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生性喜光,只要一生根就想尽办法向上...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3 16:22
  • 提问者网友:嘚啵嘚啵
  • 2021-01-22 21:54
拓展阅读  (一)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生性喜光,只要一生根就想尽办法向上爬,爬到顶上就迅速蔓延,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而下面的植物就会因长期缺少日照而枯萎。另一方面,薇甘菊还会分泌一种叫“他感”的物质,通过根系渗入泥土,“他感”会对其他植物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其生长。如果听任薇甘菊生长,它在几年间就能让整座山的植被全部萎缩甚至死去,所以薇甘菊有“植物杀手”的“美誉”。  薇甘菊的产籽量非常大,一株就有几千粒,随风散播的能力比蒲公英还强,也可通过人畜携带传播。另外它的种子有无性繁殖能力,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更是繁衍迅速。  上世纪60年代薇甘菊被引入印尼,当地人想把它种到一些垃圾填埋场和寸草不生的废弃地中。没想到,薇甘菊很快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蔓延开来,给种植香蕉、茶叶、可可、水稻等经济作物的农民造成了重大损失。  20多年前,它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来,薇甘菊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大肆蔓延,对广东福田内伶仃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了巨大威胁。目前,仅深圳市受薇甘菊危害的林地面积已近3000公顷,其中300公顷受害森林已奄奄一息。  (二)1845年,爱尔兰从南美引进的马铃薯带有晚疫病,导致境内马铃薯全部枯死,饿死150万人,成为人类史上“生物入侵”造成的最大悲剧。19世纪中期,从俄国侵入北美的白松锈病几乎毁灭了美国全部的白松。20世纪70年代,为平息境外传入的“猪霍乱”,荷兰销毁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存栏生猪。  (三)凤眼莲俗称“水葫芦”,原产南美,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水葫芦繁殖快,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上世纪50、60年代还作为猪饲料推广。但是现在猪不吃这种饲料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又促成了水葫芦的疯狂繁殖,成片聚集的“绿岛”不仅堵塞河道,影响通航,更严重的是它们已成了破坏江河生态平衡的罪魁祸首。  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10亿元。昆明滇池之所以被列入国家环保治理重点,水葫芦“功不可没”。滇池曾经一度有10平方公里的水面被水葫芦占据,不仅堵塞了交通,破坏了当地水生植被,而且给渔业和旅游业造成重大损失。  (四)大米草,我国最初从英美引进它是为了保护沿海滩涂,可是近年来它在沿海地区疯狂扩张,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疯长的大米草与沿海滩涂本地植物竞争生长空间,致使大片红树林消亡。大米草还破坏了近海生物的栖息环境,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引起赤潮,大量的沿海生物窒息死亡。  在今年5月22日的联合国大会上,“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已被确定为新世纪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这表明人类开始广泛关注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对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同时也表明了外来生物入侵对人类的危害。  (五)一些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美国众议院于1996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几十年来,美国有很多控制外来生物入侵的法案,如植物检疫法、动物损害控制法、联邦植物害虫法、国家环境政策法、濒危物种保护法和联邦杂草防治法等等。1999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总统令,要求联邦政府对外来入侵性生物进行控制,并成立了一个由内务部部长、农业部部长、贸易部部长组成的治理入侵生物委员会。(1)上述材料共列举了几种“生物入侵”现象?它们分别有怎样的危害?(2)读了以上的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生物入侵者”的威胁,让地球充满绿色的生机?(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4)由“生物入侵”,你联想到了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1-22 22:16
答案:略解析: 解析:(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是谈自己的认识,力求观点正确,语言叙述简明、连贯、流畅。答案:(1)1)薇甘菊,有“植物杀手”的“美誉”。2)凤眼莲,成片聚集,不仅阻塞河道,影响通航,而且破坏江河生态环境。3)大米草,破坏近海生物的栖息环境,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引起赤潮,大量的沿海生物窒息死亡。(2)示例: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防“生物入侵者”入境,保持生态环境平衡。(3)示例:仙人掌。 (4)示例:1)联想到人的入侵。2)联想到“非典”、“禽流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1-22 22:33
感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