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求切线方程问题~~~~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2 11:22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02-11 21:31
已知圆的标准方程和圆外一点,如何能"迅速"求解点与圆的切线方程和切点坐标.总感觉联立方程组解△的话,如果含参量K会很麻烦很麻烦.....用求导,参数方程什么的能不能快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2-11 22:18
设Ax^2+Bx+Cy^2+Dx+Ey+F=0是一条任意二次曲线的方程,P(x0, y0)是上面一点,则过P点的切线方程为
Ax0x+B(x0y+xy0)/2+Cy0y+D(x0+x)/2+E(y0+y)/2+F=0
这是求切线最简洁的方法,常常被称为“替换法则”。
因为用x0x替换了x^2,用(x0y+xy0)/2替换了xy,用y0y替换了y^2,用(x0+x)/2替换了x,用(y0+y)/2替换了y。
Ax0x+B(x0y+xy0)/2+Cy0y+D(x0+x)/2+E(y0+y)/2+F=0
这是求切线最简洁的方法,常常被称为“替换法则”。
因为用x0x替换了x^2,用(x0y+xy0)/2替换了xy,用y0y替换了y^2,用(x0+x)/2替换了x,用(y0+y)/2替换了y。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过活
- 2021-02-11 22:35
1.直接法
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
例1(1)求和定圆x2+y2=k2的圆周的距离等于k的动点p的轨迹方程;
(2)过点a(a,o)作圆o∶x2+y2=r2(a>r>o)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
对(1)分析:
动点p的轨迹是不知道的,不能考查其几何特征,但是给出了动点p的运动规律:|op|=2r或|op|=0.
解:设动点p(x,y),则有|op|=2r或|op|=0.
即x2+y2=4r2或x2+y2=0.
故所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4r2或x2+y2=0.
对(2)分析:
题设中没有具体给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但可以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即圆心与弦的中点连线垂直于弦,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由学生演板完成,解答为:
设弦的中点为m(x,y),连结om,
则om⊥am.
∵kom•kam=-1,
其轨迹是以oa为直径的圆在圆o内的一段弧(不含端点).
2.定义法
利用所学过的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所求的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这种方法要求题设中有定点与定直线及两定点距离之和或差为定值的条件,或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分析得出这些条件.
直平分线l交半径oq于点p(见图2-45),当q点在圆周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
分析:
∵点p在aq的垂直平分线上,
∴|pq|=|pa|.
又p在半径oq上.
∴|po|+|pq|=r,即|po|+|pa|=r.
故p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是定值,可用椭圆定义
写出p点的轨迹方程.
解:连接pa ∵l⊥pq,∴|pa|=|pq|.
又p在半径oq上.
∴|po|+|pq|=2.
由椭圆定义可知:p点轨迹是以o、a为焦点的椭圆.
3.相关点法
若动点p(x,y)随已知曲线上的点q(x0,y0)的变动而变动,且x0、y0可用x、y表示,则将q点坐标表达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得点p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为相关点法(或代换法).
例3 已知抛物线y2=x+1,定点a(3,1)、b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p在线段ab上,且有bp∶pa=1∶2,当b点在抛物线上变动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
分析:
p点运动的原因是b点在抛物线上运动,因此b可作为相关点,应先找出点p与点b的联系.
解:设点p(x,y),且设点b(x0,y0)
∵bp∶pa=1∶2,且p为线段ab的内分点.
4.待定系数法
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求.
例4已知抛物线y2=4x和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
曲线方程.
分析:
因为双曲线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所以可设双曲线方
ax2-4b2x+a2b2=0
∵抛物线和双曲线仅有两个公共点,根据它们的对称性,这两个点的横坐标应相等,因此方程ax2-4b2x+a2b2=0应有等根.
∴△=1664-4q4b2=0,即a2=2b.
(以下由学生完成)
由弦长公式得:
即a2b2=4b2-a2.
5.代入法
若所求轨迹上的动点p(x,y)与另一个已知轨迹(曲线)c:f(x,y)=0上的动点q(x1,y1)存在着某种联系,则可以把点q的坐标用点p的坐标表示出来,然后代入曲线c的方程f(x,y)=0中并化简,即得动点p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代入法(又称相关点法).
例3 已知定点a(4,0)和曲线c:x2+y2=4上的动点b,点p分ab之比为2∶1,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解析 要求动点p(x,y)的轨迹方程,即要建立关于p的坐标x,y的等量关系,而直接建立x,y的等量关系十分困难,但可以先寻找动点b(x0,y0)的坐标x0,y0之间的关系,再利用已知的p与b之间的关系(即x,y与x0,y0之间关系)得到关于x,y的方程.
设动点p为(x,y),b为(x0,y0).
因为ap=2pb,所以x=4+2x01+2,y=2y01+2,所以x0=3x-42,y0=3y2.
又因为点b在曲线c上,所以3x-422+94y2=4,即x-432+y2=169.
所以点p的轨迹方程为x-432+y2=169.
点评 代入法的主要步骤:
(1) 设所求轨迹上的任意一点为p(x,y),相对应的已知曲线上的点为q(x1,y1);
(2) 建立关系式x1=g(x,y),y1=h(x,y);
(3) 将这两上式子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中并化简,即得所求轨迹的方程.
6. 参数法
根据题设条件,用一个参数分别表示出动点(x,y)的坐标x和y,或列出两个含同一个参数的动点(x,y)的坐标x和y之间的关系式,这样就间接地把x和y联系起来了,然后联立这两个等式并消去参数,即可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的方法称为参数法.
例4 已知动点m 在曲线c:13x2+13y2-15x-36y=0上,点n在射线om上,且|om|•|on|=12,求动点n的轨迹方程.
解析 点n在射线om上,而在同一条以坐标原点为端点的射线上的任意两点(x1,y1),(x2,y2)的坐标的关系为x1x2=y1y2=k,k为常数且k>0,故可采用参数法求点n的轨迹方程.
设n为(x,y),则m为(kx,ky),k>0.
因为|om|•|on|=12,所以k2(x2+y2)•x2+y2=12,
所以k(x2+y2)=12.
又点m在曲线c上,所以13k2x2+13k2y2-15kx-36ky=0.
由以上两式消去k,得5x+12y-52=0,
所以点n的轨迹方程为5x+12y-52=0.
点评 用参数法求轨迹方程的步骤为:先引进参数,用此参数分别表示动点的横、纵坐标x,y;再消去参数,得到关于x,y的方程,即为所求的轨迹方程.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对动点的坐标x和y的取值范围的影响.
另外,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时,还应注意下面几点:
(1) 坐标系要建立得适当.这样可以使运算过程简单,所得到的方程也比较简单.
(2) 根据动点所要满足的条件列出方程是最重要的一环.要做好这一步,应先认真分析题设条件,综合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列出几何关系(等式),再利用解析几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将几何关系(等式)坐标化.
(3) 化简所求得的轨迹方程时,如果所做的变形不是该方程的同解变形,那么必须注意在该变形过程中是增加了方程的解,还是减少了方程的解,并在所得的方程中删去或补上相应的点,这时一般不要求写出证明过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