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苗圃的建设规划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6 14:34
- 提问者网友:富士山上尢
- 2021-04-05 17:04
乡村苗圃的建设规划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4-05 17:43
资料一:
上海东郊(三岔港)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这一项目是以苗圃改造为主的公园规划,设计目标锁定为保护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的游览、休憩、教育、实践等活动的森林公园。
景观面貌上采用保护性设计,即最大限度地参与自然,营造具有野趣的景观。这种景观空间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带来了生趣。当人的活动介入到公园中,就产生了情趣。野趣,生趣,情趣可以和谐共存时,人和自然之间也就达成了某种默契,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圈。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在形态上就是出于对原有基地的尊重而形成的在原有肌理和脉络上进行新一轮的设计叠加。基地的现有特征,作为历史记忆的片段,保留了人类对这块地的开发痕迹。方格网状的道路及块状用地布局是苗圃的一大特征,石油加工厂反映了人们对这块地的破坏,原有防洪堤的保留反映了这块地的形成过程.这些反映基地变迁过程的特征,在这次规划中都予以适当的保留和利用。
新一轮的设计基本保留原有方格网(水网,路网),改良形成新颖的游览车道,并在水陆交汇处形成标识广场,同时采用大胆的圆弧和斜线将原有肌理加以打破,形成现代感极强并个性鲜明的新设计骨架,其中最有代表型的就是直通江边的,在草地和林间穿越的800米钢木栈道(尽端有面江的通透观景塔)和栈道分支伸出的观景平台所行成的空中步行网络,以及限定核心区域(生态艺术展示区)的环形林荫大道生命圈。新与旧景观元素的穿插叠加,形成传统与现代意识在同一场所中的有趣对话,从而实现以改造为主,推陈出新的造园理想。
本方案的定位是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着手,建设上海水上门户景观和集休闲观赏、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郊野公园。
运用国际最新的环保、生态理念,对原基地的植被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注重对原有良好植被资源和滨江景观资源的保留、开发和利用。
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主题,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可概括为:景观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地方精神和场地记忆,用园林的手法延续历史发展脉络,为上海创造一座独特的,有生态、景观和文化历史内涵的郊野森林公园。
总体规划分成滨江景观区、森林湿地区、原生林地、观赏植物专类园、湿地鸟园、艺术果园、儿童园、农业景观区、木屋渡假区、公共服务区、草坪游憩区、运动休闲区、苗圃区等。
道路交通规划以人为本、人车分流、以流畅的曲线,动线与水系交融穿插,形成网络状的风景路网。
竖向规划强调自然的风貌群落及自然湿地景观,恢复和再建林地、沼泽、湿地、疏林、平原等丰富多彩的景观类型。
植被规划保护已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增设专类园、森林湿地等创新景点,突出森林生态、塑造林间花海、自然野趣、山花烂漫的整体景观。
水系规划以“自然”、“野趣”为主,利用一、二期水系的不同高差,创造了瀑布、跌水、河道、湿地、溪流、水潭等多种水的形态。
注重环保节能、绿色能源的制造和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等生态设计。
上海东郊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一、二期整体考虑,切实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设计宗旨,力求创造一个人工干预下的自然原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好基地现有的苗木、水系等资源;大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设计创新,体现特色;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并举,谋求发展:搭好山水骨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健全造血机制,以园养园;改善区域环境,辐射公园周边地区,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公园设计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努力创造一个符合生态、环保、节能性原则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多元的、具有江南水乡水网地带森林特点及独创性的,富有地域文化内涵和自然、现代审美情趣的滨江城市森林公园,让市民在城市中享受森林自然之美,在森林自然中感受城市文化。
