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渊源是什么意思,方志学家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4 18:25
- 提问者网友:無理詩人
- 2021-05-04 11:06
宏大渊源是什么意思,方志学家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5-04 12:32
方志学家大概就是研究这个的学者吧
方志
方志一词,起源甚早。《周礼》是一部专载古代设官分职的政典,原先的书名是《周官》。这部书说,古代有五类史官。其中的“外史”职责是“掌四方之志”(《周礼*春官》)。在《周礼*地官》中说得更明确:“涌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这可能是我国古籍中最早出现的“方志”一词。
方志,又称地方志。顾名思义,它是专门记述天下四方之事的志书。我国较早的儒家经典《周礼》即出现“方志”一词,而作为志书的方志更是渊源有自。《尚书》就记载了中国上古时代的方域、山川、土质、物产、贡赋,可以认为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一部全国性的方志。此外出现的《山海经》、《华阳国志》更是其继承和发展。方志分为两类:一为全国性的总志,即记载全国各地的疆域严格、风俗、物产、城镇、人物、名胜、古迹和艺文等,如《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二是地方志,即记载一地(省、府、州、县、镇、寺)等的有关上述名目的书,如《畿辅通志》、《山东通志》、《顺天府志》、《平定州志》、《锦县志》、《乌青镇志》、《黎里志》、《庐山志》、《灵隐寺志》等。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东汉以前的方志早已失传,东汉以后见之于著录的多称为“记”、“图经”等名目,但流传于世的也较少。宋代以后,“志”渐渐取代了“记”、“图经”等名称。明清两代,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方志数量不断增多,卷帙俞趋浩繁,体制日渐成熟,成为记述一个地区古今事物发展的百科全书。清雍正七年(1729),世宗鉴于全国各地一些新的府、州、县的不断涌现,下诏“天下布政司纂修通志”,于是雍正、乾隆之际修方志之风弥漫全国,并使方志达到了繁荣鼎盛阶段,对于保存和弘扬中华古老文化,其功甚伟,同时也为方志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清中叶,著名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在著述和编修方志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修书实践,又总结了前人修志的成败得失,建立了方志学。他的名著《文史通义》专门立有篇章,集中阐释其方志学思想。著名史学家朱士嘉于1935年出版了《中国地方志综录》一书的第一版,对保存和介绍中国的方志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全国现存的总志、方志约在八千种左右,这在世界各国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我国编纂方志的历史悠久,历代方志约达万余种。江苏人文荟萃,文化发达,方志有千余种,约占全国1/8。江苏和浙江是方志大省。历史上著名的方志学者也以两省最多。
方志应该是历史学、地理学的新型结合,是地方信息的科学。方志应有强烈的独立价值和意义。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也是一门赋予新的内容和概念的学科。从这个角度去考查源头,古籍中许多内容都可能包括进去了。方志以地区为主,综合记录该地自然和社会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著作。又称地志或地方志。有关专载江河湖海、祠庙寺观、名胜古迹、水利交通的著作,亦可归入其内。方志种类大体是:①综合全国情况的有总志和一统志。②地区性方志,如省志、州志、县志、厅志、乡土志等。③专志,指山水禅林、寺庙、书院、游览胜迹、人物、风土方面的志书。方志起源很早。《周礼·春官》有外史“掌四方之志”的说法。到了西汉和魏晋时期,方志一词已屡见不鲜。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方志尚处于形成阶段。当时,无论是体例内容,方志皆属地理书,其称谓亦多为地志、地记。其内容主要记叙地区的方域境界、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现存的第一部具有比较完整内容的方志书《越绝书》(相传为东汉袁康所撰),就出现在这个时期。隋唐两朝,图经盛行,以志、记为名的方志书也发展起来。所谓图经,开始多以图为主,表示疆域、山川、土地,经是图的说明,是图的附属物。隋唐时期,图经已以......余下全文>>
方志
方志一词,起源甚早。《周礼》是一部专载古代设官分职的政典,原先的书名是《周官》。这部书说,古代有五类史官。其中的“外史”职责是“掌四方之志”(《周礼*春官》)。在《周礼*地官》中说得更明确:“涌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这可能是我国古籍中最早出现的“方志”一词。
方志,又称地方志。顾名思义,它是专门记述天下四方之事的志书。我国较早的儒家经典《周礼》即出现“方志”一词,而作为志书的方志更是渊源有自。《尚书》就记载了中国上古时代的方域、山川、土质、物产、贡赋,可以认为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一部全国性的方志。此外出现的《山海经》、《华阳国志》更是其继承和发展。方志分为两类:一为全国性的总志,即记载全国各地的疆域严格、风俗、物产、城镇、人物、名胜、古迹和艺文等,如《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二是地方志,即记载一地(省、府、州、县、镇、寺)等的有关上述名目的书,如《畿辅通志》、《山东通志》、《顺天府志》、《平定州志》、《锦县志》、《乌青镇志》、《黎里志》、《庐山志》、《灵隐寺志》等。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东汉以前的方志早已失传,东汉以后见之于著录的多称为“记”、“图经”等名目,但流传于世的也较少。宋代以后,“志”渐渐取代了“记”、“图经”等名称。明清两代,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方志数量不断增多,卷帙俞趋浩繁,体制日渐成熟,成为记述一个地区古今事物发展的百科全书。清雍正七年(1729),世宗鉴于全国各地一些新的府、州、县的不断涌现,下诏“天下布政司纂修通志”,于是雍正、乾隆之际修方志之风弥漫全国,并使方志达到了繁荣鼎盛阶段,对于保存和弘扬中华古老文化,其功甚伟,同时也为方志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清中叶,著名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在著述和编修方志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修书实践,又总结了前人修志的成败得失,建立了方志学。他的名著《文史通义》专门立有篇章,集中阐释其方志学思想。著名史学家朱士嘉于1935年出版了《中国地方志综录》一书的第一版,对保存和介绍中国的方志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全国现存的总志、方志约在八千种左右,这在世界各国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我国编纂方志的历史悠久,历代方志约达万余种。江苏人文荟萃,文化发达,方志有千余种,约占全国1/8。江苏和浙江是方志大省。历史上著名的方志学者也以两省最多。
方志应该是历史学、地理学的新型结合,是地方信息的科学。方志应有强烈的独立价值和意义。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也是一门赋予新的内容和概念的学科。从这个角度去考查源头,古籍中许多内容都可能包括进去了。方志以地区为主,综合记录该地自然和社会方面有关历史与现状的著作。又称地志或地方志。有关专载江河湖海、祠庙寺观、名胜古迹、水利交通的著作,亦可归入其内。方志种类大体是:①综合全国情况的有总志和一统志。②地区性方志,如省志、州志、县志、厅志、乡土志等。③专志,指山水禅林、寺庙、书院、游览胜迹、人物、风土方面的志书。方志起源很早。《周礼·春官》有外史“掌四方之志”的说法。到了西汉和魏晋时期,方志一词已屡见不鲜。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方志尚处于形成阶段。当时,无论是体例内容,方志皆属地理书,其称谓亦多为地志、地记。其内容主要记叙地区的方域境界、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现存的第一部具有比较完整内容的方志书《越绝书》(相传为东汉袁康所撰),就出现在这个时期。隋唐两朝,图经盛行,以志、记为名的方志书也发展起来。所谓图经,开始多以图为主,表示疆域、山川、土地,经是图的说明,是图的附属物。隋唐时期,图经已以......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