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在国外叫唐人街?是说中国唐朝的那个皇帝?

答案:7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4 11:09
  • 提问者网友:最爱你的唇
  • 2021-11-23 11:54
为什么在国外叫唐人街?是说中国唐朝的那个皇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11-23 13:18
因为唐朝对海外的巨大影响,在宋代时,“唐”就已经成了东南海外诸国对中国的代称。和皇帝无关。
  历宋、元至明,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一直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不仅以“唐”作为“中国”之地的代称,而且称中国人为“唐人”,中国姓氏为“唐姓”,中国衣饰为“唐衣”,中国商船为“唐舶”或“唐船”,而从海舶上转贩到的中国货物则被成为“唐货”。甚至现代习称的“汉语”,也被宋代海外诸国称为“唐语” 。中国人留居海外一年不还者,被称为“住蕃”,而外国人在中国逾年不归,则称“住唐”。沿袭至今,有些流寓海外的华人仍然自称为“唐人”,华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则将祖国称之为“唐山”。历时千载,绵绵不绝。
  1872年,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有:“金山为各国贸易

  总汇之区,中国广东人来此贸易者,不下数万。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国人呼之为‘唐人街’。建立会馆六处。”1887年,王咏霓在《归国日记》中也使用了“唐人街”:“金山为太平洋贸易总汇之区,华人来此者六七万人,租屋设肆,洋人呼为唐人街。六会馆之名曰三邑,曰阳和。”王咏霓的这句话与志刚的差不多。在这之前,王可能看过《初使泰西记》,因此,他在这里沿用了志刚的“唐人街”。“唐人街”是粤人华侨自创的名称。
  1875年,张德彝在《欧美环游记》中就称唐人街为“唐人城”,张通英语,英语称唐人街为 Chinatown。其实,在这以前,张德彝更为直接,他将 Chinatown 直译为“中国城”,如《航海述奇》(1866年):“抵安南国,即越南交趾国……再西北距四十余里,有‘中国城’,因有数千华人在彼贸易,故名。”
  1930年蔡运辰《旅俄日记》:“饭后再赴旅馆,新章五时亦至,候余甚久,公事毕,同游中国城。城在莫斯科中心,女墙高底,完全华式,华人名之曰中国城。”今人李欧梵有一篇有关唐人街的随笔,题目就叫《美国的“中国城”》(1975),文章说:“唐人街是老华侨的温床、新华侨的聚会所。也是美国人眼里的小中国。也许我们应该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译过来,干脆称它为‘中国城’(Chinatown),可能更恰当一点。”
  总的来说,“唐人街”还是要比“中国城”常用。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华人店铺聚集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早期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故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在唐人街时常看到很多唐人餐馆,而餐馆和洗衣铺皆为早期华侨主要的营商行业。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于移民城市的旧区,环境较为挤迫,治安和种族问题亦是某些华埠要面对的问题。多年来,凭着、随着华人的富裕,华侨在外国的地位渐渐提高,新一代的华人移民会选择移民城市的其他地区居住,一些唐人街亦出现华人人口迁离﹑人口老化的现象。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经成了中华文化区的代名词。无论商业,还是娱乐,以及各种文化设施,都体现东方华夏色彩,并没有华人聚居地的本意了。
  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在旧金山,旧金山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初来异国,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因此他们便集中住在一起,团结互助,休戚与共 。起初,他们开设方便华工的小茶馆、小饭铺,接着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渐形成了华工生活区。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也经常光顾这里,他们称这里为“中国镇”,爱上了这里的中国饭菜。后来,“唐人街”成了繁华街道,街上除了饮食业外,刺绣、中国古玩等也都在当地享有盛名。同时,唐人街办起了华人子弟学校,从事中文教育。还有各种同乡会 、俱乐部、影剧院等,成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区。 每逢春节,这里均耍龙灯、舞狮子,爆竹声中除旧岁,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种种风俗。事实上,唐人街遍及世界许多地方,只是有的地方不这么叫就是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11-23 21:45
不是说哪个皇帝吧,好像是因为唐朝时期中国在世界上很出名
  • 2楼网友:神也偏爱
  • 2021-11-23 20:45
李隆基
  • 3楼网友:煞尾
  • 2021-11-23 19:12
泛指中国历代明君
  • 4楼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11-23 17:42
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673年,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谓之‘大唐街’,今且长十里矣。”1
“唐人街”这词见于1872年。那一年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有:“金山为各国贸易总汇之区,中国广东人来此贸易者,不下数万。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国人呼之为‘唐人街’。建立会馆六处。”1887年,王咏霓在《归国日记》中也使用了“唐人街”:“金山为太平洋贸易总汇之区,华人来此者六七万人,租屋设肆,洋人呼为唐人街。六会馆之名曰三邑,曰阳和。”王咏霓的这句话与志刚的差不多。在这之前,王可能看过《初使泰西记》,因此,他在这里沿用了志刚的“唐人街”。“唐人街”是粤人华侨自创的名称。
“唐人街”其实不是街,而是城。1875年,张德彝在《欧美环游记》中就称唐人街为“唐人城”。张通英语,英语称唐人街为 Chinatown。其实,在这以前,张德彝更为直接,他将 Chinatown 直译为“中国城”,如《航海述奇》(1866年):“抵安南国,即越南交趾国……再西北距四十余里,有‘中国城’,因有数千华人在彼贸易,故名。”
“中国城”后来一直有人在用,如1930年蔡运辰《旅俄日记》:“饭后再赴旅馆,新章五时亦至,候余甚久,公事毕,同游中国城。城在莫斯科中心,女墙高底,完全华式,华人名之曰中国城。”今人李欧梵有一篇有关唐人街的随笔,题目就叫《美国的“中国城”》(1975年),文章说:“唐人街是老华侨的温床、新华侨的聚会所。也是美国人眼里的小中国。也许我们应该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译过来,干脆称它为‘中国城’(Chinatown),可能更恰当一点。”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唐人街”还是要比“中国城”常用。
  • 5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11-23 16:22
唐人街是海外华人对华人聚居区的称呼,他里面“唐”的概念和我们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对“唐”的理解概念是不同的。我们谈到唐的时候,就是指唐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而已,和汉朝、明朝、清朝没什么不同。而海外华人,谈到唐的时候,已经超越了个别朝代的概念,就是指中国,唐是海外华人对自己的祖国最尊敬的称呼。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华、最强盛、海外影响最大的朝代。虽然唐朝之后中国已历经很多朝代,但唐依然是中国人最值得自豪的朝代,也是中国在海外最广为人知、最灿烂的形象。在外国人眼里,中国就是china,但海外的华人却更喜欢把china翻译成唐,把外国人口中的chinese翻译人唐人。比如,李小龙的《唐山大兄》里的唐山,并不是河北省唐山市,而是china montain的翻译。
在日文里面,对中国有三种称呼。最尊敬的称呼是唐,是日本人很谦虚的时候的称呼,表明自己是学生;中性的称呼是中国;污蔑性的称呼是支那,这个称呼我们在抗日题材的电视里面应该很熟悉。
唐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唐。唐人街就是中国城,中国城就是唐人街。海外的华人习惯用唐人来称呼自己而已。也并不是他们本人认为唐朝很伟大才这样称呼自己,而是他们头脑中china最好的翻译就是唐。
  • 6楼网友:怀裏藏嬌
  • 2021-11-23 14:53
“唐人街”是海外华人对自己聚居区的传统称谓,全球几乎一致。最早的“唐人街”大约出现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37)。当时不少中国人移居日本,他们被日本人称为“唐人”,因为日本和中国的交流主要源于中国的唐朝,因此他们习惯称中国人为“唐人”。而中国人所居住的街道,则被称作“唐人町”(“町”即日语“街道”的意思)。后来移居各地的中国人也都沿用这一称呼,只是将“唐人町”改为“唐人街”。

