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和古中国在音乐和文化上的联系与不同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4 07:56
- 提问者网友:献世佛
- 2021-02-23 10:56
古印度和古中国在音乐和文化上的联系与不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2-23 12:28
在世界音乐体系中,印度的音乐无论从历史悠久来说,还是从本身特点来看,它都是风格独特的一支。印度的音乐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即使你完全是个乐盲,只要听上一回印度的乐曲,你也会明显感觉到“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古老的印度文明同样造就了印度音乐的悠久历史。上古时期的历史文献吠陀经就有不少有关音乐的记载。有专家认为,吟诵《梨俱吠陀》需要有音乐知识,而《娑摩吠陀》更是以歌唱为目的而形成,吠陀经中甚至还提到了“歌者”与“琴师”,这无疑说明了印度音乐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形成的过程中,印度音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两大史诗中提到的乐器有20余种,如各种鼓以及从上古时期就使用的大大小小的钹和碰铃。最著名的乐器有维那,这是一种弦乐器,形状各种各样,有长体的,有弓形的,也有琵琶形的。比较常见的维那是7根弦,有19至24根活动弦柱,琴头下弯,琴体下方有两个葫芦状的共鸣体。两大史诗时期,印度就有了七声音阶,也就是七个基本调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转调体系。这种音阶体系在当时是属于世界一流的创造。印度关于音乐理论的专著最早韵要数公元前2世纪(一说公元初)婆罗多写的《舞论》。在4世纪和5世纪时,迦梨陀娑在他的《摩罗维迦与火支王》剧本中专门提到了音乐及理论问题,并涉及了一些乐曲和乐器。到13世纪,夏冷格戴沃写出了《桑吉德勒纳格尔》,书中介绍了印度南北音乐的特点,并对音乐、舞蹈和乐器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描述。该书被认为是古代介绍和研究印度音乐最详细的专著。18世纪至19世纪时,印度著名音乐大师穆罕默德·拉格的《纳格摩艾阿斯菲》对印度音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有“印度音乐百科全书”的美称。
历史悠久的印度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据说,从汉代开始,印度音乐就随佛教传人中国,3世纪,中国就流行过梵呗。隋代有七声音阶传人。唐代著名的唐乐中所吸收的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和西域乐等,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印度。印度音乐对西亚、欧洲的音乐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古希腊的许多文献就有对印度音乐的记载。
正像舞蹈一样,印度的音乐也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它也是古代宗教祭祀礼仪的产物,是人们为了取悦于神而造就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也就融人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天的印度,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僻的乡村,只要有什么活动,音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大的节日期间,悠扬的乐曲回荡在城镇、乡村的各个角落。
