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佛教的心经和金刚经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2 15:51
  • 提问者网友:浩歌待明月
  • 2021-11-12 11:25
佛教的心经和金刚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有枢
  • 2021-11-12 13:00
《金刚经》、《心经》、《坛经》在佛教中的地位,不仅在中国佛教中体现着原典精神和独有的思想价值,从中国文化史的视野来看,它们的影响并且关涉到僧俗各界,渗透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因而如欲深入佛教研究或是欲对中国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此三部经是一个基础,是必须一读的经典。 金刚经《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金刚经》以空慧为主要内容,探讨了一切法无我之理,篇幅适中,不过于浩瀚,也不失之简略,因此历来弘传甚广,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视。传说惠能就因此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经文而开悟。  一 经题的含义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本经总题。“经”字是通名,佛所说的佛法都称为经。“经”字前的九个字,是本经所独有的,这是别名。“金刚”是比喻。金刚即印度的金刚石,它最光明,最坚硬,也最珍贵。金刚石做的刀子可以裁玻璃,硬度最高。它能破坏一切,而不被一切所破坏。所以它最坚最利,而没有能破坏它的东西。也有些人解释金刚为真金久炼而成刚,具有坚固、光明、锐利三义。又有一些古德,不把“金刚”二字作譬喻解释,而是指金刚心,具足金刚观智,力用坚强,能破根本无明,得超生死此岸,而到达涅磐彼岸的金刚心。 “般若”又作波若、般罗若、钵剌若,意译为慧、智慧、明、黠慧,即修习八正道、诸波罗密等,而显现之真实智慧。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称般若。菩萨为达彼岸,必修六种行,亦即修六波罗密。其中因为诸佛皆由般若而成就,因此般若波罗密在六度波罗密中起关键作用,也因此称般若为诸佛之母,成为其他五波罗密之根据,而居于最重要之地位。 “波罗密”是梵语,译为到彼岸,也可译作度无极。彼岸者,对此岸说。烦恼是此岸,菩提是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凡夫是此岸,诸佛是彼岸。简单来说就是众生通过修行而从烦恼轮回中解脱,并到达涅槃寂静的彼岸。到彼岸并不是说已经到了涅槃彼岸,而是说修学而能从此到彼,所以重在从此到彼的行法。 “经”,梵语作修多罗。本义是线,线有贯穿、摄持不令散失的作用。如来随机说法,后由结集者聚集诵出佛陀之遗法,再用线把它编集起来,佛法才能流传到现在。“经”也译为契经,契者合也,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具有贯、摄、常、法四义。贯者,贯穿所应知义理;摄者,摄化所应度众生;常者,三世不能易其说;法者,十界所应遵其轨。结合以上各名相的分析,“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有两种不同的解说:一是玄奘等所解释的,认为烦恼的微细分,到成佛方能断净,深细难断,如金刚的难于破坏一样。但是般若是能断的智慧,金刚如所断的烦恼,所以译为“能断金刚(的)般若”。另一种解说是以鸠摩罗什为主,以金刚比喻般若。般若能破坏一切戏论妄执,不为妄执所坏;他的坚、明、利,如金刚一样。金刚是贵重的宝物,以譬喻实相般若是诸法之尊。它坚固不为一切所坏,来譬喻观照般若不被一切爱见所侵犯。金刚能裁切玻璃,作用猛利,来譬喻般若能断众生种种疑惑。总而言之,此经经名的全部含义即是以金刚般的无坚不摧、无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对治一切虚妄执著,达到对实相的理解,得到解脱,到达彼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注一]          唐三藏法师玄奘[注二]译  观自在菩萨[注三],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注四],照见五蕴皆空[注五],度一切苦厄[注六]。舍利子[注七],色不异空[注八],空不异色[注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注十]。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注十一]。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注十二],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注十三],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注十四],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注十五]。无苦集灭道[注十六], 无智亦无得[注十七],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注十八]。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注十九]。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注二十]。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注二十一]。  [注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