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农民对生产缺乏积极性
D. 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6 16:34
- 提问者网友:椧運幽默
- 2021-02-06 01:46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2-06 02:20
(答案→)A. 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 农民对生产缺乏积极性 D. 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农村生产关系的理解。由“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得知当时实行的人民公社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题意。所以选A。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2-06 02:26
我也是这个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