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人心的意思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6 00:04
- 提问者网友:流星是天使的眼泪
- 2021-02-04 23:20
直指人心的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鸽屿
- 2021-02-05 00:49
问题一: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是什么意思啊? 在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所谓十六字心传中,“不立文字”是重要特色。不立文字,就是不凭借语言文字来解释、传授教义。传教的人不立文字,学佛的人不依文字;禅宗认为语言在传递意义的同时又遮蔽了意义,因此,佛学、佛教最精微最深刻的义理,在佛经的文字以外,在语言以外,“第一义”不可说。禅宗语言作为一种宗教语言,总是试图将信仰者引向对绝对、超越对象的思考,这种性质决定了禅宗语言“不立文字”的必然性,故有离相、离境,无念、无心,超四句、绝百非之说。禅不可说是基于禅自身的若干特质。一是禅重自悟,即亲证自得,不可从他人得知;二是禅主张顿悟。渐悟只是顿悟的准备,展现为一个过程;顿悟则是瞬间的开悟,展现为过程的中断。这里毫无轻视渐悟之意,从关键处着眼,顿悟终归是究竟的,且不可能展现为一个过程。三是禅为超理性(“无心”)、超逻辑性(“无知”)。如冯友兰指出,禅宗乃“无知之知,无修之修,无悟之悟,无得之得”。四是真如本体(实相)与禅悟境界是无可言说的。禅世界观是基于万法即我(心、性)即佛即空(无)之上的。这个本体是无法分割、无法限量,从而也是无法言说的。因为默即语,语即默,语默不二。世界万法无时无处不在不断地说着,“青青翠竹,无非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因此,禅作为绝对本体,在知解、差别、对待之外,是对知解、对立的超越。
参考资料:www.guoxue.com/magzine/zgcx/zgcx107.htm问题二:举例说明什么叫“直指人心”? 就是很深刻的披露人的本性,能引起共鸣。
例如:他写的小说总是能直指人心,让人看后就不能忘记问题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人心指什么? 人心,成佛也靠它,成魔也靠它,在六道中轮回也是它,所以光是人心就有三不等。以心来讲就有凡人的恶业、习气等心,有善行的厂亦有善恶习气的心,一入色界世间禅境界,亦有恶少善多的习气与妄执性,以无色界天来说,亦有微细妄执性习气的心。故在修行过程间,定要直指各个层次不同的心,来去除一切对境界的执着,这样才是真正地「直指人心」。问题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是什么意思哦? 这是禅宗对其理论的主要特点的一个概括。此四句连用出现较晚,主要见于宋代及其以后的禅籍中,但它们所反映的思想在禅宗产生时期就具有了。宋代禅僧把它们说成是自释迦牟尼以来就有的信条,实际上它们是中国禅宗的创造。
据《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法会上拈花示众,大家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心领神会.知其意旨。于是释迦佛便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檠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所谓“正法眼藏”这种“微妙法门”,就是指的禅宗教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指禅宗教理不依靠文字流传,是在传统佛教经典之外传承的教义。禅宗之所以提出这种主张,是认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不认识文字,不能阅读佛教经典,也同样可以把握骸理。早期禅僧大多文化素养低下,没有能力像义学法师那样精通佛典,他们的修行贯彻在劳作之中,而不是体现在研究弘扬经典上。这种思想正是基于禅僧的现实需要产生的。
同时,这种轻视传统佛教经典的口号也是针对注重义学的诸派提出的,用以表明禅宗优于其他佛教诸派。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分别出现在唐代多种禅籍中。禅宗自称传佛心印,修行的关键是认识自我的本心或本性。由于自我的本心和本性与佛性平等无=,所以对本心或本性的认识和证悟就是成佛。《六祖坛经》不厌其繁地讲“识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表达这样的思想。宋代禅僧则把这些作为菩提达摩来中国所传的教义,据《碧岩录·圣谛第一义》:“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恁么见得,便有自由分,不随一切语言转,脱体现成。”
“不立文字”是禅宗一贯承认的信条,历代没有异议。但是,“不立文字”并不等于不创造禅宗的新经典。唐宋及其以后的禅宗编集了大量的语录、灯录等禅籍,正是在“不立文字”的口号下从事大立文字的工作.正是用“文字”来诠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禅宗相对于“不立文字”提出“不离文字”,前者强调佛理不等于文字,证悟本质上于文字无关,后者强调禅宗新经典的重要性。问题五:明心见性,直指本心 什么意思 禅宗的开悟法门问题六:怎样正确理解“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是中国佛教禅宗的核心思想,也是佛教传播到中国以后完全中国化的主要标志。举个例子说,目前还存在的佛教密宗所主张的成佛方式是“身口意”的方法。就是说只要你做到你的身体、说话和思想和佛一样了,你就成佛了。当年佛教密宗和禅宗同时传播到西藏,就是因为在这一点上密宗战胜了禅宗。另一个例子是净土宗,净土宗主张只要时刻念阿弥陀佛,就可以被接引到西天净土,在那里涅槃成佛。而佛教禅宗认为,成佛的宗教实践根本不是那么复杂,甚至那些方法与成佛是有妨碍的。禅宗的观点是,一个人能否成佛关键在于他心中对人世之苦的认识,只要他认识了,就可以成佛。而且禅宗进一步发展了佛教对人的本性的看法,禅宗认为人都是有佛性的,这是人成佛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佛。人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为人的佛性被人的种种欲望遮蔽了,没有被见到。所以,禅宗提出了“明心见性”的成佛宗教实践。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心中明了人世之苦,见到了自己的佛性就可能立即成佛。而且这是成佛的唯一途径。禅宗的这个思想,是对释迦牟尼佛关于“佛者、觉也”思想的发展,同时解释了释迦牟尼佛的“顿悟”的本来含义。所谓人的成佛就是人的觉悟,而人的觉悟在禅宗看来只在一念之间,这就是顿悟的意思。中国民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就是对禅宗这个思想的一个概括性的解读。这也是表达了禅宗认为成佛在一念之间顿悟的思想。禅宗提出这个思想以后,标志佛教在中国完成了最高发展阶段。此后佛教再也没有提出新的思想。同时,佛教在中国的其他宗派也就逐步消亡了。目前除佛教禅宗以外,只剩下净土宗和西藏密宗。而净土宗也同意禅宗的这个思想,提出了“禅净同修”的宗教实践。当然,密宗是反对禅宗的这个观点的。以上就是佛教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实际内容。
