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到现在还准确吗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1 09:31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2-20 18:18
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到现在还准确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2-20 19:54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从公历2008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08年2月4日。
「种田无定例,全靠著节气。」我国民间自古普遍流传这句俗语,至今未改,可见节气受到一般农民重视的程度,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家所独创,用来指示1年中气候寒暑变化的周期,以补救以前使用阴历日期,无法配合季节变化的缺点,古代农民由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得知,农业与季节有著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他们只要看一下当时是处於那个节气,便可了解此段时期的气候状态,适时的进行农事,以免气候产物与季候变化脱节而影响收成,因此节气对农业社会的人而言,它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农事息息相关,同时亦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准则。
所以是不会存在偏差的。
「种田无定例,全靠著节气。」我国民间自古普遍流传这句俗语,至今未改,可见节气受到一般农民重视的程度,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家所独创,用来指示1年中气候寒暑变化的周期,以补救以前使用阴历日期,无法配合季节变化的缺点,古代农民由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得知,农业与季节有著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他们只要看一下当时是处於那个节气,便可了解此段时期的气候状态,适时的进行农事,以免气候产物与季候变化脱节而影响收成,因此节气对农业社会的人而言,它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农事息息相关,同时亦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准则。
所以是不会存在偏差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蓝房子
- 2021-02-20 20:44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从公历2008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08年2月4日。
「种田无定例,全靠著节气。」我国民间自古普遍流传这句俗语,至今未改,可见节气受到一般农民重视的程度,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家所独创,用来指示1年中气候寒暑变化的周期,以补救以前使用阴历日期,无法配合季节变化的缺点,古代农民由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得知,农业与季节有著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他们只要看一下当时是处於那个节气,便可了解此段时期的气候状态,适时的进行农事,以免气候产物与季候变化脱节而影响收成,因此节气对农业社会的人而言,它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农事息息相关,同时亦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准则。
一、二十四节气的制订
古代人们注意到1年4季中,在不同季节所见到中午时太阳的位置,其仰角的高低并不相同,人们在地上竖立1根竹竿,根据全年观测的结果发现,夏季时其阴影似乎较短,冬季时则较长,显然随著季节的变化,竹竿受阳光照射造成的阴影,其长短会跟著变化,因此取中午时竿影最短的那天为夏至〈至就是到顶的意思〉,又称日北至或日长至,取竿影最长的那天为冬至,又称日南至或日短至,大约殷商时人们已知道立竿测影来定季节,另外在春秋两季里发现,各有1天昼夜时间相等,便定这两天为春分和秋分,据左传中记载春秋时期已经提到在2分2至时做观测,有了2分2至以后,虽有利於农业生产的安排,但1年中气候变化很大,且2分2至之间相隔时间很长,必然无法满足农民生产上的实际需要,因此陆续又制订了一些节气,按推测一定是先增加四季的开始,即是合称4立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4立与2分2至称为 「分至启闭」,亦称为8节,随著农业的发展,指导农事所需的节气数目越来越多,到了秦代在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已经载有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处暑、白露、霜降等节气名称,到了两汉时期,由於农业已有进一步的发展,在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书中的天文训篇里,二十四节气已齐备且和现在的名称完全相同,由此可断定在两汉时二十四节气就已完备了。
二、节气的意义与命名
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是倾斜著运行,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面有23.5度的交角,因此以地球上某一个地区而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各个不同位置,受到阳光的照射量因直射或斜射而多寡不同,阳光直射时,该地区接受到的光和热就较多,气候就会热,阳光斜射时,该地区接受到的光和热就较少,气候就会冷。二十四节气简单的说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上的24个点,好比公转轨道上的里程标志,到了甚麼节气,就会有甚麼气候,以反映1年中各个不同时期的气候寒暑变化。由於秦汉时代的领域大都在中原附近,亦即大抵位於黄河流域,因此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除了4立与分至合称的8节,表示季节变换及划分四季外,都是反映该地区的气候寒暑变化及耕耘播种之农时等来命名,相当具有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特点。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为了便於记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顺序,人们将每个节气名称取一或二个字按次序组成歌诀如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