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怎样把握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21 20:26
  • 提问者网友:记得曾经
  • 2021-10-21 06:14
怎样把握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02-09 04:45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是当前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入融合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文章以信息技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为主线,进一步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有效整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既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作指导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效的学习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效整合,谈谈我的一些见解。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的欢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得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设计的动画时间短,却简洁明了的突出本课的主题,引发了学生对圆的应用价值及其基本特征进行探究的欲望。此情境的创设融学科性、艺术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为一体,完美地完成激趣、设疑和促思的目的,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有效的辅助了小学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现实生活材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段录像:小明到一个文化用品商场购物,拿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购买文化用品,营业员与其进行交易,随着画面的切换,一个欢快的童音提出质疑:“小朋友,你能认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通过音像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  三、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完善思维  “加强学生空间观念形成”这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之一,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难点能否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就可把抽象的空间概念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表象,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为了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条规律,制作了展示剪拼过程的课件。使学生在直观感知中验证了猜想,正确的建构了新知,使学生在动手剪拼以后,进一步得到了验证。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完善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摆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位置,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数学软件的应用,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解题能力的场所,而是给学生一个发展自己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玩数学。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学习态度上的变化,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影响是深远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18-11-18 17:3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最佳作用点是指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内各个要素发挥最大的效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的有机部分,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小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整合对教学而言,信息即资源,它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信息资源应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是得心应手的工具,就像黑板、粉笔、三角尺和圆规一样使用方便;而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理想有效的学习环境,就像图书馆、资料室一样;有时还可以是提供答疑解惑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创新的有力工具。   因此,“整合”应是现在就能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它要求师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信息技术,而不是盲目追求先进的“教学化”、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谈“整合”,我们才会真正理解、操作;才不会觉得“整合”高不可攀,才会真正容易地进入“整合”的教学实践。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