公园一期(三岔港苗圃)先期实施,充分利用苗圃现有条件,因地制宜,以绿化造景为主,以保护、创新、发展为目标,营造“自然、生态、野趣”的森林环境,建成东郊森林公园景观核心区。
二期建设分步实施,先行叠山理水、贯通道路,大力营造经济生态林,创造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后续招商引资,开发实体项目:“江鲜”特色餐饮、会议休闲度假中心、运动康体保健中心等,以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
资料二:
园林苗圃内业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生产用地规划
(1)播种区 培育播种苗的区域,是苗木繁殖任务的关键部分。应选择全圃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有利的地段做为播种区。
(2)营养繁殖区 培育扦插苗、压条苗、分株苗和嫁接苗的区域,与播种区要求基本相同。
(3)移植区 培育各种移植苗的区域,由播种区、营养繁殖区中繁殖出来的苗木,需要进一进培养成较大的苗木时,则应移入移植区中进行培育。
(4)大苗区 培育植株的体型、苗龄均较大并经过整形的各类大苗的耕作区。在大苗区培育的苗木出圃前不再进行移植,且培育年限较长。大苗区的特点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的苗木大,规格高,根系发达,可以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建设。
2、辅助用地设置 苗圃的辅助用地(或称非生产用地)主要包括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防护林带、管理区的房屋占地等,这些用地是直接为生产苗木服务的。
(1)道路系统设置
一级路(主干道):是苗圃内部和对外运输的主要道路,多以办公室、管理处为中心。设置一条或相互垂直的两条路为主干道,通常宽6—8m。
二级路:通常与主干道相垂直,与各耕作区相连接,一般宽4m,其标高应高于耕作区10cm。
三级路:是沟通各耕作区的作业路,一般宽2m。
(2)灌溉系统的设置 苗圃必需有完善的灌溉系统,以保证水分对苗木的充分供应。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三部分。
水源:主要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类。
提水设备:现在多使用抽水机(水泵),可依苗圃育苗的需要,选用不同规格的抽水机。
引水设备:有地面渠道引水和暗管引水两种。
明渠:即地面引水渠道。
管道灌溉:主管和支管均埋入地下,其深度以不影响机械化耕作为度,开关设在地端使用方便之处。
(3)排水系统的设置 排水系统对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及降雨量多而集中的地区更为重要。排水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沟组成,排水沟分明沟和暗沟两种,目前采用明沟较多。
(4)防护林带的设置 为了避免苗木遭受风沙危害应设置防护林带,以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及苗木蒸腾,创造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生态环境。
(5)建筑管理区的设置 该区包括房屋建筑和圃内场院等部分。前者主要指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种子贮藏室、工具房、宿舍、车棚等;后者包括劳动集散地、运动场以及晒场、肥场等。
四、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成果资料
(一)绘制苗圃规划设计图
1、绘制设计图前的准备 在绘制设计图时首先要明确苗圃的具体位置、圃界、面积、育苗任务、苗木供应范围;要了解育苗的种类、培育的数量和出圃的规格;确定应有建圃任务书,各种有关的图面材料如地形图、平面图、土壤图、植被图等,搜集有关其自然条件、经营条件以及气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等。
2、园林苗圃设计图的绘制 在各有关资料搜集完整后应对具体条件全面综合,确定大的区划设计方案,在地形图上绘出主要路、渠、沟、林带、建筑区等位置。再依其自然条件和机械化条件,确定最适宜的耕作区的大小、长宽和方向,再根据各育苗的要求和占地面积,安排出适当的育苗场地,绘出苗圃设计草图,经多方征求意见,进行修改,确定正式设计方案,即可绘制正式图。正式设计图的绘制,应依地形图的比例将道路沟渠、林带、耕作区、建筑区、育苗区等按比例绘制,排灌方向要用箭头表示,在图外应列有图例、比例尺、指北方向,同时各区应加以编号,以便说明各育苗区的位置等。
(二)园林苗圃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设计说明书是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文字材料,它与设计图是苗圃设计两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纸上表达不出的内容,都必须在说明书中加以阐述。一般分为总论和设计两部分进行编写。
