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5·12”文化追问:余秋雨重解中华文明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01:01
  • 提问者网友:放下
  • 2021-01-02 02:33
阅读下面的文化访谈录,完成1~4题。 “5·12”文化追问:余秋雨重解中华文明  马东(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余老师,我觉得“5·12”在中国人的历史上会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历史学家可能会去寻找它在时间上的坐标,文化学者可能会去寻找它使全社会在文化意义上的移位。我想问,它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余秋雨:要问文化意义,首先要问文化是什么。我在两年前拟了一条最简单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已经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哪种生活方式能变成习惯,是精神价值长期选择的结果。前几年有欧洲的学者说:“中国构不成对我们的威胁,因为它没有精神价值输出。”这让我们听了很难过,因为他们的意思是,中国只是一个物资产品的输出地。“5·12”以后,我们有资格对那些欧洲学者说了:“你们上了很多书的当,中国是有精神价值的。”我曾与台湾的著名社会评论家南方朔先生做了一次对话。他说:“汶川地震当然让我们非常悲伤,但从文化的意义上,却让全世界的中国人扬眉吐气。”
  马东:我们热衷于诗词歌赋,我们有读经热、读史热,我们有传统文化热,连古典家具、古董收藏,也一波一波在热。但对于中国文化的灵魂,始终是隔靴搔痒。
  余秋雨:每次“热”的对象,都是文化标本,而不是文化活体。这就像是无水之鱼,而那水,就是这种文化的子民能从自己心底自然释放的情感能量。这次汶川大地震,把中华文化子民心底的情感能量释放出来了,这就从根本上让世人看见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
  马东:“5·12”之后我们好像看到了另一条出路,那就是一条“反求诸己” 的出路。我们可以在本能自发地大爱展示上,让别人在排斥之外,多一点佩服。
  余秋雨:说到底,这还是我们能不能找到自己的问化灵魂——精神价值,而进行自信展示的问题。我说,这就像一个巨人突然出现在街头,人们知道他走过很长的路,也看到了他庞大的身躯和体量,却不知道他的性格和品德。如果中国是这个巨人,那么巨人的性格和品德就是中国文化。我们永远在讲述,这个巨人走了几千年,过去多么有计谋,多么强大。这一切,完全不足以让别人和我们自己的后代了解巨人的性格和品德。这一次,通过几乎全透明的传播媒体,大家看到了,这个巨人的本性是多么善良,多么关爱自己的民众,又多么不拒绝外界的爱心。因此,这是一个真正的大转变。
  马东:您在一首叫《自语》的诗里写道,瞬间地壳的开裂让人们看到了事实的真相。您是指中国文化的真相吗?
  余秋雨:对。我接着还写了一句,“那几天,一批中国地名擦亮了世界的眼睛。”中国文化的真相确实已被蒙尘很久。中国文化在本性上是讲“大道”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大道,便与善有关。儒家说“止于至善”,道家说 “上善若水”。这里所说的“至善”“上善”,很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爱”。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大道,与全人类的终极价值完全相通。
  马东:我们怎么来发扬它、巩固它,不让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次模糊?
  余秋雨:被模糊最主要的原因是,“道”被“术”所掩盖。“道”和“术”是一个对立的范畴,人们为了在兵荒马乱中自私生存,总要寻找各种各样的“术”,而“术” 确实比较有用,因此大为传扬,而对于中华文化的大道却很少论及。结果,真的成了“大道无形”。我认为,这是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误读。其实,如果中华文化真是以“术”为核心,就不可能延续至今。这次大家终于明白了,潜藏在中国人心灵最深处的,并不是术,而是道,天下大道。
  马东:在这件事上,文化人能做一点什么呢?
  余秋雨:我一直在想,比之于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军人、武警、医生,文化人有一种无力感。这次文化人中的先锋,那批杰出的记者、主持人在第一线表现出色。但是,更多的文化人能做什么呢?我认为,文化人要做的是把这次抗震救灾中所爆发出来的至善、大爱精神加固、扩充、延伸,使它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一直活在广大民众的心间。也有一些文化人,他们与广大民众相比,对 “5·12”表现出不可容忍的冷漠。他们宣称对社会上的一切事务都要表现出 “知识分子的距离和冷静”。对于一般社会问题保持距离和冷静并没有错,但是,这次是全民族的大灾难和大救援,你们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居然对几万生灵的死亡也保持距离,居然对十几亿人的眼泪和救援也保持冷静。如果像我前面所说的,这次民族精神的大爆发正是中华文化的大发现,那么,我不禁要说,你们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很没有文化,比那些缺少学历的民众更没有文化。(节选自中央电视台“文化访谈录·专访余秋雨”,有改动)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余秋雨并不看好目前流行的读经热、读史热、收藏热,因为它们追逐的不是中华文化的活体,没有触及中国文化的灵魂。
B.余秋雨认为中国让世界误会的原因只是由于我们文化话语的错位,即只宣传文化外在的形式而没有宣化文化的精神内涵。
C.余秋雨认为“善”是全人类的终极价值,是中华文化的大道和价值核心,这也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
D.余秋雨认为,面对“5·12”,文化人的任务就是让一个偶发性事件中的精神爆发,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主轴和价值坐标。
E.余秋雨在接受访谈时,采用引用、比喻、对比等手法,使沦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很见文学功力和艺术修养。
2.联系全文看,“5·12”的文化意义到底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那些“冷漠”的文化人,余秋雨说:“你们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很没有文化,比那些缺少学历的民众更没有文化。”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1-02 04:08
1.DF 2.一是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大爱,让世人看见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二是将会改变外国学者对中国的看法,消除对中国的误会,真正了解中国的性格、品德和本性;三是映射出我们文化话语的错位和一部分文化人的冷漠,发现了文化方面的问题。 3.一是说明精神价值选择乃至决定着生活方式,强调了精神价值的重要性;二是为下文引述欧洲学者的观点作铺垫,进而说明“5·12”事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三是明确了精神价值在文化中的地位,确立了本次讨论的理论依据,为后面展开讨论奠定了基础。 4.观点一:有学历并不代表有文化,学历和文化不能完全画等号。   ①学历仅代表知识,文化则代表着精神价值和道德追求;  ②学历追求和崇尚的是智慧,文化追求和崇尚的是善良;  ③如果不能用知识来完善人格和道德,再高的学历也与文化无关。  观点二:对民族和人民冷漠就是没有文化的表现。   ①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其民族属性,中国的文化人应该拥有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  ②中华文化崇尚的是“至善”“大爱”,对中华民族的冷漠就是对中华文化的冷漠和排斥。  ③中华文化的精神核心就是善良,就是关爱自己的民众,不知关爱他人,不懂关爱民众,就违背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观点三:有知识可内心冷漠的人还比不上没有知识但内心善良的人。   ①不具有善良的本性,没有完善的人格和品德的人,他们的学历和知识对民族、国家和民众来说就失去了意义;  ②这些人的知识和社会影响力可能还会给民族、国家和民众带来消极影响,甚至危害;  ③在某种程度上,善良的本性、高尚的品德能弥补知识的缺憾,为民族、社会和他人造福。(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1-02 04:51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