印度音乐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公元前1500年前后问世的《梨俱吠陀》中的颂歌,可以被看作最早的歌词。《娑摩吠陀》则是上古时代的歌曲集,专供祭司在祭奠时吟唱。“娑摩”的意思就是曲调。是以可以说,同戏剧一样,印度音乐也很可能发阅暌冠宗教祭奠典礼。
印度人将音乐视为一种能够使人的魂灵超脱俗世并升华到精神世界的高尚艺术形式。而印度文化历来就有轻物质重精神的倾向,音乐自然在印度人的糊口中和心目据有神圣地位。泰戈尔对印度音乐就持有这样的观点。
古代典籍证实,印度在上古时代就有了专业歌者和琴师。一些公元前后的石刻中也呈现了他们的形象。在吠陀时代,维那琴一类的弦曲谱和横笛一类的管曲谱就已被建造出来。此刻印度常用的一些平易近族曲谱与之一脉相承。可能是在吠陀后期,印度音乐家在不雅察看到分歧动物的鸣声存在音差之后,将四声音阶改良成为七声音阶。印度的七声音阶被认为分袂代表孔雀、乳牛、山羊、鹭鸶、夜莺、马、象七种分歧动物的啼声。《阿闼婆吠陀》中就有关于七声音阶的声名。在史诗时代,音乐在王室的拔擢下获得迅速成长。公元前后,声乐年夜宗教典礼的要素演酿成为一种高度世俗化的艺术。在器乐方面,两年夜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中提到的曲谱就多达20余种。在乐理方面,除七声音阶外,这时还呈现了印度音乐特有的七种调式。上文提到的《舞论》一书,虽然重点总结的是戏剧理论,但也是印度最早的音乐理论文献。婆罗多拟定的音乐轨则至今依然为印度音乐家所遵循。年夜迦梨陀娑的戏界作品看,他也是一个深通乐律的人。
“拉格”是印度音乐的一个并世无双的特点。梵文原意“色彩、情感”或“着色”。在印度古典音乐中特指具有调式意味的曲调框架。拉格由划定的一组5至7个音组成,供即兴吹奏或讴歌使用。其数目约300个,常用者约100个,但根基拉格为6个。这6个根基拉格是男性曲调,又由它们派生出一些女性曲调,名为拉吉尼。拉吉尼被人格化为拉格的妻子。每个根基拉格配有5个拉吉尼,总计36个曲调。特定的拉格和拉吉尼只能在特定的季节或一天中的某个时段演唱,默示某种特定的激情或情感,即默示印度传统美学的九种“味”。否则将被认为不应时宜而受到嘲弄。印度音乐由此形成旋律美妙、微妙细腻和转变无限的光鲜特点。
印度古典音乐最初为一个系统,但在成长历程中逐渐分为两年夜门户,寄暌埂度斯坦音乐与卡纳塔克音乐。印度斯坦音乐属于北方音乐系统,形成于14世纪,首要风行于北印度、东印度以及今卡纳塔克邦和安得拉邦北部地域。它的世俗化倾向十分较着,受外来音乐出格是波斯和阿拉伯世俗音乐影响较多。16世纪莫卧儿王朝时代,古典音乐年夜宫廷流向平易近间。莫卧儿王朝开国皇帝巴布儿自己深通乐律,第三个皇帝阿克巴也热心赞助音乐。现实上,除奥朗则布窃噩所有莫卧儿王皇帝都热爱并赞助音乐。印度斯坦音乐严酷遵守拉格的时刻划定,一般采用19世纪音乐家帕德肯代拟定的以10种根基音阶为基本的10种同名拉格分类法。
卡纳塔克音乐属于南方音乐系统。发阅暌冠雅利安人时代,形成于14世纪往后,宗教色彩浓密,受外来音乐影响较少,根基上连结了印度本土传统音乐的特色。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是卡纳塔克音乐的黄金时代。作曲家特亚加拉贾(1767-1847)、迪克西塔尔(1775-1835)和夏司特里(1763-1827)被并称为卡纳塔克音乐三军。卡纳塔克音乐有72种根基拉格,依音阶中7个音枚举挨次和音高转变的分歧而发生,节奏划定没有印度斯坦音乐那么严酷。
印度人能歌善舞,因而平易近间音乐也十分发家。古典音乐首要知足审美需要,而平易近间音乐却具有各类社会功能。人们在出产劳动和日常糊口中都需要音乐。在丰收季节、授室哨子瞬息,人们载歌载舞,以示庆祝。所以,在印度的山野林间、河流海洋之上,都可以经常听到旋律美妙的歌声。西孟加拉、马哈拉施特拉和安得拉等邦的平易近歌都富于处所特色因而十分闻名印度平易近间音乐的音域也十分宽广,良多平易近间歌曲可以达到三个八度。插曲丰硕的印度片子的繁荣和普及,也敦促了平易近间音乐的成长。印度诗人泰戈尔十分赏识平易近间音乐。他在领受平易近间音乐养分的基本上创作歌曲两千多首。这些歌曲又回到平易近间,为渔夫村姑所传唱。迩来,西方风行音乐也起头传入印度,摇滚音乐受到城市里一些青年的接待。
印度曲谱品种丰硕,首要分为弦鸣曲谱、概缦泫曲谱、体鸣曲谱和气鸣曲谱四类。其中七弦曲谱维那琴、西塔尔琴、双面手鼓等都很有特色,也都具有丰硕的默示力。