现在世界上已有数以千计的“唐人街”,大的“唐人街”己形成由数条街道所构成的具有浓郁中国情调的城区。世界上的“唐人街”以美国最多,主要分布在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休斯顿、旧金山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其中以芝加哥的“唐人街”为最大,被誉为亚洲以外最大的中国城。美国“唐人街”的最旱居民为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现在“唐人街”的人口既有当年华工的后裔,也有许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的新移民。华人的文化素质和经济收入都居美国各民族的前茅。“唐人街”的繁荣不仅使其成为海外华人美好的第二故乡,而且也成为当地其它民族游览观光的一大民俗、人文景点。因为“唐人街”保留着传统的中国城市风貌,那儿有红檐绿瓦,有匾额楹联,有亭台楼阁,也有庙宇寺院,各种中国风格的建筑应有尽有,与四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形成鲜明的对照。唐人街上店铺林立,有中国传统的酒楼、茶馆、中国书店和专营中国百货、食杂及传统工艺品的商店。因此西方人士都喜欢到唐人街品尝中国式饭菜,购买东方工艺品。而中国人来到这时,也会产生一种身在故乡的感觉。

唐人街的居民还习惯使用华语,也守岁、过年、迎财神,过中国式的节日。虽然西方文化已影响到他们的思想、行为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民族的文化传统仍是主流。因而,在西方人眼里,唐人街仍是地道的“中国城”。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