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简介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00:55
- 提问者网友:皆是孤独
- 2021-04-06 01:57
《孝经》简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4-06 03:31
孝经》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故居墙壁始被发现。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关于《孝经》的作者,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孝经》为孔子所作。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却记载,曾子“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 作《孝经》。”是说《孝经》为曾子所作。元朝人熊禾在为董鼎《孝经大义》一书作序时也 说:“曾氏之书有二,曰《大学》,曰《孝经》。”?
关于《孝经》的标题,班固在《孝经艺文志》中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说,《孝经》之“经”,不是经典之“经”,而是源自《孝经》中“夫孝,天之经也”之“经”,意为“孝是天下的大经大法”。?
《孝经》有着不同的版本。主要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种。今文《孝经》据称出自汉初,河间人颜芝原藏,因为是用通行的隶书字体书写,所以称今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一篇,十八章”。郑玄为之作注。古文《孝经》相传出孔子故居壁中,因为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所以称为古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作注。?
本书采用的是通行本,即唐玄宗注、宋刑(曰丙)(上下结构)疏的《孝经正义》(用今文而参考古文)。此本分为十八章,以孔子与曾子问答的方式阐发孝治思想。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 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关于《孝经》的作者,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孝经》为孔子所作。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却记载,曾子“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 作《孝经》。”是说《孝经》为曾子所作。元朝人熊禾在为董鼎《孝经大义》一书作序时也 说:“曾氏之书有二,曰《大学》,曰《孝经》。”?
关于《孝经》的标题,班固在《孝经艺文志》中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说,《孝经》之“经”,不是经典之“经”,而是源自《孝经》中“夫孝,天之经也”之“经”,意为“孝是天下的大经大法”。?
《孝经》有着不同的版本。主要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种。今文《孝经》据称出自汉初,河间人颜芝原藏,因为是用通行的隶书字体书写,所以称今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一篇,十八章”。郑玄为之作注。古文《孝经》相传出孔子故居壁中,因为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所以称为古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作注。?
本书采用的是通行本,即唐玄宗注、宋刑(曰丙)(上下结构)疏的《孝经正义》(用今文而参考古文)。此本分为十八章,以孔子与曾子问答的方式阐发孝治思想。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 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4-06 04:03
《孝经》一书,记孔子关于孝道的言论,相传是曾参所作。这可能是因曾参以孝著名,故以《孝经》依托于曾参名下,而传说不一定可信。 曾子也重礼,但更重仁。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有一次,孔子特别点了曾于的名,说:“参,吾道一以贯之”。曾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孔子离开以后,门人就问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谈话。所谓忠恕,正是曾子对于仁的一种表述形式。但曾子的忠恕是偏重于内心的修养,孔子的位则有更多的政治理想。 曾子讲仁义,讲孝梯忠信。曾子没有留下专讲性善的材料,但这些都跟性善的思想相联系。后来子思作《中庸》,孟子言性善,言仁义,言仁政。从思想体系上看,子思、孟子跟曾子是属于一个流派的。尽管战国中期的学风使孟于带有辨士的作风,而曾子则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现出一种拘谨的人生态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思想体系上之属于一个流派。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