C.信念; D.思维。
19.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是( )
A.价值观; B.态度; C.信念; D.思维。
20.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
A.尊重需要 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21.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B )。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22.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 )
A.惩罚 B.正强化 C. 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23.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 )。
A.惩罚 B.正强化 C. 自然消退 D. 消极强化
24.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C )。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25.经常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
A. 尊重需要 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A.边缘性 B.综合性 C.两重性 D.多层次性 E.实用性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BCDE
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集体 E.环境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BCD
A.调查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E.观察法
4.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
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 B.心理因素 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D.生理因素 E.人群团体因素
5.影响人的行为的内在因素主要有( )
A.生理因素 B.心理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
6.影响人的行为的外在因素主要有( )
A.组织内部的环境因素 B.组织外部的环境因素 C.政治因素
7.人的行为特征有:ABCDE
A.自发的 B.有原因的 C.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 E.可改变的
8.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A.先天遗传因素 B.家庭 C.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D.文化传统 E.社会阶级和阶层
9.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黑胆汁 E.抑郁质
10.社会知觉主要包括:
A.对人知觉 B.人际知觉 C.角色知觉
D.因果关系知觉 E.自我知觉
11.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E.定型效应
12.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
A.改变行为 B.改变态度 C.引进新的知元素
13.需要层次论的内容有:( )。
A.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需要
B. 尊重需要
C. 自我实现的需要
D. 工作和工作条件的需要
E. 文艺、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
14.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因素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ABC )。
A. 工作本身的特点 B.责任感 C.提升和发展
D.工作的物理条件 E.上司的赏识
15.以下做法中,属于消退强化方法的有( BDE )。
A员工出现失误时,给以记过处分
B对爱打小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
C员工表现出色时,给他发奖金
D对请客送礼者,关门拒之
E对喜欢奉承拍马屁者,冷脸相待
三、问答题
1、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
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分类,把一般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五种类型。
2、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培养?
(1)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①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②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经验
③引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情感的培养
①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②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③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3、何谓激励?
激励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所谓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就是让人们自觉自愿地、努力地工作,并创造好的绩效。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激励就成为管理中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4、有效激励的手段和方法有哪些?
①目标激励②工作激励③持股激励 ④榜样激励⑤荣誉激励⑥组织文化激励 ⑦危机激励
四、案例分析:
魏亮老师为何想不通
魏亮是高山大学的经济系讲师,负责工商管理的教学工作。去年他是全校的先进教师。他热爱教学。仔细研究教法,但在研究与著述方面业迹平平,没有多大起色。今年系里来了一
批年轻的硕士、博士生,改变了教师队伍的结构。这些人的特点是学历高、基础好、知识新且广,但并不像魏老师那样认真仔细地教学。他们中最有名的是孙强,刚满32岁,博土毕业,来校不足三月,就在有关专业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来有人传说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将调整先进教师的标准,要十分重视研究成果和著述。对这种说法魏老师并不相信,只认为“老师主要是教好书”。可在今年年底评比时,孙强被评为先进教师,并获奖金1000元;而魏亮却没被评上,至今他还想不通呢。
问题:
1.魏亮为何想不通?他应怎样对待奖金与荣誉?请用公平理论来分析
2.高山大学的经济系主任怎样才能做好魏亮的思想工作?请用认知不协调理论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