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与苏轼的《临江仙》为例,比较分析婉约派词与豪放派词的区别.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19 06:28
  • 提问者网友:你独家记忆
  • 2021-07-19 03:06
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与苏轼的《临江仙》为例,比较分析婉约派词与豪放派词的区别.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7-19 04:10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阙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前两句点明了词人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是一醉方休的畅饮了.“仿佛”二字,刻画出词人醉眼朦胧之态,真切传神.“家童”三句,是回到寓所门前驻足叩门的情事.词人虽连连敲门,然小童因等不及主人夜深归来,酣睡已久,鼾声如雷,于叩门声全然不觉.于是,词人索性不再敲门,当此万籁俱寂的深夜,转而拄杖临江,细听涛声.苏轼一向认为“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二).既然“执”(敲门)而不可得,随即便应转为“破”(倚杖听江声).这一生活细节,是词人独特个性和旷达人生态度的又一次显现.
下阙即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有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并从而引发出尾二句的渴望和遐想.“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词第一个特点是叠词的运用.起首三句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总结下来,豪放派与婉约派最主要的几个区别:
1.表达的题材范围
豪放派:大至国家盛衰,时政得失,小至个人理想抱负、日常感受,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个人感慨颇多.
婉约派:男女恋情、离别相思、伤春感时居多.
2.表达的感情方面
豪放派: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个人理想抱负的实现
婉约派:儿女之情、离别之思
3.表达方式方面
豪放派:冲口而出
婉约派:回环往复、吞吐
4.表达方法
豪放派:铺陈直叙为主
婉约派:含蓄委婉、比兴的手法为主
5.对音韵、音律的态度
豪放派:敢于突破,不受约束
婉约派:严守格律,重视音韵和谐,清新绮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6.意象、意境的选择
豪放派:多为大江大河等颇有气势的意象,借以表现诗人宽阔的胸怀和豪放的气魄,意境恢宏壮阔居多
婉约派:注重细小的意象,刻画细节居多,意境柔美、细腻,表现诗人的温婉含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