印度音乐曾经对中国古代音乐发生巨年夜影响。在东汉时代,印度音乐随释教一道传入我国。公元3世纪,梵教音乐起头在中国风行。在隋代,七声音阶传入我国。唐代音乐十分发家,其中就有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康居乐、西域乐等直接或借居阅暌冠印度的音成功分。在现代,印度片子插曲《拉兹之歌》等亦曾风靡一时。
古老的印度文明同样造就了印度音乐的悠久历史。上古时期的历史文献吠陀经就有不少有关音乐的记载。有专家认为,吟诵《梨俱吠陀》需要有音乐知识,而《娑摩吠陀》更是以歌唱为目的而形成,吠陀经中甚至还提到了“歌者”与“琴师”,这无疑说明了印度音乐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形成的过程中,印度音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两大史诗中提到的乐器有20余种,如各种鼓以及从上古时期就使用的大大小小的钹和碰铃。最著名的乐器有维那,这是一种弦乐器,形状各种各样,有长体的,有弓形的,也有琵琶形的。比较常见的维那是7根弦,有19至24根活动弦柱,琴头下弯,琴体下方有两个葫芦状的共鸣体。两大史诗时期,印度就有了七声音阶,也就是七个基本调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转调体系。这种音阶体系在当时是属于世界一流的创造。印度关于音乐理论的专著最早韵要数公元前2世纪(一说公元初)婆罗多写的《舞论》。在4世纪和5世纪时,迦梨陀娑在他的《摩罗维迦与火支王》剧本中专门提到了音乐及理论问题,并涉及了一些乐曲和乐器。到13世纪,夏冷格戴沃写出了《桑吉德勒纳格尔》,书中介绍了印度南北音乐的特点,并对音乐、舞蹈和乐器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描述。该书被认为是古代介绍和研究印度音乐最详细的专著。18世纪至19世纪时,印度著名音乐大师穆罕默德·拉格的《纳格摩艾阿斯菲》对印度音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有“印度音乐百科全书”的美称。
历史悠久的印度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据说,从汉代开始,印度音乐就随佛教传人中国,3世纪,中国就流行过梵呗。隋代有七声音阶传人。唐代著名的唐乐中所吸收的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和西域乐等,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印度。印度音乐对西亚、欧洲的音乐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古希腊的许多文献就有对印度音乐的记载。
正像舞蹈一样,印度的音乐也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它也是古代宗教祭祀礼仪的产物,是人们为了取悦于神而造就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也就融人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天的印度,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僻的乡村,只要有什么活动,音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大的节日期间,悠扬的乐曲回荡在城镇、乡村的各个角落。
印度音乐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公元前1500年前后问世的《梨俱吠陀》中的颂歌,可以被看作最早的歌词。《娑摩吠陀》则是上古时代的歌曲集,专供祭司在祭奠时吟唱。“娑摩”的意思就是曲调。是以可以说,同戏剧一样,印度音乐也很可能发阅暌冠宗教祭奠典礼。
印度人将音乐视为一种能够使人的魂灵超脱俗世并升华到精神世界的高尚艺术形式。而印度文化历来就有轻物质重精神的倾向,音乐自然在印度人的糊口中和心目据有神圣地位。泰戈尔对印度音乐就持有这样的观点。
