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发生规律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9 16:48
- 提问者网友:浮克旳回音
- 2021-12-29 06:23
棉铃虫发生规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蕴藏春秋
- 2022-01-10 02:26
棉铃虫在内蒙古、新疆年发生3代,华北4代,长江以南5~6代,云南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夜间交配产卵,95%的卵散产于番茄植株的顶尖至第四复叶层的嫩梢、嫩叶、果萼、茎基上,每雌产卵100~200粒。初孵幼虫仅能啃食嫩叶尖及花蕾,一般在三龄开始蛀果,四至五龄转果蛀食频繁,六龄时相对减弱。幼虫喜食青果,近老熟时则喜食成熟果及嫩叶。
1头幼虫可食害3~5个果,最多为8个,蛀果数随番茄青果密度及降雨而变化。老熟幼虫在3~9厘米表土层筑土室化蛹。棉铃虫属喜温喜湿性害虫,成虫产卵适温在23℃以上,20℃以下很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90%最为适宜。北方以湿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当月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上,为害严重。但雨水过多,土壤板结,不利于幼虫入土化蛹,蛹的死亡率升高。暴雨可冲掉棉铃虫卵,对其发生亦有抑制作用。成虫需在蜜源植物上取食作补充营养,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与番茄、瓜类作物花期相遇,加之气温适宜,产卵量大增,使第二代棉铃虫成为发生最严重的世代。
1头幼虫可食害3~5个果,最多为8个,蛀果数随番茄青果密度及降雨而变化。老熟幼虫在3~9厘米表土层筑土室化蛹。棉铃虫属喜温喜湿性害虫,成虫产卵适温在23℃以上,20℃以下很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90%最为适宜。北方以湿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当月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在70%以上,为害严重。但雨水过多,土壤板结,不利于幼虫入土化蛹,蛹的死亡率升高。暴雨可冲掉棉铃虫卵,对其发生亦有抑制作用。成虫需在蜜源植物上取食作补充营养,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与番茄、瓜类作物花期相遇,加之气温适宜,产卵量大增,使第二代棉铃虫成为发生最严重的世代。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空山清雨
- 2022-01-10 04:37
棉铃虫全年的发生过程因地而异。西北内陆棉区5月下旬越冬虫进入羽化盛期,在玉米、谷子、西葫芦、豌豆等作物上产卵。第1代卵、幼虫和成虫发生盛期分别在6月初、6月上中旬和7月上旬,第2代卵、幼虫和成虫的盛发期分别在7月中旬、下旬和8月下旬,第3代卵和幼虫的盛发期分别在8月下旬至9月初、9月中旬。黄河流域棉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越冬代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小麦、豌豆、苜蓿、春玉米、番茄等作物,6月上、中旬入土化蛹,6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盛发,大量迁入棉田产卵;第2代幼虫发生较重,6月底至7月中下旬为第2代幼虫化蛹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第2代成虫盛发期,主要集中于棉花上产卵;第3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上中旬,成虫盛发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大部分成虫仍在棉花上产卵;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第4代幼虫老熟,在5~15cm深的土中筑土室化蛹越冬,长江流域棉区4月底至5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羽化,在早春寄主上产卵;第1代成虫6月份盛发,迁入棉田产卵;第2代成虫盛发期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常出现2~3次发蛾高峰;第3代成虫盛发期在8月中下旬,发生期长,峰次多;第4代幼虫在旺长迟发的棉田发生较重;发生5代的棉区第4代成虫盛发期在9、10月份,多数成虫在秋玉米、向日葵、晚秋蔬菜等寄主上产卵。
- 2楼网友:夜风逐马
- 2022-01-10 03:08
(1)发生代数:棉铃虫在我国黄河流域棉区及其以北地区每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棉区及华南棉区每年发生5~6代,个别地区可发生7代,冬季蛹不滞育。
(2)与耕作制度的关系:农业耕作栽培技术的改变,直接关系到棉铃虫食物营养条件和栖息环境的变化,对棉铃虫的存活、繁殖和危害程度影响很大。随着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需要,增加了复种指数、间种套作、各地吨粮田的开发、水月巴措施加大,小麦高产早熟品种的大量推广,既为棉铃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营养条件,又为棉铃虫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最近几年棉铃虫特大暴发,与麦套棉面积的扩大,第四代棉铃虫的虫量加大,越冬虫量的基数加大是有较大关系的,
(3)与气候条件关系:对棉铃虫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70%以上。成虫产卵期需20℃以上的温度,如这时遇有寒流侵袭,成虫产卵活动受到影响,发生量将降低。8~9月份气温变化将影响秋季种群数量及越冬基数;秋季低温来临早,末代卵的孵化率和发生量降低。适于成虫羽化的土壤含水量为7.6%,土壤含水量达25%饱和状态时,蛹的死亡率达93.3%。大雨和暴雨对棉铃虫的卵和初孵幼虫极为不利。秋季雨量过多,雨期过长,对棉铃虫越冬不利,处于积水棉田中的越冬蛹可全部死亡。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