1、总论 主要叙述该地区的经营条件和自然条件,并分析其对育苗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相应的改造措施。
(1)经营条件
①苗圃位置及当地居民的经济、生产及劳动力情况;
②苗圃的交通条件;
③动力和机械化条件;
④周围的环境条件(如有无天然屏障、天然水源等)
(2)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
②土壤条件;
③病虫害及植被情况;
2、设计部分
(1)苗圃的面积计算;
(2)苗圃的区划说明;
①耕作区的大小;
②各育苗区的配置;
③道路系统的设计;
④排、灌系统的设计;
⑤防护林带及篱垣的设计;
(3)育苗技术设计
(4)建圃的投资和苗木成本计算
资料三:
南京银杏湖会所绿地设计说明
1 设计的主题思想
主要体现高尔夫会所周围绿地的景观性、现代性和高雅性。
1.1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主要体现在:功能设计的合理性,景观设计的多样性,设计尺度的合理性(按照消费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湖岸设计体现亲水特性,植物搭配讲究色彩的季节性变化,给会员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满足人们视觉猎奇的要求。
1.2 创造出现代休闲环境
会所应该是现代休闲气息很浓的地方,而会馆绿地是球场的重要地带,其直接影响着高尔夫球场的形象,会馆的绿地要和周围的建筑形式想协调,进行重点设计。多选择观赏价值高的的树种组织绿地景观。
1.3 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种植四季植物,讲究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合理搭配,使整个景观在时间和空间有相应的变化。体现自然生态群落景观。该地雨水处理要到位,南京属于南方,多雨水,防止以后下雨后道路上流下的污水影响景观,要注意合理排水。
2 场地分析
2.1 地理环境分析
银杏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位于素有“金陵佳丽地,十朝帝王都”之称的南京市的南郊的江宁区谷里镇。整个球场紧靠宁芜铁路、长江码头,宁马高速立交桥入道口,与经济开发区相通,距禄口机场35公里,交通十分便捷。以湖为依托,规划有18洞华东最大的国际高尔夫球场及休闲度假区、茶花观赏区。
会所位于银杏湖边,周围的整个规划面积有3万m2,其中原已经有的建筑面积有4500 m2 。该会所前的原有地势(设计广场的区域)最高,高出湖面4.1m 。该地方的地势向周围是逐渐降低的。另外,会所的前的地势比后面高出2.8m,所以在会所前使用了挡土墙,当游客们一下车进楼时候,就到达了会所的二楼。
2.2 气候环境分析
据收集的气象资料分析,该区域气象环境为:
年平均无霜期225天
年平均雨量1005.7毫米
年平均日照时数2162小时,日照率49%
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
年度最佳气节为秋季(9-11月)
最热月平均温度 28.1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温度 -2.1摄氏度
最大平均湿度 81%
最大风速 19.8m/s
夏季主导风向 东南、东风,冬季主导风向 东北、东风
3 功能分区
3.1 植物景观区
植物景观区即为进入会所前的公路两边绿地 。考虑到汽车在公路的有一定的速度,在景观要求要追求大的植物斑块和色彩才能增加该区景观的节奏感吸引会员的注意力,所以在公路的两边设计大色块的模纹,主要有黄色类的金叶女贞,红色类的红花继木,紫色类的紫叶小檗,绿色类的雀舌黄杨。
公路和湖边之间的距离主要的景观有秋色植物景观,热带植物景观 。
其中秋色植物景观采用的植物有银杏,池杉,红枫,并在植物群落的下层种植常绿的火棘球和枸骨之类的小型灌木植物来弥补秋色叶植物在冬季的景观不足。
热带植物景观的造景主要有棕榈类的植物用高的棕榈来做植物的高层景观,用凤尾兰和龙舌兰做底层植物。再在其之间点缀景石,为了增加该景观的一点色彩,在景石旁边植载了迎春灌木。
总之,在植物景观设计上合理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多用适合该地的乡土树种。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植物景观。
3.2 中心广场设计
该区域位于停车场与会所之间,面积有1800m2。对该区域设计要考虑的点有:
3.2.1方案分析
(1)要考虑并改造并利用该地原有的山石。
(2)该广场设计的一个难点、该区的停车场与会所的入口的轴线不在同一轴线。怎使其中心的假山瀑布景点很好的满足这个区域的形状,很好的协调这两个轴线成为了。
(3)该广场位于会所前,其景观性与现代性和高雅性对整个会所周围的景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怎样体现它的景观性、现代性和高雅性也成为了一个难点。
3.2.2 方案比较
对该地设计曾经设计了几个方案:
方案之1:中心设计为跌水,水流向4个方向。外面用一些方型的的池和花坛来围合,并在局部点缀一些景石。以次来协调轴线的矛盾。但该方案的不足是,不能满足广场功的基本功能要求。缺少广场所需的平地空间,很难利用现有的空间和地形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会加大施工的难度,增加设计的预算。
方案之2:中间设计一个圆形水池来使得其没有明显的轴线问题,其它的地方采用精细花纹广场铺装。但这样设计给人感觉太过于简单,而且景观元素太少了!
