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评价“魏才秦用”这一历史现象?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0 18:35
  • 提问者网友:原来太熟悉了会陌生
  • 2021-01-20 05:46
如何评价“魏才秦用”这一历史现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1-20 06:24
首先,我觉得不必对魏国发表太多的苛责,因为有贤才而不能重用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太普遍了,比如吴越争霸时期的伍子胥,文种,范蠡等人都是楚国人,三国时期诸葛亮本来是在刘表的辖区,庞统先求见的是孙权等等,这些事例都能证明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原因无非是与君主的贤明程度和国家的人才选拔体制有关。
另外,在战国时期,魏才秦用的现象在七国都很普遍,这说明当时的社会文化风尚和官场状态氛围非常活跃,自由度高,对士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禁锢程度非常低,主流思想尊重贤才,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是一个中央集权程度低,人格相对自由,文化思想尚能百花齐放的时代。追问既然你觉得这和选拔体制有关,那么外流国的选拔体制不如内流国的最主要方面是什么呢?追答人才选拔体制或者说晋升机制方面,在七国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了,打破原有的权贵垄断仕途的局面(贵族政权到士族政权转变的开端),依法治国,建立了一套完整严格的激励和赏罚晋升机制,使有才能的人能得到重用,这也是商鞅被权贵们挤兑死的根本原因。
至于商鞅变法之前的七国,制度方面同质化比较严重,虽然多有革新,但一般都是微调或者不能长久,一国人才去往他国的现象则大多是由于人才自身的偶然因素或者执政国君引起的,比如乐毅本是赵武灵王执政时期的赵国人,后来为了施展抱负就去了燕国,后来又被燕惠王逼走,这就充满了偶然因素。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1-20 07:13
梁惠王志大才疏,缺乏慧眼识人的能力。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