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句才是对的?记得初中的教科书上有的同学的是前者,有的同学的是后者!
最好能说明错句存在的原因!
李杜诗篇万口传? 李杜诗篇万古传?
答案:6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3 21:24
- 提问者网友:欲望失宠
- 2021-03-13 04:57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毛毛
- 2021-03-13 05:41
貌似旧版的 都是 李杜诗篇万古传。新版改成了 李杜诗篇万口传。如果你是现在做题啊,就用万口传 好一些。我觉得两句都是对的,万古传说明了李白杜甫的诗影响深远,而万口传就说明李白杜甫的诗是家喻户晓的,突出他们的知名度。但是如果是赵翼的论诗中呢,我觉得 万口传更适合诗的意境。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旧脸谱
- 2021-03-13 09:40
李杜诗歌万口传
说明他们的是个有名,众所周知。而万古传,只能说明他们的诗歌年代久远,影响范围广泛。
- 2楼网友:煞尾
- 2021-03-13 09:10
李杜诗篇万传
我们刚学这首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 3楼网友:执傲
- 2021-03-13 07:47
万古
- 4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3-13 06:59
作者:
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在论诗方面重视“性灵”,反对模拟古人,主张推陈出新。他的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乾隆三大家”。诗的取材内容或嘲讽理学,或阐发哲理,亦有不少歌功颂德之作,好以议论为诗。著有《瓯北诗集》。
赵翼写有五首《论诗》,提出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主张
其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其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其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第二首
简评:
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便是出自此诗。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杜,是指李白与杜甫这两大诗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杜甫的诗歌篇章已是万人传诵的了,但是到了如今的时代,已觉得不新鲜了,不是具有这个时代的特色了。从理性上阐明文章立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诗中先是对李白杜甫的诗篇以极高的评价,再从主题的需要出发,转折地道出作者的主观思想的诗论来,“至今已觉不新鲜”也。绝非是贬低李杜诗篇之意。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每个时代都会有杰出人才交替出现各自主导文坛生机勃勃几百年
(《论诗》)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
- 5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3-13 05:55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论诗》名句的作者,就是在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殿试拟为一甲第一的状元,被乾隆皇帝以清立国以来陕西未有状元为由,将他与一甲第三名王杰对调而成为探花的赵翼。
赵翼(1727-1810)字云菘,号瓯北,江苏阳湖人(今常州市)。年轻时即享有文名,以“捷悟”著称。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举人中明通榜,选用内阁中书,两年后入直军机处。后历任方略馆纂修官,镇安府、广州府知府,广西兵备道。曾因在广州任上处理海盗案时,未曾按律将108名罪犯全部处死,而是酌情轻重判刑,仅杀了38人,因此而遭弹劾,被降一级使用。后以母病辞归乡里。他的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时称“江左三大家”。诗风情晰畅达,论诗主张“独创”,反对摹拟,认为“大凡才人必创前所未有而后可以传也”。
著有《瓯北诗集》、《瓯北诗话》。更长于史学,代表作《廿二史札记》与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列为史学三大名著。这部对正史作综合研究的史书,其可贵之处在于将“古今风会之递变,历代之治乱兴衰,归纳专题,加以论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或政治特点。”他的史学影响深远,日本史学家曾投票选他为史学十杰之一,有《瓯北全集》行世。
至于原因嘛,我想因为李杜的诗歌确实是万古传了,加上古和口都是仄音,所以很容易混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