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影响氧分压的因素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2 21:08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02-22 09:47
影响氧分压的因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秋
  • 2021-02-22 11:05
问题一:何谓氧解离曲线?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有哪些 氧解离曲线( 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在一般性的解离曲线中,使血液及纯粹的血红蛋白的稀薄水溶液和具有各种氧分压的空气相平衡,测定血液和血红蛋白的含氧量,对表示含氧量和氧分压PO2关系的曲线称为氧解离曲线。
氧解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曲线近似“S”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1)氧解离曲线的上段,曲线较平坦,相当于Po2由13.3kPa(100mmHg),变化到8.0kPa(60mmHg)时,说明在这段期间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只要Po2不低于8.0kPa(60mmHg),Hb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有较高的载氧能力,不致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
(2)氧解离曲线的中段,该段曲线较陡,是HbO2释放O2的部分。表示Po2在8.0~5.3kPa(60~40mmHg)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进而释放大量的O,满足机体对O2的需要。
(3)氧离曲线的下段,相当于Po25.3~2.0kPa(40~15mmHg),曲线最陡,表示Po2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就可以大大下降,使O2大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时的需要。因此,该曲线代表了O2的贮备。表明O2分压较高(曲线上段)时,血液能携带足够的O2,O2分压较低(曲线中、下段)时,随着O2分压的降低,血液能释出足够的O2供组织利用。
影响氧离曲线移动因素:右移:pH下降,PCO2升高,温度升高,2、3DPG升高。问题二: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之间的区别及影响因素 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之间的区别及影响因素
你好,根据你所叙述的相关情况,你孩子的症状是很常见的,可能是因为大脑的缺氧导致的,请不要担心,
指导意见:
建议可以去医院的儿科看看,可以行护脑营养神经对症治疗,注意你孩子的护理,康复训练很重要。氧分压和饱和度都很重要问题三:氧解离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定义:
表示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以氧分压(PO2)值为横坐标,相应的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称为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或简称氧离曲线。
影响因素:
有多种因素,包括PO2、Hb本身的性质、含量、pH、PCO2、温度、2,3-DPG和CO等。
1)当pH降低,PCO2升高,温度升高,2,3-DPG增高,氧离曲线右移;
2)当pH升高,PCO2、温度、2,3-DPG降低和CO中毒,曲线左移。
详解:
Hb与O2的结合和解离可受多种因素影响,使氧离曲线的位置偏移,亦即使Hb对O2的亲和力发生变化。通常用P50表示Hb对O2的亲和力。P50是使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O2,正常为3.52kPa(26.5mmHg)。P50增大,表明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需更高的PO2才能达到50%的Hb氧饱和度,曲线右移;P50降低,指示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达50%Hb氧饱和度所需的PO2降低,曲线左移。影响Hb与O2亲和力或P50的因素有血液的Ph、PCO2、温度和有机磷化物。
1.Hb与PCO2的影响pH降低或升PCO2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曲线右移;pH升高或PCO2降低,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P50降低,曲线左移。酸度对Hb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Bohreffect)。波尔效应的机制,与pH改变时hb构型变化有关。酸度增加时,H+与Hb多肽链某些氨基酸残基的基团结合,促进盐键形成,促使Hb分子构型变为T型,从而降低了对O2的亲和力,曲线右移;酸度降低时,则促使盐键断裂放出H+,Hb变为R型,对O2的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PCO2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PCO2改变时,pH也改变间接效应,一方面也通过CO2与Hb结合而直接影响Hb与O2的亲和力,不过后一效应极小。 波尔效应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既可促进肺毛细血管的氧合,又有利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释放O2.当血液流经肺时,CO2从血液向肺泡扩散,血液PCO2下降,[H+]也降低,均使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在任一PO2下Hb氧饱和度均增加,血液运O2量增加。当血液流经组织时,CO2从组织扩散进入血液,血液PCO2和[H+]升高,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促使HbO2解离向组织释放更多的O2.
