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必相等怎么理解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22:08
- 提问者网友:听门外雪花风
- 2021-03-09 16:15
借贷必相等怎么理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3-09 16:27
问题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分别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必然相等。它是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问题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什么意思 在复式记帐法的借贷记账发里面,任何一笔经纪业务的发生都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科目,引起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科目的增加或者减少;
这些增加或者减少的会计科目,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编制记帐凭证,会计分录中就一定会既有记录在借方科目,也会有记录在贷方的科目,涉及的两个科目中,如果一个记录在借方,另外一个就一定记录在贷方,或者两个以上,会出现一借多贷,或者一贷多借的情况,但一定是,有借方,有贷方,这就是有借必有贷;
并且,记录在借方的科目的金额(之和)一定会等于记录在贷方科目的金额(或之和),这就是借贷必相等的意思。问题三:会计等式“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怎么理解?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在清朝末期的光绪年间从日本传人中国。在各种复式记账法中,借贷记账法是产生最早,并在当今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最科学的记账方法。目前,我国的企业、事业单位会计记账都采用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全面进行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记账符号
记账符号反映的是各种经济业务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一)“借”和“贷”是抽象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用以指明记账的增减方向、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账户余额的性质等。而与这两个文字的字义及其在会计史上的最初含义无关,不可望文生义。“借”和“贷”是会计的专门术语,并已经成为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
(二)“借”和“贷”所表示的增减含义
“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借”和“贷”何时为增加、何时为减少,必须结合账户的具体性质才能准确说明。资产类,费用类是“借”增“贷”减,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是“借”减“贷”增。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可知,“借”和“贷”这两个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
二、账户设置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设置基本上可分为资产(包括费用)类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收入)类两大类别。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下同)。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货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货方余额=期初货方余额+本期货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三)双重性质账户的结构
由于“借”、“贷”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因此,可以设置既有资产性质的账户,又有负债性质的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比如,“收账应款”和“预收账款”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也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
双重性质账户的性质不是固定的,应根据账户余额的方向来判断。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就可确认为权益类账户。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只是少数,绝大多数账户的性质仍是固定的。
三、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指运用记账方法正确记录会计事项时必须遵守的规律。记账规则是记账的依据,也是对账的依据。
(一)记账规则的内容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二)记账规则的应用
记账规则也称为借贷平衡原理,可以检验会计分录、过账、结账等一系列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以编制会计分录为例说明记账规则的应用。
1、会计分录的格式
记账凭证中最主要的内容是会计分录。所谓的会计分录,就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应记人账户的名称、借贷方向和增减金额多少的记录。会计分录是记账凭证的简化形式,有时也被称为“记账公式”。
会计分录的一般格式是:
借:现金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2、会计分录的分类
会计分录按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为一借一贷,复合分录为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采用借贷记账法,根据记账规则登记每项经济业务时,在有关账户之间就发生了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账户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叫做账户......余下全文>>问题四:借贷必相等是什么意思 借贷不相等的话,会计等式怎么会平?那分录就是错的问题五: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怎么理解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住他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以这一规则来试算平衡。
这个关系是来源于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的会计分录中借贷相等。
你所说的期末余额有余额,它是各各账户中每个月累计的,它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金额又不相同所以才有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问题六:"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谁帮我解释一下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里有好几种理解,1.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复式记账法下登记借方科目时,同时在贷方登记相等金额,所以有一个会计期间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2.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一般情况下,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期末余额在贷方,所以有借方余额=贷方余额。资产类科目借方发生额表示资产增加,贷方发生额表示资产减少,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正好相反,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收入类科目和负债权益类科目性质相同,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成本费用类科目和资产类科目相同,借方 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问题七:借贷必相等 是指什么相等 借:银行存款100
贷:库存现金100
借方和贷方金额相等
借:银行存款100
贷:库存现金90