方案之3,即现有的方案,考虑到该中心假山处的地势较高,还是设计了一个圆心水池来围合它,又考虑到人到广场需要一定的场所感,广场要与外环境有一定的分割,同时又要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只好在广场铺装的颜色和铺装的形状上下功夫了。在颜色选择上考虑到交通路色彩暗淡,而广场设计要体现出欢快,热闹的氛围,所以广场的外围的铺装采用偏深的颜色,广场的内围的铺装采用偏鲜艳、明亮的颜色,中间区域使用过度色,逐步衔接,使设计环境与原有的环境相互协调融合,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广场场所感!
3.3 停车场生态设计
停车场位于广场的西边,该区采用生态形设计,上层植物用大乔木香樟,使其夏可遮荫,同时在树下面种植杜鹃类阴生小花灌木。使其有一定的景观变化,同时树下的树池采用具有高低错落的形状来达到“现代景观”的总体设计意图。
3.4 会所出发广场设计
会所出发广场是会所建筑左边出口前的一块区域,所有面级有685 m2。考虑到会员们在去球场前要等候杆弟员开车来,所以需要一个地方等候,于是在此地设计了一个小型林荫广场。该广场靠近建筑出口的地方设计了两个单排花架,并在其后面的树池种植内种植了紫藤,来为其遮荫,并丰富其景观。
在单排花架前采用池竹来分隔空间,这样做的原因有二:
(1)银杏湖的苗圃基地有大量的池竹,这样设计也是为了能充分利用该地区的资源。
(2)这样设计可以增加该广场的空间景观,同时又分隔了空间,将电瓶车等候的区域和会员等候的区域相分隔,同时又不失整体性。通过各树池之间的空隙保持了景观联系。
最后,为了丰富真个广场的景观,在角落设计了一个林荫式的广场,采用高杆乔木高杆女贞做其树种,并在树池周围种植草坪。
3.5 游船码头景观设计
该景观区域位于会所后面,临湖。对面有秀丽的山峰和碧绿宽阔的湖面, 所以可以更好的采用借景手法来丰富该景点的景观,同时在该广场上种植高大的棕榈科类植物来增加它的垂直景观和现代气息,并用细致的铺装来表现其时尚与现代,并在树下设置一些露天桌椅来增添其高雅情调,为来此休息的人们提供一个喝茶、聊天、赏景的空间。
3.5.1 码头设计
由于银杏湖的湖面很宽广,而且景色秀丽,所以在此设计一个供人们在水上娱乐游玩的场所。该码头主要设计了左、中、右三个方向来供游船停泊,这样做可以合理地利用空间。
在湖岸种植成群的桃柳,使其形成桃红柳绿、柔枝拂水的景观
3.5.2 亲水平台的设计
该区域位于建筑的东北方向,临湖而建,考虑到游客们在赏景时需要一个休息的空间以及人的亲水性,在此设计了一个亲水平台。平台上设计了花架小品来丰富它的垂直景观。亲水平台的两边有入水台阶,中间的平台上设置了一些现代式的花钵来软化硬质景观的僵硬性。
3.6 植物设计说明
植物景观设计上合理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相互搭配,用四季植物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主要的植物景观有秋色植物景观、热带植物景观。
乔木有:银杏、黑松、水杉、垂柳、棕榈、香樟、合欢、女贞、乌桕、红枫、银海枣、圆柏
灌木有:腊梅、垂丝海棠、桃花、sss金叶女贞、红花继木、紫叶小檗、雀舌黄杨、迎春、火棘、毛杜鹃、竹、南天竹、月季、凤尾兰、构骨
藤木有:紫藤
还有不同颜色类的草花
上海东郊(三岔港)森林公园设计说明
这一项目是以苗圃改造为主的公园规划,设计目标锁定为保护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的游览、休憩、教育、实践等活动的森林公园。
景观面貌上采用保护性设计,即最大限度地参与自然,营造具有野趣的景观。这种景观空间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带来了生趣。当人的活动介入到公园中,就产生了情趣。野趣,生趣,情趣可以和谐共存时,人和自然之间也就达成了某种默契,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圈。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在形态上就是出于对原有基地的尊重而形成的在原有肌理和脉络上进行新一轮的设计叠加。基地的现有特征,作为历史记忆的片段,保留了人类对这块地的开发痕迹。方格网状的道路及块状用地布局是苗圃的一大特征,石油加工厂反映了人们对这块地的破坏,原有防洪堤的保留反映了这块地的形成过程.这些反映基地变迁过程的特征,在这次规划中都予以适当的保留和利用。
新一轮的设计基本保留原有方格网(水网,路网),改良形成新颖的游览车道,并在水陆交汇处形成标识广场,同时采用大胆的圆弧和斜线将原有肌理加以打破,形成现代感极强并个性鲜明的新设计骨架,其中最有代表型的就是直通江边的,在草地和林间穿越的800米钢木栈道(尽端有面江的通透观景塔)和栈道分支伸出的观景平台所行成的空中步行网络,以及限定核心区域(生态艺术展示区)的环形林荫大道生命圈。新与旧景观元素的穿插叠加,形成传统与现代意识在同一场所中的有趣对话,从而实现以改造为主,推陈出新的造园理想。
