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食盐的寓意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00:40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2-28 08:41
愚人食盐的寓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2-28 09:31
问题一:愚人食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之,更为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不可及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热情地款待他,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不好吃,难以下咽。 主人闻过即改,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请他再尝。果然,这些菜加了盐之后,味道十分鲜美,顿使他的食欲大增。为此,愚人在私下里暗自琢磨:“这些菜在没放盐时,淡而无味;后来只是因为加了一点点盐,就变得这么可口耐嚼。如果我能多吃些盐,那味道不就会更好了吗?”
于是,这个愚蠢的人在回到家里以后,就什么东西也不吃,一天到晚总是空着肚子拼命地吃盐。这样一来,他不仅没能吃出鲜美的味道,反而把正常的味口也吃败坏了。美味的盐最终竟成了他的祸害。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问题二:愚人食盐的意思是什么 愚人食盐是一个佛典故事,出自《百喻经》 比喻贪吃好玩,与断食偏食都不适中。过分的享乐与吃苦主义都有偏。世间万事必须适中,过与不及都可能坏事。又比喻有些人做事不负责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无成,过分的热衷名利,也会造成争夺计较而造恶业,或劳碌一生,与烦恼纠缠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轮回不息。 世间万事做得适中,即成功立业。物用之得适即物物皆良,人用之得适即人尽其才。时、地、人、都恰到好处,即事事皆通,否则事事都障碍。世间事事物物皆须靠我们的智慧去运用。然则佛教是智慧的宗教。从闻思修去证得,而且生生世世受用无尽。 释迦牟尼佛过去生,在修行的时候,有一天闻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半句偈。便舍身去求法。如获至宝,故而成佛。现在的人却将三藏经典当作学问研究,贪多而不求实用,不依法去修行。故如说食数宝,没有得到佛法的好处。 禅宗的祖师,往往一言半句即开启人的智慧—开悟。有人一生埋在禅堂里,埋在经典里参研,都不能开悟何故?机缘也、善根也、智慧也、对机对法,遇缘即应。否则多费工夫也没有受用,所以佛法一点点都很能受用,无善根无缘分的人再多亦没有用。 有些不法的人说:‘德行一斤值多少钱?’他们视道德良善一文不值!可是对于修行的人来说,德行乃是无上的至宝。一样一种东西,有的人如宝贝一样,有的人视如粪土,这就得看人的用途了。就好像有某些信仰佛教的人说:我现在没有空念佛,也没有空用功修行,待儿女长大以后,才来好好用功。 我们一天廿四小时,真的一点空都没有吗?我想不是的,都是名和利填藏满了脑子里,那里有空呢?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作至宝,没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作闲时的消遣品!能不能受用佛法就是在这里。能受用的人,就是一点一滴也当作宝贝,而受持奉行。不能受用的人,就是听多了,反而变成‘所知障’。
记得采纳啊问题三:愚人食盐的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愚人食盐,佛家寓言。出自《百喻经》。故事梗概是: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去亲戚家吃饭,主人在菜中加盐,菜都很美味可口。傻人以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急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口里,结果,他尝到的不是美味,而是又苦又涩吃了想吐的味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原文
昔⑦有愚者,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①盐。食之,甚美②,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④。天下之事皆然⑤,过则非唯⑥无益,反害之。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觉得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有了盐,所以菜美味。靠近傍晚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但是看见自己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之,更为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不可及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热情地款待他,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不好吃,难以下咽。 主人闻过即改,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请他再尝。果然,这些菜加了盐之后,味道十分鲜美,顿使他的食欲大增。为此,愚人在私下里暗自琢磨:“这些菜在没放盐时,淡而无味;后来只是因为加了一点点盐,就变得这么可口耐嚼。如果我能多吃些盐,那味道不就会更好了吗?”
于是,这个愚蠢的人在回到家里以后,就什么东西也不吃,一天到晚总是空着肚子拼命地吃盐。这样一来,他不仅没能吃出鲜美的味道,反而把正常的味口也吃败坏了。美味的盐最终竟成了他的祸害。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问题二:愚人食盐的意思是什么 愚人食盐是一个佛典故事,出自《百喻经》 比喻贪吃好玩,与断食偏食都不适中。过分的享乐与吃苦主义都有偏。世间万事必须适中,过与不及都可能坏事。又比喻有些人做事不负责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无成,过分的热衷名利,也会造成争夺计较而造恶业,或劳碌一生,与烦恼纠缠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轮回不息。 世间万事做得适中,即成功立业。物用之得适即物物皆良,人用之得适即人尽其才。时、地、人、都恰到好处,即事事皆通,否则事事都障碍。世间事事物物皆须靠我们的智慧去运用。然则佛教是智慧的宗教。从闻思修去证得,而且生生世世受用无尽。 释迦牟尼佛过去生,在修行的时候,有一天闻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半句偈。便舍身去求法。如获至宝,故而成佛。现在的人却将三藏经典当作学问研究,贪多而不求实用,不依法去修行。故如说食数宝,没有得到佛法的好处。 禅宗的祖师,往往一言半句即开启人的智慧—开悟。有人一生埋在禅堂里,埋在经典里参研,都不能开悟何故?机缘也、善根也、智慧也、对机对法,遇缘即应。否则多费工夫也没有受用,所以佛法一点点都很能受用,无善根无缘分的人再多亦没有用。 有些不法的人说:‘德行一斤值多少钱?’他们视道德良善一文不值!可是对于修行的人来说,德行乃是无上的至宝。一样一种东西,有的人如宝贝一样,有的人视如粪土,这就得看人的用途了。就好像有某些信仰佛教的人说:我现在没有空念佛,也没有空用功修行,待儿女长大以后,才来好好用功。 我们一天廿四小时,真的一点空都没有吗?我想不是的,都是名和利填藏满了脑子里,那里有空呢?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作至宝,没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作闲时的消遣品!能不能受用佛法就是在这里。能受用的人,就是一点一滴也当作宝贝,而受持奉行。不能受用的人,就是听多了,反而变成‘所知障’。
记得采纳啊问题三:愚人食盐的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愚人食盐,佛家寓言。出自《百喻经》。故事梗概是: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去亲戚家吃饭,主人在菜中加盐,菜都很美味可口。傻人以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急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口里,结果,他尝到的不是美味,而是又苦又涩吃了想吐的味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原文
昔⑦有愚者,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①盐。食之,甚美②,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④。天下之事皆然⑤,过则非唯⑥无益,反害之。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觉得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有了盐,所以菜美味。靠近傍晚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但是看见自己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