2.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氧离曲线右移,促使O2释放;温度降低,曲线左移,不利于O2的释放。临床低温麻醉手术时应考虑到这一点。温度对氧离曲线的影响,可能与温度影响了H+活度有关。温度升高H+活度增加,降低了Hb对O2的亲和力。当组织代谢活跃是局部组织温度升高,CO2和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都有利于Hb02解离,活动组织可获得更多的O2以适应其代谢的需要。
3.2,3-二磷酸甘油酸红细胞中含有很多有机磷化物,特别是2,3-二磷酸甘油酸(2.3-diphospoglycericacid,2,3-DPG),在调节Hb和O2的亲和力中起重要作用。2,3-DPG浓度升高,Hb对O2亲和力降低,氧离曲线右移:2,3-DPG浓度升降低,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其机制可能是2,3-DPG与Hbβ链形成盐键,促使Hb变成T型的缘故。此外,2,3-DPG可以提高[H+],由波尔效应来影响Hb对O2的亲和力。
2,3-DPG是红细胞无氧糖酵解的产物。高山缺O2,糖酵解加强,红细胞2,3-DPG增加,氧离曲线右移,有利于O2的释放,曾认为这可能是能低O2适应的重要机制。可是,这时肺泡PO2也降低,红细胞内过多的2,3......余下全文>>问题四: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之间的区别及影响因素 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之间的区别及影响因素
根据你所叙述的相关情况,你孩子的症状是很常见的,
可能是因为大脑的缺氧导致的,请不要担心问题五:何为氧离曲线.简述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氧解离渠县或称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血红蛋白结合氧或氧和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的关系曲线.
1 PH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2 温度的影响3 2.3.一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
4 一氧化碳的影响问题六: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是什么 1. pH和Pco,的影响 2.温度的影响 3.其他因素 O:与Hb的结合还受Hb自身性质的影响。如果Hb分子中的Fee'氧化成Fe, Hb便失去运O:的能力。胎儿的Hb对O:的亲和力较高,有助于胎儿血液流经 胎盘时从母体摄取Oz。异常Hb的运0:功能则较低。 CO可与Hb结合。占据Hb分子中O,的结合位点,因此使血液中Hb02的含量减 少。CO与Hb的亲和力是O:的250倍,这意味着在极低的Pm下,CO即可从Hb0:中 取代OZ。此外,当CO与Hb分子中一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O: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妨碍。:的解离。因此,CO中毒既可妨碍Hb对。:的结合,又能妨碍Hb对02的解离,危害大。 北方学院问题七: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有哪些 氧解离曲线( 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在一般性的解离曲线中,使血液及纯粹的血红蛋白的稀薄水溶液和具有各种氧分压的空气相平衡,测定血液和血红蛋白的含氧量,对表示含氧量和氧分压PO2关系的曲线称为氧解离曲线。
氧解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曲线近似“S”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1)氧解离曲线的上段,曲线较平坦,相当于Po2由13.3kPa(100mmHg),变化到8.0kPa(60mmHg)时,说明在这段期间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只要Po2不低于8.0kPa(60mmHg),Hb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有较高的载氧能力,不致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