本方案的定位是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着手,建设上海水上门户景观和集休闲观赏、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郊野公园。
运用国际最新的环保、生态理念,对原基地的植被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注重对原有良好植被资源和滨江景观资源的保留、开发和利用。
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主题,整体规划设计理念可概括为:景观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地方精神和场地记忆,用园林的手法延续历史发展脉络,为上海创造一座独特的,有生态、景观和文化历史内涵的郊野森林公园。
总体规划分成滨江景观区、森林湿地区、原生林地、观赏植物专类园、湿地鸟园、艺术果园、儿童园、农业景观区、木屋渡假区、公共服务区、草坪游憩区、运动休闲区、苗圃区等。
道路交通规划以人为本、人车分流、以流畅的曲线,动线与水系交融穿插,形成网络状的风景路网。
竖向规划强调自然的风貌群落及自然湿地景观,恢复和再建林地、沼泽、湿地、疏林、平原等丰富多彩的景观类型。
植被规划保护已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增设专类园、森林湿地等创新景点,突出森林生态、塑造林间花海、自然野趣、山花烂漫的整体景观。
水系规划以“自然”、“野趣”为主,利用一、二期水系的不同高差,创造了瀑布、跌水、河道、湿地、溪流、水潭等多种水的形态。
注重环保节能、绿色能源的制造和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等生态设计。
上海东郊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一、二期整体考虑,切实贯彻“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设计宗旨,力求创造一个人工干预下的自然原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好基地现有的苗木、水系等资源;大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设计创新,体现特色;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并举,谋求发展:搭好山水骨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健全造血机制,以园养园;改善区域环境,辐射公园周边地区,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公园设计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努力创造一个符合生态、环保、节能性原则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多元的、具有江南水乡水网地带森林特点及独创性的,富有地域文化内涵和自然、现代审美情趣的滨江城市森林公园,让市民在城市中享受森林自然之美,在森林自然中感受城市文化。
公园一期(三岔港苗圃)先期实施,充分利用苗圃现有条件,因地制宜,以绿化造景为主,以保护、创新、发展为目标,营造“自然、生态、野趣”的森林环境,建成东郊森林公园景观核心区。
二期建设分步实施,先行叠山理水、贯通道路,大力营造经济生态林,创造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后续招商引资,开发实体项目:“江鲜”特色餐饮、会议休闲度假中心、运动康体保健中心等,以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
资料二:
园林苗圃内业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生产用地规划
(1)播种区 培育播种苗的区域,是苗木繁殖任务的关键部分。应选择全圃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有利的地段做为播种区。
(2)营养繁殖区 培育扦插苗、压条苗、分株苗和嫁接苗的区域,与播种区要求基本相同。
(3)移植区 培育各种移植苗的区域,由播种区、营养繁殖区中繁殖出来的苗木,需要进一进培养成较大的苗木时,则应移入移植区中进行培育。