古代典籍证实,印度在上古时代就有了专业歌者和琴师。一些公元前后的石刻中也呈现了他们的形象。在吠陀时代,维那琴一类的弦曲谱和横笛一类的管曲谱就已被建造出来。此刻印度常用的一些平易近族曲谱与之一脉相承。可能是在吠陀后期,印度音乐家在不雅察看到分歧动物的鸣声存在音差之后,将四声音阶改良成为七声音阶。印度的七声音阶被认为分袂代表孔雀、乳牛、山羊、鹭鸶、夜莺、马、象七种分歧动物的啼声。《阿闼婆吠陀》中就有关于七声音阶的声名。在史诗时代,音乐在王室的拔擢下获得迅速成长。公元前后,声乐年夜宗教典礼的要素演酿成为一种高度世俗化的艺术。在器乐方面,两年夜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中提到的曲谱就多达20余种。在乐理方面,除七声音阶外,这时还呈现了印度音乐特有的七种调式。上文提到的《舞论》一书,虽然重点总结的是戏剧理论,但也是印度最早的音乐理论文献。婆罗多拟定的音乐轨则至今依然为印度音乐家所遵循。年夜迦梨陀娑的戏界作品看,他也是一个深通乐律的人。
“拉格”是印度音乐的一个并世无双的特点。梵文原意“色彩、情感”或“着色”。在印度古典音乐中特指具有调式意味的曲调框架。拉格由划定的一组5至7个音组成,供即兴吹奏或讴歌使用。其数目约300个,常用者约100个,但根基拉格为6个。这6个根基拉格是男性曲调,又由它们派生出一些女性曲调,名为拉吉尼。拉吉尼被人格化为拉格的妻子。每个根基拉格配有5个拉吉尼,总计36个曲调。特定的拉格和拉吉尼只能在特定的季节或一天中的某个时段演唱,默示某种特定的激情或情感,即默示印度传统美学的九种“味”。否则将被认为不应时宜而受到嘲弄。印度音乐由此形成旋律美妙、微妙细腻和转变无限的光鲜特点。
印度古典音乐最初为一个系统,但在成长历程中逐渐分为两年夜门户,寄暌埂度斯坦音乐与卡纳塔克音乐。印度斯坦音乐属于北方音乐系统,形成于14世纪,首要风行于北印度、东印度以及今卡纳塔克邦和安得拉邦北部地域。它的世俗化倾向十分较着,受外来音乐出格是波斯和阿拉伯世俗音乐影响较多。16世纪莫卧儿王朝时代,古典音乐年夜宫廷流向平易近间。莫卧儿王朝开国皇帝巴布儿自己深通乐律,第三个皇帝阿克巴也热心赞助音乐。现实上,除奥朗则布窃噩所有莫卧儿王皇帝都热爱并赞助音乐。印度斯坦音乐严酷遵守拉格的时刻划定,一般采用19世纪音乐家帕德肯代拟定的以10种根基音阶为基本的10种同名拉格分类法。
卡纳塔克音乐属于南方音乐系统。发阅暌冠雅利安人时代,形成于14世纪往后,宗教色彩浓密,受外来音乐影响较少,根基上连结了印度本土传统音乐的特色。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是卡纳塔克音乐的黄金时代。作曲家特亚加拉贾(1767-1847)、迪克西塔尔(1775-1835)和夏司特里(1763-1827)被并称为卡纳塔克音乐三军。卡纳塔克音乐有72种根基拉格,依音阶中7个音枚举挨次和音高转变的分歧而发生,节奏划定没有印度斯坦音乐那么严酷。
印度人能歌善舞,因而平易近间音乐也十分发家。古典音乐首要知足审美需要,而平易近间音乐却具有各类社会功能。人们在出产劳动和日常糊口中都需要音乐。在丰收季节、授室哨子瞬息,人们载歌载舞,以示庆祝。所以,在印度的山野林间、河流海洋之上,都可以经常听到旋律美妙的歌声。西孟加拉、马哈拉施特拉和安得拉等邦的平易近歌都富于处所特色因而十分闻名印度平易近间音乐的音域也十分宽广,良多平易近间歌曲可以达到三个八度。插曲丰硕的印度片子的繁荣和普及,也敦促了平易近间音乐的成长。印度诗人泰戈尔十分赏识平易近间音乐。他在领受平易近间音乐养分的基本上创作歌曲两千多首。这些歌曲又回到平易近间,为渔夫村姑所传唱。迩来,西方风行音乐也起头传入印度,摇滚音乐受到城市里一些青年的接待。
印度曲谱品种丰硕,首要分为弦鸣曲谱、概缦泫曲谱、体鸣曲谱和气鸣曲谱四类。其中七弦曲谱维那琴、西塔尔琴、双面手鼓等都很有特色,也都具有丰硕的默示力。
印度音乐曾经对中国古代音乐发生巨年夜影响。在东汉时代,印度音乐随释教一道传入我国。公元3世纪,梵教音乐起头在中国风行。在隋代,七声音阶传入我国。唐代音乐十分发家,其中就有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康居乐、西域乐等直接或借居阅暌冠印度的音成功分。在现代,印度片子插曲《拉兹之歌》等亦曾风靡一时。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