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江雪》解析?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4 08:08
- 提问者网友:战魂
- 2021-04-23 13:31
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4-23 14:00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湖南永州作司马,因当时的境遇,其诗文浸透着消极悲怆的心情,与道家所要求的练功心境颇为吻合,其间作的《江雪》五绝诗便是如此。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般读这首诗,都是从文学角度来欣赏,并与其生平相联系来剖析,笔者试从气功角度来对它作一赏析,与同道共悟,也许柳氏本身也很有道学基础。
全诗既写江野雪景,也暗示一种意境。头两句文字上写漫天大雪把千山万径和一切生命都覆盖了,天地之间迷蒙一片,鸟和人都没了。实质上这里写出了作者高度入静后进而入定的状态: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进入一种万念俱寂、虚静恍憾的境界,天地万物与他融为一体。后两句写他在寒气袭人。宁静幽独的环境里,穿蓑戴笠独坐舟中,旁人看来好似是在钓鱼,但这种气候哪有鱼钓?只有钓“寒江雪”了。那么他到底在于什么?他在继续“致虚极,守静笃”,处于天地人合一状态。在我国,自春秋战国时代以来,在众多知识分子中流行气功修炼。柳宗元或许也是个气功爱好者,与其他文艺家一样,把气功理论融于文学创作中。作为驾驭政事能力很强的柳宗元,处理永州故事易于反掌,有许多闲暇时间远游(如永州八记)、读书、写作、练书法和习练气功。对道家“虚”、“无”之学认识较深,柳宗元在这首诗中,就表达出他已有这种“虚无”的境界。诗中没有欲望,其“神明”也自然而然地得到安宁,他这时“神明”的静溢达到不扰神的状态,也就是清静无为了,这正是“常寂”的境界。他在写这首诗时,用藏头暗尾手法进行暗寓。藏头(把每句开头的字连起来读):“千万孤独”,它不仅表达作者的意念,达到“千万孤独”、“守静笃”的“常寂”的境界;暗尾(把每句末尾的字连起来读):“绝灭翁雪”,表达他连同飞鸟、人踪、千山、万径、江雪都一起“绝灭”了,连寒冷的感觉也不存在,都已经空了,这不就是“无”的境界吗?它描述了柳宗元的心境处于“虚无”的状态下,这正是一种良好的气功态。
由此可见,不管柳宗元是否真的习练气功,但他这首诗所描述的意境,与气功的修炼是相通的一,认真品味。对我们修心养性、修德悟道一定大有稗益。
全诗既写江野雪景,也暗示一种意境。头两句文字上写漫天大雪把千山万径和一切生命都覆盖了,天地之间迷蒙一片,鸟和人都没了。实质上这里写出了作者高度入静后进而入定的状态: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进入一种万念俱寂、虚静恍憾的境界,天地万物与他融为一体。后两句写他在寒气袭人。宁静幽独的环境里,穿蓑戴笠独坐舟中,旁人看来好似是在钓鱼,但这种气候哪有鱼钓?只有钓“寒江雪”了。那么他到底在于什么?他在继续“致虚极,守静笃”,处于天地人合一状态。在我国,自春秋战国时代以来,在众多知识分子中流行气功修炼。柳宗元或许也是个气功爱好者,与其他文艺家一样,把气功理论融于文学创作中。作为驾驭政事能力很强的柳宗元,处理永州故事易于反掌,有许多闲暇时间远游(如永州八记)、读书、写作、练书法和习练气功。对道家“虚”、“无”之学认识较深,柳宗元在这首诗中,就表达出他已有这种“虚无”的境界。诗中没有欲望,其“神明”也自然而然地得到安宁,他这时“神明”的静溢达到不扰神的状态,也就是清静无为了,这正是“常寂”的境界。他在写这首诗时,用藏头暗尾手法进行暗寓。藏头(把每句开头的字连起来读):“千万孤独”,它不仅表达作者的意念,达到“千万孤独”、“守静笃”的“常寂”的境界;暗尾(把每句末尾的字连起来读):“绝灭翁雪”,表达他连同飞鸟、人踪、千山、万径、江雪都一起“绝灭”了,连寒冷的感觉也不存在,都已经空了,这不就是“无”的境界吗?它描述了柳宗元的心境处于“虚无”的状态下,这正是一种良好的气功态。
由此可见,不管柳宗元是否真的习练气功,但他这首诗所描述的意境,与气功的修炼是相通的一,认真品味。对我们修心养性、修德悟道一定大有稗益。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撞了怀
- 2021-04-23 14:19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