(4)大苗区 培育植株的体型、苗龄均较大并经过整形的各类大苗的耕作区。在大苗区培育的苗木出圃前不再进行移植,且培育年限较长。大苗区的特点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的苗木大,规格高,根系发达,可以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建设。
2、辅助用地设置 苗圃的辅助用地(或称非生产用地)主要包括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防护林带、管理区的房屋占地等,这些用地是直接为生产苗木服务的。
(1)道路系统设置
一级路(主干道):是苗圃内部和对外运输的主要道路,多以办公室、管理处为中心。设置一条或相互垂直的两条路为主干道,通常宽6—8m。
二级路:通常与主干道相垂直,与各耕作区相连接,一般宽4m,其标高应高于耕作区10cm。
三级路:是沟通各耕作区的作业路,一般宽2m。
(2)灌溉系统的设置 苗圃必需有完善的灌溉系统,以保证水分对苗木的充分供应。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和引水设施三部分。
水源:主要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类。
提水设备:现在多使用抽水机(水泵),可依苗圃育苗的需要,选用不同规格的抽水机。
引水设备:有地面渠道引水和暗管引水两种。
明渠:即地面引水渠道。
管道灌溉:主管和支管均埋入地下,其深度以不影响机械化耕作为度,开关设在地端使用方便之处。
(3)排水系统的设置 排水系统对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及降雨量多而集中的地区更为重要。排水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排水沟组成,排水沟分明沟和暗沟两种,目前采用明沟较多。
(4)防护林带的设置 为了避免苗木遭受风沙危害应设置防护林带,以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及苗木蒸腾,创造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生态环境。
(5)建筑管理区的设置 该区包括房屋建筑和圃内场院等部分。前者主要指办公室、宿舍、食堂、仓库、种子贮藏室、工具房、宿舍、车棚等;后者包括劳动集散地、运动场以及晒场、肥场等。
四、园林苗圃规划设计成果资料
(一)绘制苗圃规划设计图
1、绘制设计图前的准备 在绘制设计图时首先要明确苗圃的具体位置、圃界、面积、育苗任务、苗木供应范围;要了解育苗的种类、培育的数量和出圃的规格;确定应有建圃任务书,各种有关的图面材料如地形图、平面图、土壤图、植被图等,搜集有关其自然条件、经营条件以及气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等。
2、园林苗圃设计图的绘制 在各有关资料搜集完整后应对具体条件全面综合,确定大的区划设计方案,在地形图上绘出主要路、渠、沟、林带、建筑区等位置。再依其自然条件和机械化条件,确定最适宜的耕作区的大小、长宽和方向,再根据各育苗的要求和占地面积,安排出适当的育苗场地,绘出苗圃设计草图,经多方征求意见,进行修改,确定正式设计方案,即可绘制正式图。正式设计图的绘制,应依地形图的比例将道路沟渠、林带、耕作区、建筑区、育苗区等按比例绘制,排灌方向要用箭头表示,在图外应列有图例、比例尺、指北方向,同时各区应加以编号,以便说明各育苗区的位置等。
(二)园林苗圃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设计说明书是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文字材料,它与设计图是苗圃设计两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纸上表达不出的内容,都必须在说明书中加以阐述。一般分为总论和设计两部分进行编写。
1、总论 主要叙述该地区的经营条件和自然条件,并分析其对育苗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相应的改造措施。
(1)经营条件
①苗圃位置及当地居民的经济、生产及劳动力情况;
②苗圃的交通条件;
③动力和机械化条件;
④周围的环境条件(如有无天然屏障、天然水源等)
(2)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
②土壤条件;
③病虫害及植被情况;
2、设计部分
(1)苗圃的面积计算;
(2)苗圃的区划说明;
①耕作区的大小;
②各育苗区的配置;
③道路系统的设计;
④排、灌系统的设计;
⑤防护林带及篱垣的设计;
(3)育苗技术设计
(4)建圃的投资和苗木成本计算
资料三:
南京银杏湖会所绿地设计说明
1 设计的主题思想
主要体现高尔夫会所周围绿地的景观性、现代性和高雅性。
