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徙木为信是什么典故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04:21
  • 提问者网友:不要迷恋哥
  • 2021-03-09 09:39
徙木为信是什么典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3-09 09:54
徙木为信的故事

商鞅变法之初,恐民不信,商鞅把一根三丈之木立于国都之南门,然后宣布能将此木徙置北门者赐10金。搬动一根木头,何须如此重赏,人们自然不信,于是他又下令,将赏金加至50。有人将信将疑把木头搬到北门,即赏50金,以示不欺。于是商鞅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令出必信,法出必行的印象。毛泽东早年在评论“徙木立信”这段故事时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3-09 13:02
写的是商鞅变法是的事,楼上说过了,我就不再说了.
历来都给商鞅的这种作法给过不错的评价,但也有人说这种作法没有必要.
如果变法的内容的确是对人们有好处的,不用此法也照样能使人信服.
  • 2楼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3-09 11:28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
原文: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人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给(他)十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说:“有能搬到的给五十金。”有个人搬到了,立刻给(他)五十金,以表明不欺骗。终于(商鞅)下令变法,法令很快在全国推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