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的故事】唐玄奘的故事他的故事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6 22:03
- 提问者网友:容嬷嬷拿针来
- 2021-01-26 06:06
【玄奘的故事】唐玄奘的故事他的故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归鹤鸣
- 2021-01-26 07:32
【答案】 玄奘: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玄奘的家族位于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上有三个哥哥.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了.
少时因为家境困难,跟着他二兄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在那里待了五年,当时还是隋朝时期.在这期间他学习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而他本人偏好后者.他十一岁(620)就熟习《法华》、《维摩》.十三岁时(622)洛阳度僧,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盘》,从严法师学《摄论》,升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佩.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玄奘和他的二兄前往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已多聚在蜀地,因又同往成都.在那里听宝暹讲《摄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度论》.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武德七年(624)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先到了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闻风来聚.六十高龄的大德智琰也对他执礼甚恭.讲毕以后,继往赵州从道深学《成实》,又到扬州听惠休讲《杂心》、《摄论》.贞观元年(627),玄奘再到长安,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钻研《俱舍》、《摄论》、《涅盘》,他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受到称赞,声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但是玄奘觉得多年来在各地讲筵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地论》两家有关法相之说不能统一,很想得着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求会通一切(这一见解大概是受了当时来华的波颇蜜多罗的启发而生),于是决心往印度求法.
618年隋朝灭亡,玄奘和他的兄长逃至长安(当时已经是唐朝首都),之后再往南至四川成都.在这里他们兄弟二人花了约二到三年的时间继续深研佛经.
622年玄奘29岁那年剃度出家.之后他离开他的兄长然后回到长安学习外国语文和佛学.
玄奘自出家以还,便曾经计划往天竺学习佛法,但多次都未成事.公元627年,唐玄奘终于由长安出发只身前往天竺,沿著西域过帕米尔高原前往,历经艰难险阻后到达天竺.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过许多有名的僧人,他停留过的寺宇包括当时有名的佛教学习中心-那烂陀寺,他向该寺的主持,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佛经.及后玄奘更加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在一次佛学讲座中名扬全天竺,被当地僧人尊称为“大乘天”.
玄奘的一座雕刻,在西安大雁塔643年,他启程回国,并将当地的约657部佛经带回中土.646年回到长安,受到了唐太宗的热情接待.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慈恩寺塔 (故称),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1962年寺内建立了玄奘纪念馆.故大雁塔成为了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纪念建筑物.回到中土后,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在长安设立了国立翻译院,参与的学生与人员来自亚洲东部各地.他花了十多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玄奘本身最感兴趣的是唯识这一部份.这些佛经之后再传往韩国和日本.
玄奘因著自己的见解以及翻译与注解经文的努力而创始了法相宗.虽然这一宗派没有持续很久,但是他的许多学说却深深的影响了其他较为成功的宗派.
由玄奘法师口述而成的《大唐西域记》,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游记.因为印度历史纪录的缺乏,这本珍贵的游记也是研究印度历史不可缺少的文献.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玄奘的家族位于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上有三个哥哥.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了.
少时因为家境困难,跟着他二兄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在那里待了五年,当时还是隋朝时期.在这期间他学习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而他本人偏好后者.他十一岁(620)就熟习《法华》、《维摩》.十三岁时(622)洛阳度僧,破格入选.其后听景法师讲《涅盘》,从严法师学《摄论》,升座复述,分析详尽,博得大众的钦佩.隋炀帝大业末年,兵乱饥荒,玄奘和他的二兄前往长安后,得知当时名僧已多聚在蜀地,因又同往成都.在那里听宝暹讲《摄论》、道基讲《杂心》、惠振讲《八犍度论》.三、五年间,究通诸部,声誉大著.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武德七年(624)离开成都,沿江东下参学.先到了荆州天皇寺.讲《摄论》、《杂心》,淮海一带的名僧闻风来聚.六十高龄的大德智琰也对他执礼甚恭.讲毕以后,继往赵州从道深学《成实》,又到扬州听惠休讲《杂心》、《摄论》.贞观元年(627),玄奘再到长安,从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钻研《俱舍》、《摄论》、《涅盘》,他很快就穷尽各家学说,受到称赞,声誉满京师.仆射萧瑀,奏请令他住庄严寺.但是玄奘觉得多年来在各地讲筵所闻,异说不一,特别是当时流行的《摄论》、《地论》两家有关法相之说不能统一,很想得着总赅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以求会通一切(这一见解大概是受了当时来华的波颇蜜多罗的启发而生),于是决心往印度求法.
618年隋朝灭亡,玄奘和他的兄长逃至长安(当时已经是唐朝首都),之后再往南至四川成都.在这里他们兄弟二人花了约二到三年的时间继续深研佛经.
622年玄奘29岁那年剃度出家.之后他离开他的兄长然后回到长安学习外国语文和佛学.
玄奘自出家以还,便曾经计划往天竺学习佛法,但多次都未成事.公元627年,唐玄奘终于由长安出发只身前往天竺,沿著西域过帕米尔高原前往,历经艰难险阻后到达天竺.在天竺的十多年间,玄奘跟随过许多有名的僧人,他停留过的寺宇包括当时有名的佛教学习中心-那烂陀寺,他向该寺的主持,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学习佛经.及后玄奘更加徒步考察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在一次佛学讲座中名扬全天竺,被当地僧人尊称为“大乘天”.
玄奘的一座雕刻,在西安大雁塔643年,他启程回国,并将当地的约657部佛经带回中土.646年回到长安,受到了唐太宗的热情接待.永徽三年652年玄奘在长安城内慈恩寺的西院筑五层塔,即慈恩寺塔 (故称),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贮藏自天竺携来的经像.1962年寺内建立了玄奘纪念馆.故大雁塔成为了玄奘西行求法、归国译经的纪念建筑物.回到中土后,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在长安设立了国立翻译院,参与的学生与人员来自亚洲东部各地.他花了十多年时间在今西安北部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内将约1,330卷经文译成汉语.玄奘本身最感兴趣的是唯识这一部份.这些佛经之后再传往韩国和日本.
玄奘因著自己的见解以及翻译与注解经文的努力而创始了法相宗.虽然这一宗派没有持续很久,但是他的许多学说却深深的影响了其他较为成功的宗派.
由玄奘法师口述而成的《大唐西域记》,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游记.因为印度历史纪录的缺乏,这本珍贵的游记也是研究印度历史不可缺少的文献.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01-26 08:02
好好学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