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境界舒服的诗句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8 05:57
- 提问者网友:了了无期
- 2021-03-07 19:11
描写境界舒服的诗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3-07 19:57
楼主您好,你的提问比较范范,没有办法给您提供较为准确的答案,诗的意境分为很多种,比如高远、清新、辽阔、深远、凄凉等,对于不同的读者,每一种意境都可能产生舒服的效果,舒服本深不是意境,而是人的一种感观。
关于意境: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通常讲常用一些词语来表达意境,如: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 ,寂静肃穆……等等。
平时我们读诗时常说,这首诗很有意境;观画时也经常见人说,某幅画很有意境;在音乐和电影等艺术领域也常常见有人用意境描述。但是尽管大家都在用这个词,对于究竟什么是意境,很多业余人士却并不清楚。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或者说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理论教程》)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後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如在眼前 ”的较实的因素,称为 “实境 ”;一部分是 “见于言外 ”的较虚的部分,称为 “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虚实相生 “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楼主所说的舒服的意境,不存在这种说法,只要某个艺术作品品味出意境了,这个意境自然会让人好觉到舒服,即便其中可能夹杂着非常复杂的情感,即便是苦涩,但意境总是舒服的,合适的。这种“舒服”的意境经常有下面一些特点, 一是表真挚之情,其中必有真情的传达;二是状飞动之趣,动静相生;三是传万物之灵趣,生动传神。
下面摘抄两个例子做些说明,两者意境不同,但都很舒服:
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关于意境: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通常讲常用一些词语来表达意境,如: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 ,寂静肃穆……等等。
平时我们读诗时常说,这首诗很有意境;观画时也经常见人说,某幅画很有意境;在音乐和电影等艺术领域也常常见有人用意境描述。但是尽管大家都在用这个词,对于究竟什么是意境,很多业余人士却并不清楚。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或者说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文学理论教程》)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後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 “如在眼前 ”的较实的因素,称为 “实境 ”;一部分是 “见于言外 ”的较虚的部分,称为 “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虚实相生 “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楼主所说的舒服的意境,不存在这种说法,只要某个艺术作品品味出意境了,这个意境自然会让人好觉到舒服,即便其中可能夹杂着非常复杂的情感,即便是苦涩,但意境总是舒服的,合适的。这种“舒服”的意境经常有下面一些特点, 一是表真挚之情,其中必有真情的传达;二是状飞动之趣,动静相生;三是传万物之灵趣,生动传神。
下面摘抄两个例子做些说明,两者意境不同,但都很舒服:
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3-07 21:1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王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