借方和贷方金额不相等 就是错误的问题八: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具体是指什么 意思是说、做会计分录的时候、借方和贷方至少都有一个科目、可以一借一贷、也可以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和多借多贷、但是、一个分录的借方金额之和于贷方金额的和必须相等、这才算一个分录问题九:怎样理解借贷双方的意思? 简单理解:资产类、成本类、损益类“借”为科目金额增加“贷”为减少;负债类、权益类反之。
这些增加或者减少的会计科目,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编制记帐凭证,会计分录中就一定会既有记录在借方科目,也会有记录在贷方的科目,涉及的两个科目中,如果一个记录在借方,另外一个就一定记录在贷方,或者两个以上,会出现一借多贷,或者一贷多借的情况,但一定是,有借方,有贷方,这就是有借必有贷;
并且,记录在借方的科目的金额(之和)一定会等于记录在贷方科目的金额(或之和),这就是借贷必相等的意思。问题三:会计等式“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怎么理解?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在清朝末期的光绪年间从日本传人中国。在各种复式记账法中,借贷记账法是产生最早,并在当今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最科学的记账方法。目前,我国的企业、事业单位会计记账都采用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对每一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全面进行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记账符号
记账符号反映的是各种经济业务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一)“借”和“贷”是抽象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用以指明记账的增减方向、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账户余额的性质等。而与这两个文字的字义及其在会计史上的最初含义无关,不可望文生义。“借”和“贷”是会计的专门术语,并已经成为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
(二)“借”和“贷”所表示的增减含义
“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借”和“贷”何时为增加、何时为减少,必须结合账户的具体性质才能准确说明。资产类,费用类是“借”增“贷”减,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是“借”减“贷”增。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可知,“借”和“贷”这两个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
二、账户设置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设置基本上可分为资产(包括费用)类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收入)类两大类别。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下同)。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货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货方余额=期初货方余额+本期货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三)双重性质账户的结构
由于“借”、“贷”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因此,可以设置既有资产性质的账户,又有负债性质的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比如,“收账应款”和“预收账款”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也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
双重性质账户的性质不是固定的,应根据账户余额的方向来判断。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就可确认为权益类账户。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只是少数,绝大多数账户的性质仍是固定的。
三、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指运用记账方法正确记录会计事项时必须遵守的规律。记账规则是记账的依据,也是对账的依据。
(一)记账规则的内容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二)记账规则的应用
记账规则也称为借贷平衡原理,可以检验会计分录、过账、结账等一系列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以编制会计分录为例说明记账规则的应用。
1、会计分录的格式
记账凭证中最主要的内容是会计分录。所谓的会计分录,就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应记人账户的名称、借贷方向和增减金额多少的记录。会计分录是记账凭证的简化形式,有时也被称为“记账公式”。
会计分录的一般格式是:
借:现金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2、会计分录的分类
会计分录按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两种。简单分录为一借一贷,复合分录为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采用借贷记账法,根据记账规则登记每项经济业务时,在有关账户之间就发生了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账户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叫做账户......余下全文>>问题四:借贷必相等是什么意思 借贷不相等的话,会计等式怎么会平?那分录就是错的问题五: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怎么理解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住他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以这一规则来试算平衡。
这个关系是来源于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的会计分录中借贷相等。
你所说的期末余额有余额,它是各各账户中每个月累计的,它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金额又不相同所以才有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问题六:"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谁帮我解释一下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里有好几种理解,1.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复式记账法下登记借方科目时,同时在贷方登记相等金额,所以有一个会计期间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2.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一般情况下,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期末余额在贷方,所以有借方余额=贷方余额。资产类科目借方发生额表示资产增加,贷方发生额表示资产减少,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正好相反,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收入类科目和负债权益类科目性质相同,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成本费用类科目和资产类科目相同,借方 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问题七:借贷必相等 是指什么相等 借:银行存款100
贷:库存现金100
借方和贷方金额相等
借:银行存款100
贷:库存现金90
借方和贷方金额不相等 就是错误的问题八: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具体是指什么 意思是说、做会计分录的时候、借方和贷方至少都有一个科目、可以一借一贷、也可以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和多借多贷、但是、一个分录的借方金额之和于贷方金额的和必须相等、这才算一个分录问题九:怎样理解借贷双方的意思? 简单理解:资产类、成本类、损益类“借”为科目金额增加“贷”为减少;负债类、权益类反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