(2)氧解离曲线的中段,该段曲线较陡,是HbO2释放O2的部分。表示Po2在8.0~5.3kPa(60~40mmHg)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进而释放大量的O,满足机体对O2的需要。
(3)氧离曲线的下段,相当于Po25.3~2.0kPa(40~15mmHg),曲线最陡,表示Po2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就可以大大下降,使O2大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时的需要。因此,该曲线代表了O2的贮备。表明O2分压较高(曲线上段)时,血液能携带足够的O2,O2分压较低(曲线中、下段)时,随着O2分压的降低,血液能释出足够的O2供组织利用。
影响氧离曲线移动因素:右移:pH下降,PCO2升高,温度升高,2、3DPG升高。问题八: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有哪些 (一)气体的扩散速度
气体的扩散速度可以影响气体交换的进行。如果扩散速度快,气体交换也快;扩散速度慢,则气体交换也慢。
如前公式所述,气体分子的扩散速度与溶解度成正比,CO2在血浆中的溶解度约为O2的24倍,但CO2的分子量(44)大于O2(32),因此在同样分压下,CO2的扩散速度约为O2的21倍。然而,气体分子扩散的动力是分压差,分压差越大,扩散速度也越快。肺泡与血液间O2分压差是CO2分压差的10倍,如仅从分压差的角度考虑,O2的扩散速度应比CO2快。但如果把气体的溶解度,分子量以及分压差对气体扩散速度的影响综合在一起来考虑,CO2的扩散速度约为O2的20倍。然而,O2和CO2的扩散都极为迅速, 仅需约0.3s即可完成。 通常情况下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的时间约0.7s,所以当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不到全长的1/2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交换过程。可见,通常情况下肺换气时间绰绰有余。但在肺部严重病变时,就可造成气体交换不足,而且气体交换不足所造成的PO2降低要比PCO2升高明显得多(即在气体交换不足时,往往缺O2显著,而CO2潴留却不明显)。其原因之一就是由于CO2的扩散速度比O2快。
(二) 呼吸膜的厚度
肺换气时O2和CO2的扩散必须通过呼吸膜。呼吸膜的厚度、通透性和面积都会影响气体交换的效率。正常呼吸膜非常薄,如前所述,它有6层结构组成,但总厚度不到1μm,有的地方只有0.2μm,所以通透性大,气体易于扩散。此外,因为呼吸膜的面积极大,肺毛细血管总血量不多,只有60~140ml,这样少的血液分布于这样大的面积,可以想象血液层是很薄的。肺毛细血管平均直径不足8μm,因此,红细胞膜通常接触毛细血管壁,所以O2、CO2不必经过大量的血浆就到达红细胞,增大了交换速度。病理情况下,任何使呼吸膜增厚或扩散距离增加的疾病,都会降低扩散速率,减少扩散量,如肺纤维化、肺水肿等,可出现低O2血症。
(三)呼吸膜的面积
根据前述公式,气体扩散速率与扩散面积成正比。正常成人肺有3亿左右的肺泡,总扩散面积约70m2。安静状态下,呼吸膜的扩散面积约40m2,故有相当大的储备面积。运动时因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和开放程度的增加,扩散面积也大大增大。在病理情况下,例如肺气肿的病人,由于肺泡融合使气体扩散的面积减小,另外,肺不张、肺实变、肺毛细血管关闭和阻塞都可使呼吸膜扩散面积减小。
(四)通气/血流比值
VA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血流(Q)是指每分肺血流量。VA/Q比值影响着气体交换。正常成年人在安静时,VA是350ml×12=4.2L,Q=5L可以求得VA/Q=0.84。此时,VA与Q的匹配最合适,气体交换的效率最高。如果VA/Q>0.84,可能由于肺通气过度,也可能由于肺血流量减少所致,这意味着通气相对过剩,使肺泡气未能与血液气体充分交换,相当于肺泡无效腔增大。反之,如果VA/Q<0.84,这就意味着通气不足或血流过剩,或两者同时存在。其过程是部分血液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静脉血中的气体未得到充分更新,未能成为动脉血就流回了心脏,犹如发生了动-静脉短路,称为功能性动-静脉短路(Functional A-V Shunting)。
由此可见,VA/Q增大,表示增加了生理无效腔,可以理解为未能很好利用肺通气;VA/Q减小,表示发生了功能性短路,可以理解为未能很好利用肺血流。以上两种情况都妨碍了有效的气体交换,可导致血液缺O2或CO2潴留,但以血液缺O2为主。这是因为动、静脉血液之间......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