参考资料:www.guoxue.com/magzine/zgcx/zgcx107.htm问题二:举例说明什么叫“直指人心”? 就是很深刻的披露人的本性,能引起共鸣。
例如:他写的小说总是能直指人心,让人看后就不能忘记问题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人心指什么? 人心,成佛也靠它,成魔也靠它,在六道中轮回也是它,所以光是人心就有三不等。以心来讲就有凡人的恶业、习气等心,有善行的厂亦有善恶习气的心,一入色界世间禅境界,亦有恶少善多的习气与妄执性,以无色界天来说,亦有微细妄执性习气的心。故在修行过程间,定要直指各个层次不同的心,来去除一切对境界的执着,这样才是真正地「直指人心」。问题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是什么意思哦? 这是禅宗对其理论的主要特点的一个概括。此四句连用出现较晚,主要见于宋代及其以后的禅籍中,但它们所反映的思想在禅宗产生时期就具有了。宋代禅僧把它们说成是自释迦牟尼以来就有的信条,实际上它们是中国禅宗的创造。
据《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法会上拈花示众,大家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心领神会.知其意旨。于是释迦佛便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檠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所谓“正法眼藏”这种“微妙法门”,就是指的禅宗教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指禅宗教理不依靠文字流传,是在传统佛教经典之外传承的教义。禅宗之所以提出这种主张,是认为“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不认识文字,不能阅读佛教经典,也同样可以把握骸理。早期禅僧大多文化素养低下,没有能力像义学法师那样精通佛典,他们的修行贯彻在劳作之中,而不是体现在研究弘扬经典上。这种思想正是基于禅僧的现实需要产生的。
同时,这种轻视传统佛教经典的口号也是针对注重义学的诸派提出的,用以表明禅宗优于其他佛教诸派。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分别出现在唐代多种禅籍中。禅宗自称传佛心印,修行的关键是认识自我的本心或本性。由于自我的本心和本性与佛性平等无=,所以对本心或本性的认识和证悟就是成佛。《六祖坛经》不厌其繁地讲“识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表达这样的思想。宋代禅僧则把这些作为菩提达摩来中国所传的教义,据《碧岩录·圣谛第一义》:“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恁么见得,便有自由分,不随一切语言转,脱体现成。”
“不立文字”是禅宗一贯承认的信条,历代没有异议。但是,“不立文字”并不等于不创造禅宗的新经典。唐宋及其以后的禅宗编集了大量的语录、灯录等禅籍,正是在“不立文字”的口号下从事大立文字的工作.正是用“文字”来诠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禅宗相对于“不立文字”提出“不离文字”,前者强调佛理不等于文字,证悟本质上于文字无关,后者强调禅宗新经典的重要性。问题五:明心见性,直指本心 什么意思 禅宗的开悟法门问题六:怎样正确理解“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是中国佛教禅宗的核心思想,也是佛教传播到中国以后完全中国化的主要标志。举个例子说,目前还存在的佛教密宗所主张的成佛方式是“身口意”的方法。就是说只要你做到你的身体、说话和思想和佛一样了,你就成佛了。当年佛教密宗和禅宗同时传播到西藏,就是因为在这一点上密宗战胜了禅宗。另一个例子是净土宗,净土宗主张只要时刻念阿弥陀佛,就可以被接引到西天净土,在那里涅槃成佛。而佛教禅宗认为,成佛的宗教实践根本不是那么复杂,甚至那些方法与成佛是有妨碍的。禅宗的观点是,一个人能否成佛关键在于他心中对人世之苦的认识,只要他认识了,就可以成佛。而且禅宗进一步发展了佛教对人的本性的看法,禅宗认为人都是有佛性的,这是人成佛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佛。人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为人的佛性被人的种种欲望遮蔽了,没有被见到。所以,禅宗提出了“明心见性”的成佛宗教实践。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心中明了人世之苦,见到了自己的佛性就可能立即成佛。而且这是成佛的唯一途径。禅宗的这个思想,是对释迦牟尼佛关于“佛者、觉也”思想的发展,同时解释了释迦牟尼佛的“顿悟”的本来含义。所谓人的成佛就是人的觉悟,而人的觉悟在禅宗看来只在一念之间,这就是顿悟的意思。中国民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就是对禅宗这个思想的一个概括性的解读。这也是表达了禅宗认为成佛在一念之间顿悟的思想。禅宗提出这个思想以后,标志佛教在中国完成了最高发展阶段。此后佛教再也没有提出新的思想。同时,佛教在中国的其他宗派也就逐步消亡了。目前除佛教禅宗以外,只剩下净土宗和西藏密宗。而净土宗也同意禅宗的这个思想,提出了“禅净同修”的宗教实践。当然,密宗是反对禅宗的这个观点的。以上就是佛教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实际内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