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为什么万历皇帝从开始的勤劳变的懒惰了?

答案:6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2 05:53
  • 提问者网友:爱了却不能说
  • 2021-02-12 02:14
万历开始时很勤政啊,为什么后来那么懒,成了历史上出名的懒皇帝?是因为“争国本”事件还是因为真的个人生活?还是因为其他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荒野風
  • 2021-02-12 03:30
这是在位时间久的皇帝的通病,养尊处优惯了,难免懈怠。怪只能怪明太祖,把皇帝的位置摆的太高,根本没有一点制约皇帝的东西。动不动下诏狱,动不动挨板子,就算正直的大臣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最后宰相能以见一次皇帝为荣。这都是朱元璋造的孽。
像万历这样的明朝皇帝布置一个,像他爷爷嘉靖皇帝,他从爷爷武宗,他爷爷的爷爷都是群臣见不了几次的主。我觉得最坏的先例就是他爷爷的爷爷宪宗给开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2-12 07:07
后期虽然并不上朝,但并不代表不管事,亲自主持万历三大征。
  • 2楼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2-12 06:49
因为万历在一次做足疗的时候对一个宫女产生的幻想,然后就发生了某些事情,再然后那个宫女生了一个娃.当时万历还没有孩子,所以这个孩子成了长皇子.后来万历和某个宠妃又生了个皇子,那贵妃当然忽悠皇上立她儿子为太子了.但是明朝当时的规矩就是长皇子继太子位.万历找大臣商量,结果众大臣一起反对. 万历一生气撂挑子不干了,老子后宫抱媳妇去了.结果30年没问政事.明朝就败在这了.
  • 3楼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02-12 06:40
制度优越性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进化到明朝,皇帝,要做的基本上是在大臣们起草通过的文书上,最后来个签名就行了。这一步,内阁也可以代劳。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日常事务上,皇帝只是一个象征。 难道你不觉得,一群海选出来的才子,肯定要比一个内宫长大的皇帝能干很多吗?
  • 4楼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2-12 05:45
万历开始时很勤政主要是因为在位前十年,由於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而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而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万历第一任内阁首辅,正所谓「天地君亲师」,所以年幼的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是尊敬的、听从的,皇帝自然勤政。在张居正的辅助和领导下,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是为「万历中兴」。 说法一:张居正过世後,万历皇帝沉湎於酒色之中 张居正死了,万历皇帝就变懒了,从心理上的角度来看,在张居正的严厉管教下,万历皇帝就像不得放假的学生,老师一死,自然就解放了 《明史·周弘禴传》:「十七年,帝始倦勤,章奏多留中不下。」 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於仁写《酒色财气四箴疏》:「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 邹漪《启祯野乘》卷一《冯恭定传》中也说到明神宗荒於酒色:「因麴櫱而驩饮长夜,娱窈窕而晏眠终日。」《明史钞略》记载万历二十一年皇太后万寿时,神宗在暖阁召见王锡爵:……上曰:「朕知道了。」锡爵又奏:「今日见了皇上,不知再见何时?」上曰:「朕也要先生每常相见,不料朕体不时动火。」爵对:「动火原是小疾,望皇上清心寡欲,保养圣躬,以遂群臣愿见之望。」 说法二:国本之争 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馀年,大臣们死抱著立长不立幼的古训和皇帝力争,结果最後万历皇帝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怠政可以说是万历皇帝对文官集团的报复,也体见了万历皇帝与文官群体在「立储之争」观念上的对抗。 若以心理学角度来看,万历皇帝的这种怠政也可以被理解为习得性失助和忧郁症。习得性失助即「经过某事後学习得来的」无助感,意谓著一种被动的动物消极行为(也包括了人类行为)简单来说,人生在世的一个主要课题,便是了解事物间的困果关系以及行为对周围造成的影响,从而学会如何操纵及适应环境,切合生存需要,但假若一旦我们发觉这种因果关系不再存在,行为便立刻变得没有意义,因为行为反应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情况会引起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即一种无力感。 总结两种说法,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明神宗开始沉湎於酒色之中。後来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最後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以无声对抗文官集团。
  • 5楼网友:行雁书
  • 2021-02-12 04:38
神宗万历皇帝怠于临朝的原因,先是因为宠幸郑贵妃,后是因为厌恶大臣之间的朋党斗争。但是,学者们也以为,神宗之怠于临朝,还因为他的身体虚弱的原因。当然,身体虚弱的背后,是酒色财气的过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