1.1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主要体现在:功能设计的合理性,景观设计的多样性,设计尺度的合理性(按照消费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湖岸设计体现亲水特性,植物搭配讲究色彩的季节性变化,给会员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满足人们视觉猎奇的要求。
1.2 创造出现代休闲环境
会所应该是现代休闲气息很浓的地方,而会馆绿地是球场的重要地带,其直接影响着高尔夫球场的形象,会馆的绿地要和周围的建筑形式想协调,进行重点设计。多选择观赏价值高的的树种组织绿地景观。
1.3 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种植四季植物,讲究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合理搭配,使整个景观在时间和空间有相应的变化。体现自然生态群落景观。该地雨水处理要到位,南京属于南方,多雨水,防止以后下雨后道路上流下的污水影响景观,要注意合理排水。
2 场地分析
2.1 地理环境分析
银杏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位于素有“金陵佳丽地,十朝帝王都”之称的南京市的南郊的江宁区谷里镇。整个球场紧靠宁芜铁路、长江码头,宁马高速立交桥入道口,与经济开发区相通,距禄口机场35公里,交通十分便捷。以湖为依托,规划有18洞华东最大的国际高尔夫球场及休闲度假区、茶花观赏区。
会所位于银杏湖边,周围的整个规划面积有3万m2,其中原已经有的建筑面积有4500 m2 。该会所前的原有地势(设计广场的区域)最高,高出湖面4.1m 。该地方的地势向周围是逐渐降低的。另外,会所的前的地势比后面高出2.8m,所以在会所前使用了挡土墙,当游客们一下车进楼时候,就到达了会所的二楼。
2.2 气候环境分析
据收集的气象资料分析,该区域气象环境为:
年平均无霜期225天
年平均雨量1005.7毫米
年平均日照时数2162小时,日照率49%
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
年度最佳气节为秋季(9-11月)
最热月平均温度 28.1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温度 -2.1摄氏度
最大平均湿度 81%
最大风速 19.8m/s
夏季主导风向 东南、东风,冬季主导风向 东北、东风
3 功能分区
3.1 植物景观区
植物景观区即为进入会所前的公路两边绿地 。考虑到汽车在公路的有一定的速度,在景观要求要追求大的植物斑块和色彩才能增加该区景观的节奏感吸引会员的注意力,所以在公路的两边设计大色块的模纹,主要有黄色类的金叶女贞,红色类的红花继木,紫色类的紫叶小檗,绿色类的雀舌黄杨。
公路和湖边之间的距离主要的景观有秋色植物景观,热带植物景观 。
其中秋色植物景观采用的植物有银杏,池杉,红枫,并在植物群落的下层种植常绿的火棘球和枸骨之类的小型灌木植物来弥补秋色叶植物在冬季的景观不足。
热带植物景观的造景主要有棕榈类的植物用高的棕榈来做植物的高层景观,用凤尾兰和龙舌兰做底层植物。再在其之间点缀景石,为了增加该景观的一点色彩,在景石旁边植载了迎春灌木。
总之,在植物景观设计上合理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多用适合该地的乡土树种。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植物景观。
3.2 中心广场设计
该区域位于停车场与会所之间,面积有1800m2。对该区域设计要考虑的点有:
3.2.1方案分析
(1)要考虑并改造并利用该地原有的山石。
(2)该广场设计的一个难点、该区的停车场与会所的入口的轴线不在同一轴线。怎使其中心的假山瀑布景点很好的满足这个区域的形状,很好的协调这两个轴线成为了。
(3)该广场位于会所前,其景观性与现代性和高雅性对整个会所周围的景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怎样体现它的景观性、现代性和高雅性也成为了一个难点。
3.2.2 方案比较
对该地设计曾经设计了几个方案:
方案之1:中心设计为跌水,水流向4个方向。外面用一些方型的的池和花坛来围合,并在局部点缀一些景石。以次来协调轴线的矛盾。但该方案的不足是,不能满足广场功的基本功能要求。缺少广场所需的平地空间,很难利用现有的空间和地形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会加大施工的难度,增加设计的预算。
方案之2:中间设计一个圆形水池来使得其没有明显的轴线问题,其它的地方采用精细花纹广场铺装。但这样设计给人感觉太过于简单,而且景观元素太少了!
