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①曰:“寡人愿安承教。”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0 15:07
- 提问者网友:蓝莓格格巫
- 2021-04-09 16:0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甲 梁惠王①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③,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④,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⑤,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乙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⑥往焉,雉兔者⑦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梁惠王,即魏惠王。②梃,棍棒。③晋国:魏原属晋,所以梁惠王自称晋国。④愿比死者一洒之:愿意为战死者报仇雪恨。比,为。洒,通“洗”,洗雪。⑤耨,锄草。⑥刍荛者,割草砍柴的人。⑦雉兔者,指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恶:哪里 B.省刑罚,薄税敛 省:减少 C.夫谁与王敌 敌:为敌 D.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禁:禁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B.晋国,天下莫强焉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C.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D.于传有之 龟玉毁于椟中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是批评国君不实行仁政的一组是 ①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②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③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④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⑤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⑥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把梁惠王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称之为“率兽食人”,表现了孟子正直、坦率的性格。 B.甲文中针对梁惠王丧师失子、兵挫地削之后急于报仇雪耻的心理,孟子提出了忠告,即实行仁政得民心,则无敌于天下。 C.乙文中孟子运用对比和比喻,将“文王之囿”和“宣王之囿”进行对比,将“宣王之囿”比作陷阱,巧妙地劝说齐宣王“与民同之”。 D.甲乙两文,虽然孟子面对的国君不相同,谈论的话题不相同,但却都是直接劝说国君施行仁政。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2)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封刀令
- 2021-04-09 16:54
1.C(敌:抵抗) 2.D(A项前者是代词,这些;后者是连词,那么。B项前者兼词“于之”,后者是陈述语气词,可不译。C项前者是兼词“之乎”,后者是“各位”。D项都是介词“在”) 3.A(③是正面劝说梁惠王讨伐无道之国;④称赞文王“与民同之”,为下文批评齐宣王“为阱于国中”的做法作铺垫) 4.D(甲文是直接劝说,乙文是间接劝说) 5.(1)在家能侍奉父兄,在外能尊长敬上,(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手拿木制棍棒打击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 (2)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苑囿就成了国都中设置的陷阱。百姓觉得它太大,不也合乎情理吗? (3)君子痛恨那些回避说想要那样却一定要为之找个借口(的行为)。 附:文言文翻译 甲 梁惠王说:“我愿意安心地听您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也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理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魏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被楚国所欺侮。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孟子回答道:“即使是方圆百里的土地,也可以称王。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就可使他们手拿木制棍棒打击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因为)他们(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他们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各自逃散,他们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它,有谁能跟王抵抗呢?因此说:‘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 乙 齐宣王问道:“(听说)周文王有一个七十里见方的捕猎场,真的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问:“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 (孟子)说:“可百姓还嫌它太小呢。” (宣王)说:“我的捕猎场才四十里见方,可百姓还觉得太大,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文王的捕猎场七十里见方,割草砍柴的人可以随便去,捕禽猎兽的人也可以随便去,是与百姓共享的公用猎场。百姓嫌它小,不是很合理吗?我刚到达(齐国的)边境时,问清国家的重大禁令以后,才敢入境。我听说在国都的郊野有四十里见方的捕猎场,(如果有谁)杀死了场地里的麋鹿,就跟杀死了人同等判刑,那么,这四十里见方的捕猎场所,简直成了国家设置的陷阱。百姓觉得它太大,不也同样合乎情理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轮獄道
- 2021-04-09 18:22
好好学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