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答案:6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22:14
- 提问者网友:原来太熟悉了会陌生
- 2021-04-03 17:02
说的精辟些行吗? 但不要太累赘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4-03 17:39
就常人来讲,如悟到,对于世间的事情,万物,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面对这一切,就足够了。对于修证佛法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佛法是让人悟得本性的,从而对万事万物没有迷惑,不是理解,不是文字,执着于文字,用文字猜度佛法,永远找不到本性。禅宗,修证需要极高的慧根。现代人,慧根普遍低,本人建议,禅宗明理即可,不适合修证,修证要从神秀的渐悟入手,最后到慧能的顿悟,两者缺一不可,离开渐悟谈顿悟,那是口头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4-03 22:11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般人难达此境界。能先做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也不错了。
- 2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4-03 21:42
惠能证悟了“身心俱空,一切幻相。”的宇宙真理。
- 3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4-03 20:40
这首诗叫顿悟,它是随着另外一首来的,那首叫做渐进。原文是“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意思是说人的身心就像菩提树,明净台那样圣洁干净,一定要从自身做起,时时反省自我,不要让自己的身心被世俗污染。这也是修身养性的基础,所以叫渐进,意思是要循序渐进,要一点一点进步。这样,对照你问的这首顿悟,也就是说当你进步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后,就会对此有更高一步的领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说本来就没有菩提树这种树,明镜也不是台案,身心本来就是一种虚无的东西,是一种人们想象出来的东西,这样虚无的东西到哪去惹尘埃呢?
- 4楼网友:渊鱼
- 2021-04-03 19:18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
??而最终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
??主旨在心
??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以上的解释摘自网页,我再谈谈我的看法,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后天培养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碍自性;佛家语,万事万物都是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尘,尘即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相,当然身的相和前世有关了,尘是妄念,自性是圆满的清净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发,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称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圆满清净,其性空,缘起缘灭,非常自在,根本没有妄念,有何谈有染!
就常人来讲,如悟到,对于世间的事情,万物,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面对这一切,就足够了。对于修证佛法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佛法是让人悟得本性的,从而对万事万物没有迷惑,不是理解,不是文字,执着于文字,用文字猜度佛法,永远找不到本性。禅宗,修证需要极高的慧根。现代人,慧根普遍低,本人建议,禅宗明理即可,不适合修证,修证要从神秀的渐悟入手,最后到慧能的顿悟,两者缺一不可,离开渐悟谈顿悟,那是口头禅。
- 5楼网友:鱼芗
- 2021-04-03 18:36
这是一首偈子,出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六祖坛经》。这四句总的意思是“清净自性,一法不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