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清三代仿古玉器图片及说明.谢谢!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7 21:32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2-17 03:14
清三代仿古玉器图片及说明.谢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2-17 04:34
清代伪古玉的生产与辨伪 - 论文 - 当代和田玉网,和田玉

清代伪古玉的生产与辨伪

来源:周晓晶|2013-09-25 12:11:22

   大利“伪”即假,伪古玉即是假冒的古玉,制作伪古玉的目的,是冒充古玉以获取高额利润,因此制作者主观上是刻意地按照原物或图录中真品的样子去加工,不仅追求造型、花纹的逼真,而且为了刻意掩盖其制作的时代,还煞费苦心地通过各种手段对玉器进行染色、制残等做旧处理,标榜为真古玉,企图欺骗买家,暴收渔利。从文献记载和出土及传世的实物分析,由于慕古而生产的专门用于玩赏的仿古玉,在宋代随着金石学的兴起而成为时尚。在仿古玉流行风尚的影响下,伪古玉在宋代也应运而生,明末、清代中期和清末民国时期是伪古玉生产的三个高峰阶段。笔者曾分别对宋代和明代伪古玉生产及辨伪的情况进行过整理研究①,本文则继续考察清代伪古玉生产及辨伪的情况。

查看大图

     在宋、元、明三代伪古玉生产的基础上,清代伪古玉的生产更加发展,人们的辨伪能力也有所提高,清代晚期的陈性等人,则更是通过了解伪古玉的制作方法来辨识伪古玉。

虽然明代的玉工已经在伪古玉生产中使用了染色技术,但并未被当时的古玉收藏者和辨伪者所识破。而到了清代,情况则有所不同,虽然制伪者的染色手段比明代高明了,但一些鉴赏者的心中已经有了伪沁的概念,并且有一定的辨别真假沁色的能力。清代的古玉鉴赏者特别喜爱古玉上变幻莫测的各种沁色,在评价古玉时常把沁色放在首位。清人尚古爱沁的风尚,促使伪古玉制作者不惜在制作伪沁上大费工夫,同时,伪沁也成为收藏家和辨伪者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

一 康熙时期伪古玉的生产与辨伪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从清朝初期就有人知道玉器上的沁色有真伪之分,并知晓部分人工烧染的秘密。明末清初人谷应泰(1620-1690年)在他的著作《博物要览》卷7《志玉》中记载:“辨新旧玉器颜色工作:玉器如汉、唐、宋之物,入眼可辨,至若古玉存遗传世者,少出土者,多土锈、尸浸,似难伪造。古之玉物,上有血浸色红如血,有黑锈如漆,做法典雅,摩弄圆滑,谓之尸古……如玉物上蔽黄土,笼濞浮翳,坚不可破,谓之土古…南中良工伪造古玉器法,以苍黄杂边皮葱玉或带淡墨色玉,如式琢器物,以药薰烧斑点作血浸尸古之状,每用乱真,以得高价。”② 虽然谷应泰仍认为“土锈”、“尸浸”、“尸古”、“土古”是古玉的自然特征,但已经知道伪造古玉器的方法中有“以药薰烧斑点作血浸尸古之状”,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人工染色的最早文字记载,它不仅明确指出清初己有用薰烧之法伪造古玉沁色,同时也说明,在清初已经有辨伪者识破这种伪古玉制法,可推断出人工染色冒充古玉沁色的技术已经有相当长的使用时间,可以上溯到明代甚至宋代。

查看大图

康熙时期的经过染色处理、具有伪古玉性质的玉器,以在玉器附件上刻有御制“玉杯记”的几件玉器为代表。乾隆皇帝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作御制文《玉杯记》③,是乾隆皇帝所亲身经历的发现伪古玉事件的真实纪录,文中记载: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一天,乾隆帝在玩赏一件双童耳古玉杯时,发现玉杯表面附著一层类似粘稠粥汁一样的东西,形成磋手的凝结层,不知其为何物,便给玉工姚宗仁看。姚宗仁认出此杯是他祖父所制,接着讲了其父亲教授他的“淳炼之法”,即“染玉之法”。这段文字被刻于一件盛装白玉双婴耳杯的木盒内盖(图1、2、3)和一件盛装青玉双螭耳圆杯及托的木盒上④。

  《玉杯记》全文如下:“玉杯有鼍,其采玵,其色而 ,其文者,骤视之若土华剥蚀,炎刘以上物也。抚之留手,饕餮非内出。以视玉工姚宗仁,曰:‘嘻,小人之祖所为也。世其业,故识之。’‘然则今之伪为汉玉者多矣,胡不与此同?’曰:‘安能同哉?昔者小人之父授淳炼之法,曰:钟氏染羽,尚以三月,而况玉哉?染玉之法,取器之纰类且惌者,时以夏,取热润也;炽以夜,阴沉而阳浮也。无贵无瑕,谓其坚完难致入也,乃取金刚钻如钟乳者,密施如蜂虿,而以琥珀滋涂而渍之。其于火也,勿烈勿熄,夜以继日,必经年而后业成,今之伪为者知此法已鲜矣。其知此法,既以欲速而不能待人之亟购者,又以欲速而毋容待,则与圬者圬墙又何以殊哉?故不此若也。’宗仁虽玉工,常以艺事谘之,辄有近理之谈。夫圬者、梓人,虽贱役,其事有足称,其言有足警,不妨为立传,而况执艺以谏者,古典所不废,兹故隐括其言而记之。”该文大意是:这件玉杯的光采有如白虹之气,沁色绀红,多彩相杂而不乱。第一眼看上去,有土蚀痕迹,似出于地下,应该是汉代以前的东西。拿到手上抚摩,表面有些挡手,是因为附著了一层像稠粥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从玉肌内生出的。乾隆皇帝觉得有些可疑,便把这件玉器给玉工姚宗仁看,姚宗仁“嘻”地笑出声来,说:“这是我祖父做的,我继承他的衣钵,所以认识它。” 乾隆皇帝问道:“那现今制造的伪冒汉代玉器很多了,为何不与这件玉杯相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