方案之3,即现有的方案,考虑到该中心假山处的地势较高,还是设计了一个圆心水池来围合它,又考虑到人到广场需要一定的场所感,广场要与外环境有一定的分割,同时又要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只好在广场铺装的颜色和铺装的形状上下功夫了。在颜色选择上考虑到交通路色彩暗淡,而广场设计要体现出欢快,热闹的氛围,所以广场的外围的铺装采用偏深的颜色,广场的内围的铺装采用偏鲜艳、明亮的颜色,中间区域使用过度色,逐步衔接,使设计环境与原有的环境相互协调融合,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广场场所感!
3.3 停车场生态设计
停车场位于广场的西边,该区采用生态形设计,上层植物用大乔木香樟,使其夏可遮荫,同时在树下面种植杜鹃类阴生小花灌木。使其有一定的景观变化,同时树下的树池采用具有高低错落的形状来达到“现代景观”的总体设计意图。
3.4 会所出发广场设计
会所出发广场是会所建筑左边出口前的一块区域,所有面级有685 m2。考虑到会员们在去球场前要等候杆弟员开车来,所以需要一个地方等候,于是在此地设计了一个小型林荫广场。该广场靠近建筑出口的地方设计了两个单排花架,并在其后面的树池种植内种植了紫藤,来为其遮荫,并丰富其景观。
在单排花架前采用池竹来分隔空间,这样做的原因有二:
(1)银杏湖的苗圃基地有大量的池竹,这样设计也是为了能充分利用该地区的资源。
(2)这样设计可以增加该广场的空间景观,同时又分隔了空间,将电瓶车等候的区域和会员等候的区域相分隔,同时又不失整体性。通过各树池之间的空隙保持了景观联系。
最后,为了丰富真个广场的景观,在角落设计了一个林荫式的广场,采用高杆乔木高杆女贞做其树种,并在树池周围种植草坪。
3.5 游船码头景观设计
该景观区域位于会所后面,临湖。对面有秀丽的山峰和碧绿宽阔的湖面, 所以可以更好的采用借景手法来丰富该景点的景观,同时在该广场上种植高大的棕榈科类植物来增加它的垂直景观和现代气息,并用细致的铺装来表现其时尚与现代,并在树下设置一些露天桌椅来增添其高雅情调,为来此休息的人们提供一个喝茶、聊天、赏景的空间。
3.5.1 码头设计
由于银杏湖的湖面很宽广,而且景色秀丽,所以在此设计一个供人们在水上娱乐游玩的场所。该码头主要设计了左、中、右三个方向来供游船停泊,这样做可以合理地利用空间。
在湖岸种植成群的桃柳,使其形成桃红柳绿、柔枝拂水的景观
3.5.2 亲水平台的设计
该区域位于建筑的东北方向,临湖而建,考虑到游客们在赏景时需要一个休息的空间以及人的亲水性,在此设计了一个亲水平台。平台上设计了花架小品来丰富它的垂直景观。亲水平台的两边有入水台阶,中间的平台上设置了一些现代式的花钵来软化硬质景观的僵硬性。
3.6 植物设计说明
植物景观设计上合理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相互搭配,用四季植物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主要的植物景观有秋色植物景观、热带植物景观。
乔木有:银杏、黑松、水杉、垂柳、棕榈、香樟、合欢、女贞、乌桕、红枫、银海枣、圆柏
灌木有:腊梅、垂丝海棠、桃花、sss金叶女贞、红花继木、紫叶小檗、雀舌黄杨、迎春、火棘、毛杜鹃、竹、南天竹、月季、凤尾兰、构骨
藤木有:紫藤
还有不同颜色类的草花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