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保健球的历史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20 06:25
  • 提问者网友:最美的风景
  • 2021-10-19 06:15
保健球的历史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秋
  • 2021-10-19 07:21
保健球,是用金属制成的两个小圆球,大小型号不同,重量也有异,据说此种成对的保健球起源于北方。大约500多年前,也就是明代 的嘉靖年间,河北省的保定府就已经有制作健身球的红炉作坊。关于健身球的发明过程,据传还有一段故事呢。保定府有一个铁匠,平时安居乐业。不料当地的一个劣绅看中了他的女儿,竟欲加以侮辱。后来适逢当地一位回乡探亲的御史,得知此事后,设法予以营救,使铁匠父女感恩不尽。不久御史在朝中遭奸臣陷害而告老还乡,竟因中风而半身不遂,语言蹇涩、行动困难。铁匠父女俩左思右想,总想找个方法报答其救命之恩,苦无良策。一夜,铁匠梦见药王孙思邈告以打制一对铁球,铁匠依梦中所见,亲自锻制了一对,并送给御史。御史如获至宝,以之天天摩搓,不出两个月,病体竟大见康复。自是保健球便流行开来了。 美丽的传说一般来自民间,虽然其间不免有夸张色彩,但终归说明它的来龙去脉。我们不能想象它只是在一夜之间由某一个人或少数人灵机一动,就创造出来的。在此之前,人们必然已经在这方面有一些相类似的经验。民间尚经常看到人们用一些天然的小球形物,如核桃、小鹅卵石之类来搓摩,日久,小球都变得油光锃亮。人工打制保健球,必然是在这种自然形成的保健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无论如何,这种保健球养生法在清代就已相当普遍应用了。如清代医家吴尚先曾在《理瀹骈文》中提到“弄丸”,“搓丸”,说“以铁丸手搓可去淤”。据说,清代文人,著名的《四库全书》的总编纂纪晓岚就喜爱这种搓丸活动,且以这推荐给当时的乾隆皇帝,结果俩人均获得高寿。 现今认为,保健球的方法,最适于中老年人之保健。平时一有空,散步、看电视、静坐交谈时,均可进行。它不仅能起到流通全身气血、活动筋骨,以达到调和阴阳的保健目的,且具有治疗某些病症的作用,对中医所说的痿痹证,现代医学所说的肩关节周围炎、偏瘫、高血压、骨关节病、颈椎病,甚至像慢性腹泻、冻疮一类病症,也都有一定效果。 古人为什么如此看重小小圆球呢?又如何认为它能起到那么大的保健和治疗作用呢? 古人认为,人体的四肢与全身是一个整体,人身的里里外外,靠着一个贯穿在全身各个部分、各个角落的系统,把它连成一体,这个系统称为“经络系统”。全身共有 14 条大的经脉,除两条分布在身体正中线的背面及腹面外,其余 12 条把手足和躯体的胸腹头等部位联系在一起,中医称为“内联脏腑,外络肢节”。从这些正经上又分别发出一些络脉,与其他各个角落相连系。经络是全身气血流行的通道。这样一来,四胶与内部脏腑就有了“直线”相连通。同样,足和下肢也有六条经脉分别与躯体内部的其他六个脏腑,即肾脏、 肝脏、脾脏和膀胱、胆、胃互相连系。 俗话说,“十指连心”,指的就是 10 个手指(包括 10 个足趾)与全身内部各个脏腑器官都是连在一起的。古人认为:在这些指头、足趾的末梢,以及手掌、足掌上,都有一些很敏感的穴点分布着,称为“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刺激,其信息通过经脉及络脉,就能传递到相应的脏器,并影响到全身。比如,在手背“虎口”的部位,中医认为这里有一个“合谷”穴,它与头部的经络相连系;头面部、口腔部的病症,在这个穴位上进行刺激,就能治疗或缓解,就是这个道理。 用搓捏保健球的方法,不断刺激分布在手心、手背、指头上的穴位,不仅可施加影响于相应的脏腑,还活动了局部的经络,使气血得以流通。气血流通后,病邪就不容易在这里侵袭隐蔽,这就是保健球能养身保傻,还能治疗某些病症的道理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