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5 15:08
  • 提问者网友:树红树绿
  • 2021-02-25 06:51
如何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2-25 07:08
地理学科属于一门综合性的科目,兼具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内容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在教学中运用区域地理材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应变能力.在讲述华北地区环境问题时,结合淮北地理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以及整改的措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于家乡发展旅游业和特色果树种植有了清晰的认识,提高了他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地理的学科特色,重视在新课程实施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地理素养的培养.因此,利用区域地图为载体,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对题目负载信息的提取、认定、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以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是地理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考生在高考中要顺利、有效、正确地解答区域类综合题,教师必须做好针对性的复习,重视对学生进行该类题目解题策略的培养.在学习中,只有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达到课标对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素养”,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一面要鼓励学生多读报,多关心国家的时事政治之外,也要将知识向生活中延伸.如在复习交通运输这部分内容时渗透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重要铁路工程,如分析青藏铁路建成后对西藏经济的促进作用;南昆铁路的修建的经济意义和对我国边境贸易、联系珠三角等方面作用;在复习农业问题时结合世界粮食问题等.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学生对任何题目的思维状况和思维能力如何,最终都要用文字来反映,而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判断也只能借助单一的文字来完成.近年来,学习地理的综合题基本上都是以简述题的形式出现,而地理简述题能够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答题的空间,能够加大学生自己组织答案的自由度,可见学习地理试题对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所以, “进行文字准确、条例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也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能力,而实际上学生普遍存在对文字表述能力不重视,往往出现答案思维方向正确,但无法用文字准确、完整、规范地表达出来,或表述缺乏层次性、逻辑性,要点不突出,不能科学准确地应用地理术语等情况.在复习中,教师要耐心、持之以恒地督促学生注重基本原理的表述、文字的锤炼、答题的层次,以帮助学生突破文字表述的鸿沟,提高得分率.
新课程标准下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更体现了地理课程的区域性.地理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掌握“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所以地理教学中利用区域地理中的材料和知识作为地理综合学习的载体,把地理知识与当地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升地理素养和人地和谐观念.
区域地理教学是用区域地理知识培养教育中学生的教学活动
.它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多内容、多层次的实践活动
,让中学生直接感知家乡的地理环境,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也为学生提供将书本知识用于实践的机会和条件,真正实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功能,并在实践与探究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所以区域地理教学应该能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区域地理进入课堂会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发起的原动力,是思维培养和理论提高的最好“诱饵”.并且,培养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也是中学地理对课堂改革的基本要求.另外,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爱追问,如果在这个时候适当加入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之时,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
例如,在讲述不同地形类型的不同利用——山地的利用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情况,因为我们区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区的95%以上,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山地的利用特点(优点和缺点),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小结.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而且将身边的事物和理论相连接,同时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气氛,特别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教学效果.初中的孩子在理性认识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时存在困难,而教材所选择的事例往往离学生比较疏远.这就需要教师重新搜集资料,而在我们周围就有许多学生非常熟悉的、实实在在的地理材料,把它们作为事例讲解,学生就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到垂直地带性分布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海拔高度对自然环境及其成分的影响,我就以我们相山为例,给出大家熟悉的图片景观,从现象讲到本质,这样就有使学生很好的理解了此内容,并且对本地的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层次认识的基础上具备了理论依据.
区域地理的教学和材料运用,都是从身边的事物入手,然后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地理规律,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思维最重要的能源,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获得更多具体的感性材料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抽象的地理现象和原理.在讲解“华北地区的气候”时,给学生讲解了该区域的气候特征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种植了哪些农作物,种、收的时间为何时,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年四季中河流的水文特征怎样,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最后通过学生汇总,知识点基本全面,因为是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所以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良好.另外,通过区域地理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这些学生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还面.这就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人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因后果,并明了家乡的发展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继而热爱自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区域地理材料综合地进行教学,可以使地理课堂更加贴近生活,变得丰满而具有趣味性.它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的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热爱,继而唤起学生对祖国和世界环境的热爱,从内心深处产生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