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醉翁亭记古今异义词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7 14:42
  • 提问者网友:ミ烙印ゝ
  • 2021-02-07 01:55
醉翁亭记古今异义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等灯
  • 2021-02-07 02:57
问题一:醉翁亭记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 词类活用:
①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山行六七里”。
②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名之者谁?”
③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④ 号:名词作动词,起别号,“故自号曰醉翁也”
③ 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杂然而前陈者”
△ 一词多义:
① 而:表承接的连鸡,“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往来而不绝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云归而岩穴暝”;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② 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③ 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 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
⑤ 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⑥ 乐:以…为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快乐,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⑦ 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⑧ 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⑨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渔”。
⑩ 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3)颓然乎其间者 颓: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4)野芳发而幽香 香: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问题二:醉翁亭记 古今异义 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问题三:醉翁亭记的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乐: ①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第一个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第二个乐)乐趣   归: ①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②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
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 ②太守谓谁:为,是
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 ②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断 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
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②临溪而渔:来到
乎:①在乎山水之间也:于 ②颓然乎其间者:在
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定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翼然临于泉上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 (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发:开放,散发。名词作动词 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8)酿泉为酒 (酿泉:用酿泉,名作动。)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
通假字
至于负者歌于涂 涂 通“途”,路上问题四:醉翁亭记 古今异义 射:这里指宴饮时的种游戏,即以箭投壶中,以能否投决胜负,叫做投壶。今义:射箭,发射
晦:阴暗。今义:晦气,倒霉问题五:醉翁亭记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乐: ①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第一个乐)以……为乐 ,(第二个乐)乐趣 归: ①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②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谓:①太守自谓也:命名 ②太守谓谁:是,通“为” 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 ②山之僧智仙也:表判断 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开花,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 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②临溪而渔:来到 诸:①其西南诸峰:各个,众 ②投诸渤海之尾:兼词,之于 而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 2、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并列 3、 而年又最高……………………………连词,表递进 4、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递进 5、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连词,表顺接 6、 云归而岩穴暝…………………………连词,表顺接 7、 野芳发而幽香…………………………连词,表顺接 8、 佳木秀而繁阴…………………………连词,表顺接 9、 水落而石出者…………………………连词,表顺接 10、 朝而往………………………………连词,表修饰 11、 暮而归………………………………连词,表修饰 12、 而乐亦无穷也………………………连词,表因果 13、 往来而不绝者………………………连词,表修饰 珐14、 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 15、 泉香而酒洌………………连词,表并列 16、 杂然而前陈者……………………连词,表修饰 17、起坐而喧哗者…………………连词,表并列 18、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副词,表时间 19、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表承接 20、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承接 21、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连词,表转折 22、 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 23、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连词,表修饰 24、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
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5)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称呼)
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颓废的样子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90770.htm问题六:醉翁亭记 通假字 和 古今异义 课文朗读:《醉翁亭记》
1、语言积累
(1)生字读音
环滁(chú) 琅琊(láng yá) 辄(zhé) 林霏(fēi)开
岩穴暝(míng) 伛偻(yǔ lǚ) 山肴(yáo) 野蔌(sù)
射者中(zhòng) 觥(gōng)筹交错 颓(tuí)然 阴翳(yì)
(2)古今异义词
(3)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名之者谁 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自号曰醉翁也 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
(4)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即“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②判断句 “……者……也”:古汉语的判断句式之一。“者”起舒缓语气作用,有复指作用,引出谓语,“者”也可省略不用;“也”用在谓语后面加强语气,帮助判断。
2、结构分析
3、重点把握
掌握作者在文中以寓情山水来排遣被贬谪的抑郁之情的写作手法。
三、重点知识归纳
(一)、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
1、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岳阳楼记》骈散结合,特别是骈句,须怎样诵读才能达到要求?
①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皆两字一顿,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余按意义划分节奏,如“衔/远山,吞/长江”“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须有稍长的停顿,如“日星 /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3、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振起全篇,回答下列问题,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警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由此也可看出他的阔大胸襟,跟一般的“迁客”不同。
②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③在最后一段中,作者是怎样把上述警句放在显著的位置上?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4、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有什么特别?
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