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诬告陷害罪,在法律上是如何认定的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02:00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03-08 03:29
诬告陷害罪,在法律上是如何认定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3-08 04:34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掌灯师
  • 2021-03-08 04:41
一、什么叫诬告陷害罪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如何正确认定诬告陷害罪 (一)罪与非罪 1、本罪与错告的界限 一般认为,错告或者检举失实不构成诬告陷害罪。错告是指错误地指控他人有犯罪事实的告发行为;检举失实是指揭发他人罪行,但揭发的事实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或部分不符的行为。诬告与错告,在主观方面有着质的不同。前者是故意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属于犯罪行为;后者则是由于情况不明,或者认识片面而在控告、检举中发生差错。由此可见,是否具有诬陷的故意,是区分诬告与错告的标志。 2、本罪与一般诬告陷害行为的界限 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刑事处罚,而一般诬陷行为仅限于捏造犯错误的事实,其目的只是使他人受到某种行政纪律处分。因此,从性质上讲一个是犯罪,一个是违法。对一般诬陷行为,可根据不同情节和后果,分别给予行政处罚、纪律处分或者批评教育。 (二)本罪与诽谤罪的界限 二者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是捏造事实,而且诽谤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1、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后者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如果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3、犯罪主观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三)本罪与报复陷害罪界限 二者都表现为陷害他人,其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前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后者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4、犯罪主体不同: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报复的目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